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资深的发烧友喜欢听古典和JAZZ. 要么是一开始就喜欢,要么是随着发烧资历的加深渐渐喜欢上,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古典音乐和JAZZ是高品质录音最多,平均录音水平最高,最细腻自然,能分辨器材素质的东西. 不要问原因,这是一个事实. 那些大牌的流行歌星,不管多有名多有钱,他们大多数,甚至全部的CD,从录音的声音品质角度去看,都是不折不扣的垃圾. 不要说我有偏见,不少大牌歌星我自己都很喜欢,比如Celine Dion,但我还是要说,她的大多数CD以录音品质而论就是垃圾. 用这样品质的录音,去鉴别HI-FI器材,特别是高品质的器材,是完全错误,就犹如试图通过1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翻拍的世界名画去欣赏这些"大师杰作". 经常有人以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提问: A耳机,和B耳机,哪个好? C耳放,和D耳放,哪个强? 这就是把它们放到拳击台上了,把它们看成拳手,而不是一件凝聚着艺术和技术的HI-FI制品. 有简单的回答吗? 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回答,通常是复杂的,比提问者所需要的复杂 ... 前端是什么? 听什么音乐类型? 倾向什么风格的声音? 只有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才可以对涉及的产品做一个大致的推荐或不推荐. 音响发烧本就不象打拳击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个随便的消费者,那也罢了,如果真是对HI-FI感兴趣,想成为"发烧友",就不要希望这个世界的事情太简单. 音响发烧也是一门需要耐性和细致的爱好. 如果粗粗听音,特别是用那种粗劣的录音制品去粗粗听音,似乎什么都差不多,那也不要发什么烧了. 音响发烧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美食家,是以放松的姿态端坐,然后有耐性地,认真而凝神贯注地去品味,去咂舌,去回味,去辨别,去联想和想象. 对音响发烧友来说,美声犹如美食,唯有静心品赏,才能得其三味. 它比较复杂(比很多人所想象的复杂),它需要鉴别力,需要耐性和静心,绝对不是一门可以粗暴而简单地对待的爱好. 其实又何尝是音响发烧如此? 别的发烧也是这样啊. 曾经见有人在摄影论坛上图,说A图是专业级数码单反所摄,B图是卡片机所摄,看上去画质是一样的 ... 真是一样吗? 这里分两个层面说. 第一,论坛上的图已经是压缩成了800X600或类似这种精度,在这样压缩后,高级单反的优势还看得出吗? 至少是被大大弱化了. 就象前面所说的,一张录音品质平庸的CD,可以大大弱化HI-FI器材之间的差别; 第二个层面,即使是800X600的压缩画面,有经验者还是可以轻易分辨出哪张是高级单反,哪张是卡片机! 如果有人说,怎么我就看不出? 我也是两只眼睛,视力1.5呀? 那就要看你的眼睛的分辨力了.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分辨率(视力),而是你是否懂得鉴别. 两个人都拥有物理意义上1.5的视力,但可能对画质的鉴别力,是有天壤之别,就如同两台机器都拥有同样的指标,但对音乐的重播表现力,可能判若云泥. |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 01:07 , Processed in 0.04656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