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其它] 1个普遍的困惑和难题: PC或CD?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837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3-10-19
发表于 2007-8-24 1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PC音频讨论一个误区是总把某些型号的对比上升为几大类型的对比。
比方说:A觉得某个声卡搭配比某个CDP的高频自己喜欢些,就声称声卡可比价格若干K的CDP
或者B觉得某声卡不如某型号CDP,就说声卡总体上都不行。
客观上,我们的对比总是基于特定的系统,特定的音乐,自身当时的喜好,自身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RME FF400声卡+VDH MC The Source信号线+DIY功放+naim音箱线+B&W CDM 1NT
http://blog.headphoneclub.com/?95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8-24 1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han 于 2007-8-24 12:11 发表
PC音频讨论一个误区是总把某些型号的对比上升为几大类型的对比。
比方说:A觉得某个声卡搭配比某个CDP的高频自己喜欢些,就声称声卡可比价格若干K的CDP
或者B觉得某声卡不如某型号CDP,就说声卡总体上都不行。 ...


就算是同一块声卡,装在不同机器上,纯数字输出,听感都可以千变万化
PC内部配件的影响非常大,搞起来极其复杂
对自己耳朵有信心的可以逐一尝试更换配件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837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3-10-19
发表于 2007-8-24 1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卡的基本信息量还是可以有保证的。
声音的话,需要玩家有相当的听音和调音经验。
最好还是不必上来就调来调去,先多花时间和RMB在听现场或者高档器材,积累声音感觉为好,有了自身比较明确的声音取向,调试才能有目的。
RME FF400声卡+VDH MC The Source信号线+DIY功放+naim音箱线+B&W CDM 1NT
http://blog.headphoneclub.com/?95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8-24 1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han 于 2007-8-24 12:17 发表
声卡的基本信息量还是可以有保证的。
声音的话,需要玩家有相当的听音和调音经验。
最好还是不必上来就调来调去,先多花时间和RMB在听现场或者高档器材,积累声音感觉为好,有了自身比较明确的声音取向,调试 ...


对啊
所以一般新手想上pc hi-fi,认为可以一步到位
我不免要泼点凉水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主题

1562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5-11
发表于 2007-8-25 1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希望能继续讨论,这个是偶很关注的问题

搞的偶心情特别不L

大家多给点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8-25 12: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PC hi-fi的话,用来当转盘的这台机器你就别想当正常PC用。配置也是要按照从简从优原则精心挑选
否则,出来的声音不会太好的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

主题

9915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7-8-25 12: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7-8-25 12:48 发表
PC hi-fi的话,用来当转盘的这台机器你就别想当正常PC用。配置也是要按照从简从优原则精心挑选
否则,出来的声音不会太好的


