Claudio Abbado去世了,享年80岁。 Abbado是最后的老派艺术总监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歌剧的创作与演出非常活跃,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今天的人不能理解的。 从那时起,指挥家们都是先指挥歌剧,再指挥纯粹的交响乐团。对歌剧的演绎帮助人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戏剧性。所以,歌剧指挥出身的指挥家的演绎常常把作品浪漫化、戏剧化,听起来讨喜好听。 新一代的指挥家,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歌剧院历练,主要是因为歌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几乎降低为零。比如Abbado在柏林爱乐的继承者Rattle的歌剧背景就很淡。 Abbado不仅仅曾经是柏林爱乐的艺术总监,同时还是Salzburg的艺术总监,就得益与他在米兰斯卡拉的经验。 Abbado的另一个重要的音乐传统来自于室内乐。1950年代末期,在他学习指挥的开始,就对室内乐充满兴趣。室内乐的演绎方法成为他一生钻研乐谱的好伴侣。 离开Berliner Philharmoniker之后,Abbado几乎把全部的音乐生活献给了室内乐的演绎,并先后组建了几个室内乐乐团。其中最出名的有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Mahler Chamber Orchestra和Lucerne Festival Orchestra。 Abbado对室内乐的钟爱也影响了他对很多本来不是典型的室内乐作品的解释与演绎。他带领主要有年轻音乐家组成的Chamber Orchestra Europe为Deutsche Grammophon录制的Prokofiev的Symphonie Classique很好地体现了Abbado的音乐理念:清晰、动感、充满活力。此前十年,Abbado在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前任Karajan录制的同一作品与之相比,就显得很广泛、很和谐、很大乐队气、很没精打采。 与此相关,Abbado晚年越来越受到古乐演奏风格的影响。总之,这位大师不同于他的前任Karajan。Karajan一生都在追求一种特定的完美,还时常自我陶醉其中。而Abbado一生都有新的追求。 Abbado的音乐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除了那数量相当大的录音之外,最重要的是是Abbado对待音乐、对待音乐演出的态度。Abbado对待音乐的演绎,一直抱着开放与好奇的态度。刚刚接替Karajan,在Berliner Philharmoniker作指挥的时候,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音乐家们习惯了Karajan的很独裁、很专断、假斯文、小心眼儿的领导风格,对Abbado的风格很不习惯,一度差生沟通的困难。Abbado不把乐团的演奏员当作下级,很尊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排演时,原则上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作品的表现方式。这不仅仅因为Abbado是一个比Karajan更“人性化”的领导,更因为Abbado从来不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我觉得,Abbado的音乐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两个重要的启示, 1,保持童心,保持开放的思维,保持对音乐的好奇心。即便是很古老的音乐,即便是被别人演绎了千百遍的作品,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把它演得好听,而是真正有所体验,并把这种专属于自己的体验传达给听众 2,室内乐的理念很有启发性。古乐演奏风格的音乐家们,都明白了室内乐这个蕴含了巨大生命力的形式。所谓“室内乐”第一就意味着减少乐器的数量,特别是弦乐器的数量,来提高每个乐器在整体中的表现。庞大管弦乐队,这是一个很晚近的理念与追求,加上演奏中的加入颤音,形成了二十世纪特有的,浪漫化、模糊化的演奏风格。室内乐首先就是来纠正这个浪漫倾向的。其次,室内乐的精神要求演绎者更关注音乐的细节,可以给听众呈现出更多迄今为止被我们忽略的些微的变化,这是很可贵的。 |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 23:55 , Processed in 0.07664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