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今天下午,把W5K装箱,拿了一堆CD盘。然后直奔天津赛博旁的森海塞尔体验中心。专门试听一下莱曼推W5K到底是什么效果。再次感谢热心的庄老板,事先没有打招呼贸然前往,打扰了3个多小时。不但器材随便折腾,还......真不好意思。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器材:音源马兰士7300、耳放:莱曼、耳机:W5K、顺便对比老板刚开封不到一周的HD650。
一上来先对付三个大场面交响,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EMI中价版)。瓦格纳“无言的管弦乐”,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CBS报纸版)。选听其中的众神步入瓦尔哈拉宫和女武神出骑。马勒第8交响曲,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及其维也纳的三个合唱团。选听开头部分。
W5K到手10多天,一直用声卡和DVD机的RCA头瞎推,虽然也不难听,但终究无法发挥耳机应有的素质。今天用莱曼推(尽管CD机素质一般),但也比我在家瞎搞强了不少。莱曼虽然不是专门推低阻耳机的行家,但在它的调理下,W5K发挥了相当的威力。在大场面下丝毫不乱,声音饱满而锐利。特别是铜管乐器给人印象深刻,光辉灿烂、摧枯拉朽,但是又绝对不刺耳。对W5K最严酷的考验当然来自马勒第八,交响乐的开头由管风琴、大编制管弦乐队、两个混声合唱团、一个童声合唱团共同营造出一个太阳和星球运行的势态。在我听过的器材中,不但是耳机,一般的落地音箱系统也不一定能很好的播放这么变态的东西,今天听了W5K加莱曼的组合,我仍然不算满意,应该用的动态和气势当然有所不足。不过在我听过的封闭式耳机中,声音有此规模已经非常少见了。
W5K的音场在耳机中比较特殊,不像一般的封闭耳机那样显得总有拥挤的感觉。相反,它不是像马勒第8交响乐那种极端的情况下,还是很能营造出一种开阔辽远的境界的,尤其是播放类似众神步入瓦尔哈拉宫这样的曲目时,庄严舒缓、大气磅礴,其中自有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紧接着,听了我测试耳机最经常用的那张DECCA歌剧精华,直接听唐豪舍的香客合唱,更证明了W5K在封闭耳机中音场相对突出。主要是在表现合唱队缓缓地从舞台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这个过程,我以前听HD280PRO甚至一些封闭耳机,这个过程是跳动的,中间不连贯。但用莱曼推的W5K听,这个过程非常清楚,没有任何跳动。顺便说一句,这段录音中伊丽莎白和沃尔弗拉姆的歌声美的无法形容。
下面我听了两张小提琴协奏曲和一张大提琴协奏曲,分别是: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莱纳版(RCA红封),听其中第一、二乐章。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阿卡尔多、迪图瓦版(DG小黄标),听第一乐章。舒曼大提琴协奏曲,斯塔克、斯科拉瓦切夫斯基版(水星 老美版),听第一乐章。
应该说用W5K听弦乐器的协奏曲是非常舒服的,加上莱曼的推动,更多的细节展现在我的面前。今天通过这个组合让我比较清楚的领教了一下海菲兹的利害。要说海菲兹的技巧多么完美、多么高超轮不到我这个门外汉评说。但是在今天这个组合下,我终于听到了海菲兹式的激情。在以前我用各种器材听这张唱片时,只能更多的注意到海菲兹在泛音方面多么完美,在速度控制方面是多么卓越,但在音乐上并不能打动我。今天我仍然是抱着听海老大如何在琴弦上耍杂技的目的去的,但第一乐章的乐队引子结束,独奏小提琴声一起,马上听到了。这就是海菲兹,那个能让野兽俯首、顽石点头的现代奥菲欧。结果本来打算每个曲目之听一个乐章的计划,在不知不觉中多听了一个乐章。接着听阿卡尔多的帕格尼尼时,发现阿卡尔多在技巧上并不缺乏,但在表现音乐时与海菲兹相比把激情弄得更像表情。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海菲兹的演奏是不是肯定比阿卡尔多感人。是今天的器材组合揭示了我平时听不到的细微之处,还是今天的心境刚好会被海菲兹拉的老柴像霹雳般的命中,值得再研究。