赞同!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8-26 0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觉得PC的主要优点在于通用性,专门用来HiFi的PC已经丧失了这个优势,得不偿失,需要硬盘的大容量和灵活性的话,还不如购买硬盘式播放器。
如小弟一样同时作为PC硬件发烧友的话,还是不要PC-Fi了,PC硬件发烧和Hifi发烧好像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家里有一台古旧的老式电脑,倒是可以试试看,寒。。小弟自己折腾了满一阵子了,也没什么正面的经验,基本上是不指望一台可以玩上古卷轴的电脑出好声了。
其实PC-Fi的主要动力是网络上的音源,很多想买也买不到的录音,都可以找到。小弟已经收了上T的音乐了,不过基本上还是喜欢刻录成CD来听。小弟认为一张完整的CD本身也代表了一个完整的音乐理念,交响曲/现场音乐自不必说,就算是普通的流行音乐,也是认真编排,平衡和选择以后而成的一个整体,很难想象这些音乐的脉搏被割断以后,那些孤立的曲目是什么样的感觉。
至于刻录的CD,感觉上也基本都是质量欠佳,没得讲究了,不过讲句实话,很多、甚至大部分的CD,甚至古典音乐的,并非以“Audiophile”为诉求的,音乐就是音乐,小弟认同一句话,发烧是一种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追求所能达至的最高音质的不妥协的态度,希望可以完整的还原艺术家的所有音乐意图,不过,小弟仍是觉得大师们音乐的精神,在那模模糊糊的单声道录音里就可以感觉得到,正如从布列松或者亚当斯的摄影作品里,我们仍感受得到艺术的震撼力一样。器材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固然是件好事,不过现代的人们似乎对艺术本身缺乏注意力。
不过反过来说,小弟觉得对听音的舒适度而言,音色和三段平衡的倾向(或者说Sound Signature),才对音乐欣赏有更多的影响,摇滚乐需要快速,凌厉,充满攻击力的声音,Lounge乐则是缓慢而慵懒的,温暖臃肿甚至有些拖泥带水的声音,可以烘托出那种慵懒的气氛。这些是现代音乐,或说是电子乐为主的音乐。
至于普通的人声和乐器,或说,古典的或说是和谐的范畴内,一个钢琴所能容纳的音高范围之内,或是一个管弦乐队的声音,其实是集中在很小的一段频率范围之内的,就算加上几次谐波之后,也并不会飘到太高的声音。这种情况下,在发好中音的条件之下,其实声音的厚度,(以及谐波音色,Harmonic Resonance)和是影响音乐回放是否令人满意的主要因素。真实的小提琴饱满舒适;真实的钢琴声音丰富多彩;真实的交响乐团声音浑厚有力。小弟第一次去听音乐会的时候,感觉就是“声音跟录音差不多,可是更大,更饱满,细节更多,主题却更清楚”。可以说,真正的乐迷喜欢的音乐,是集中在这个范围内的。实际上,老式器材,设计校声良好的系统上面,声音温暖而激扬,声音清楚却浑厚,播放古典曲目和人声都是相当理想,可惜可以想象,这些系统也许并不能处理好现代的电子乐,故而分开来讲。这也是新老音响系统的完全不同之处,应该说是新老时代的审美观的变迁吧。
可惜这正是PC-Fi的弱点:PC的声音通常而言单薄无力,虽然实际上动态上佳(从很多声卡的超级数据就可以看出来);谐波的分布听来不是很舒适(虽然THD很低)——这几乎可以说是现代数码器材的终极恶声代表了(实际上,新的录音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小弟认为,若是想在PC上出好声,只有通过后端器材的调整,来调出一些比较合适的声音,小弟本身的器材水平不是很充足,也不会DIY,所以干脆放弃。前面几位也说了,并非不能玩,只是对校声要求相当高,投入也很大罢了。
说实在的,音乐唱片这个东西,制作人所用的监听器材,并没有那么考究的,不过如何回放,倒确实是欣赏者个人的口味了。小弟并不觉得监听器材的声音一定就代表录音师自己的喜好,很多时候他们是需要尽量的清晰,以便他们做出调整上的选择。就好像流行音乐会故意提高高频的能量,这个调整完全是针对普通扬声器而言。对于录音师,他需要准确地听到高音的加强,甚至是处在一个并不悦耳的状态;同样,过高的解析力,过于单薄的声音,对细节的强调和毛刺感、齿音、谐波失真的形状等等对录音师来说,也并不是问题,然而它们确实导致声音的恶化。(当然,高端的Hifi器材也拥有相应的素质,当然可以用于监听需要)相对而言,用于回放的专业设备,则会有谐波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说到专业声卡因为被用于监听音乐(说到制作的话,ADC的品质会更重要),所以也适合回放音乐,小弟是不赞同的。最完美的声音只有一个,但是因为无法存在,所以会有监听和Hifi上面的取舍,应该是,越高档的系统,越接近这两方面的统一。
另外提一句,市面上很多的“专业”声卡,恰恰是以(小型工作室和个人)录音为目的,以ADC的质量为买点的——这跟音乐回放,真是没什么关系。“专业”的器材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其目的是尽量无损的状态下对声音的全面调整能力,专业的回放环节里面,包括了大量对声音进行调整的手段,这正是个人用户所缺少的。即便如此,Hifi和专业用途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的“Hifi玄学”(小弟更愿意称之为尚无法解释的声学现象),都不会被应用在专业用途上;很多Hifi发烧友很重视的素质(声场,空气感,宽松感,等等等等),也并非录音师所需要控制的(或说是无法控制,好像没有“空气感调整”旋钮,却有“空气感调整魔布”、“空气感调整角钉”;但是空气感这东西是发烧友经常使用,并且被主流接受的)。(小弟并非业内人士,有问题请指教 。有一句话说,大凡标榜“专业”的,肯定都不是专业的,显然是在说小弟这样的人了。)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7-8-26 02: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钱 +200 收起 理由
kell + 2 + 200 有参考价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776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3-4-17
发表于 2007-8-26 02: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推荐一下

AES16+BIGBEN+DAC1U  

大概投入在2W5左右

PCHIFI要上到DAC的程度才会HI起来,不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8-26 0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认为还有一个部分是被提及很少,但是绝对重要的问题: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可靠性。
非常遗憾,Windows系统的架构非常不适合实时数据通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8-26 03: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3楼分析的不错,不过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不要用PC去玩模拟输出。

你要意识到,PC的最大优势是数字技术,只有很好的发挥这个优势才能达到和传统HIFI同等的音质。如果用PC去玩模拟输出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可以看出,你的PCHIFI知识还停留在模拟时代。而到了CD这一代已经都是数字音频了,通过EAC抓轨就可以完美还原CD上的音频数据。然后用数字卡输出数字信号和字时钟,并配合De-jitter设备,就可以达到传统HIFI的音质了。当然数字卡如果用内置的,还要注意主板、电源、PCI滤波等等情况。外置的则要注意数字/模拟的PCB版最好是分开的,并且要配上好的外置电源。如果要调声,可以用数字线、de-jitter设备、DAC、模拟线的搭配来做调整。

OS的可靠性,到了Server2003这一代,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而Vista在2003的基础上又有改进,年底包含SP1的Server2008也快RTM了。而且现在的PC是可以装多种OS的,包括MAC、LINUX等等。至于驱动的可靠性,目前全要看厂家的技术能力了~

下面我推荐个用内置数字卡的高端PCHIFI系统:

数字卡:RME AES32+BOB-32 Breakout-Box

De-jitter:Apogee bigben

DAC:CHORD DAC64 MK2

连接方式:

AES32通过TASCAM线连接BOB-32,BOB-32通过Dual-wire AES方式(两条AES线)连接bigben传输数字音频信号,AES32用BNC线连接BIGBEN的word clock传输时钟信号,bigben通过Dual-wire AES连接DAC64 MK2~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0 收起 理由
kell + 100 好见解---PC的最大优势是数字技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3973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7-2-14
发表于 2007-8-26 09: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还停留在REM 9632+LELAVRY DA10的阶段上呢,勉强算得上中端PCHIFI系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万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5-1-23
发表于 2007-8-26 2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

想听本本(1394、USB2.0)里的ape,解码、放大器、耳机都有现成的,还需要买啥啊?
Linn, VAW/Graham Slee, Podium Sou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8-26 22: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8-26 03:41 发表
23楼分析的不错,不过有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不要用PC去玩模拟输出。

你要意识到,PC的最大优势是数字技术,只有很好的发挥这个优势才能达到和传统HIFI同等的音质。如果用PC去玩模拟输出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


小弟完全同意。数字输出的优点就是抗干扰,误码率极低。确实缺乏数字输出的经验,没玩过,多谢指教,有机会会试一下这个组合,刚刚google了一下,听说可以PK777。^_^
自己用的这台PC主要是需要游戏性能,所以也不打算用于Hifi。


至于专业用途,小弟推荐
http://www.digidesign.com/index. ... =54&itemid=5143
Pro tools的技术白皮书,其中有对jitter的精彩论述。
摘抄一段结论,作为现时PC-Fi的现状总结:
It’s clear from these examples and from discussions with
audio engine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at it i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to come to a single conclusion when subjectively
identifying the audible effects of jitter. While jitter is quantifiable
and relatively easy to measure, how it affects complex waveforms such as music is much harder to quantify.
数字输出的Jitter本身是一个可测量的值(而且可控制到很低),但是该值对声音最终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它对声音的影响,则是现阶段无法掌控的,相信还需要全世界的音乐发烧友与音响工程师作更深入的探讨。

应该来说成熟的操作系统里面MacOS是比较适合音频的,因为使用了Unix核心。至于Vista,实际上,由于它的硬件抽象层的设计,使得直接控制底层硬件变得更加地麻烦,小弟所读到的消息是“是对驱动编写人员的一个挑战”(创新用了很久才推出声霸卡全系列的Vista驱动,而EMU系列干脆奉欠)。
Linux的问题是不适合桌面用户。
WinXP的核心可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可惜对时间片的控制不是特别精确,另外听说Windows2003的音质比较好(在YouPax的论坛所见,可惜没试验过。然而YouPax的驱动小弟并不喜欢,但是可以证明一点,不同的驱动的声音差别极大)。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7-8-26 2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8-26 22: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渔歌 于 2007-8-26 02:14 发表
我推荐一下

AES16+BIGBEN+DAC1U  

大概投入在2W5左右

PCHIFI要上到DAC的程度才会HI起来,不然。。。


当你找到一个USB输出NB的本本,而BIGBEN还用鸡线
你会发觉多花了1W7白搭了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0 04:59 , Processed in 0.11867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