如果我说用铁三角的耳机听钢琴还不错,一定有不少人笑了。但今天我碰巧带了一张米凯兰杰利弹奏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EMI高价版)。玩唱片的人一般都知道EMI的廉价版与高价版音质差距可能是个唱片公司中最大的。而这张CD则是EMI录音的一个代表,在音色处理上极为考究。而这对钢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霍洛维茨说过:钢琴绝对不止有黑白两种颜色。在我听过的钢琴家录音中,真正能做到把钢琴根据音乐弹出五光十色的,大概也就是霍老、吉泽金、鲁宾斯坦和米凯兰杰利等四、五位。米凯当然是在这方面极为杰出的一位,尤其是在他演奏拉威尔、德彪西的时候。多听听这部拉威尔,我们就会知道,钢琴是可以这样玩儿的,可以这样出声的。不是仅仅像流水,也可以向风,像水面上折射出的、像树枝间洒落的阳光,当然也可以像清冷的月光,像天上流动的云朵,像跳动的火焰,像孩子手中的万花筒。钢琴的声音不是只有高和低、明和暗、强和弱、快与慢,在大师的手中,钢琴的声音是有生命的,个别那些认为声音不够亮就不是真实钢琴声音的真可怜。
在室内乐方面,听了莫扎特的KV.525,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CBS报纸版)。勃拉姆兹钢琴五重奏,波利尼、意大利四重奏组(DG大黄标)。帕格尼尼小提琴和吉他奏鸣曲,沙哈姆、索尔施乐(DG大黄标)。其中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KV.525是我今天唯一一个完整听完的曲目,原因只有一个,在W5K下实在太好听了。但我要多说两句的是勃拉姆兹的钢琴五重奏,作品第34号。这个录音比较特殊,一是财大气粗的DG公司把飞利浦公司的台柱子意大利四重奏组弄过来录音,另一个是在DDD录音即将诞生的1980年,这张CD却是用AAD录制的。这使录音有了一点儿LP的色彩。
不知道是今天莱曼推W5K的原因,还是我稍微敏感了一些。下午听五重奏时获得了更多的感动,体会到了一些平时忽略的细微之处。一些勃拉姆兹特有的味道,苦涩的、压抑的、欲说还休的、难以名状的幽情,同时又不失超然、豁达、壮烈。细腻的、柔情的、沉重的、复杂的勃拉姆兹,有着最为纯净的美。
在一堆CD试听后,把老板刚开封一周的HD650与W5K在莱曼上PK了半个小时。方法也比较残酷:用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和瓦格纳的女武神,各展所长、攻彼之短。比较意外的是,发现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主要的问题有可能是这个系统搭配,使两支耳机很难公平PK。莱曼的音量打到9点的位置,用W5K就很响了。但HD650至少要打到11点以上的位置才能得到大致相同的响度。所以如何让两支耳机在相同响度上PK很不容易。
同时体验中心这个系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推低阻耳机时有明显的底噪。以前用HD280时如此,今天用W5K时把音量大到10点附近沙沙声就比较明显了。是电源的原因、CD机的原因、或者是莱曼不适合低阻耳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以我的水平搞不清。
只能粗略说一下,在表现大场面交响时,W5K与HD650各有所长。W5K声音比较凌厉,各种乐器的表现鲜活。HD650音场必定要比W5K开阔一些。如果说W5K能在多数情况营造出比较开阔的场面的话,HD650的音场相对更自然真实一些。而且HD650在声音的厚度上有断然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室内乐、小编制古典等方面,W5K的精致典雅和发掘乐曲内涵方面是HD650很难相比的。也许有人说W5K这种声音假,不够真实自然,但是它是属于那种经过精心修剪的欧式园林,一种经过有积淀的极致的美。
今天听的这个系统从大处说还是不错的,按照我一般的要求,能把音乐要表现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好的。但是如果细抠一下,还是有一些不满意,首先CD机肯定平庸了一些,其次莫名其妙的底噪问题使我对莱曼是不是像W5K这样的低阻高敏耳机的最佳伴侣产生怀疑。
最后简单说两句,W5K确实是一款素质比较高的耳机,但是它的风格并不像大海,而更像风。风是有性格的,会变化的,它可以是细细的和风使人愉悦,同时它也可以是狂暴的飓风,使人在恐惧和怜悯中体会到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威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