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243|回复: 4

[发烧理念] 器材大杂烩之进化-初烧,放弃习惯原来也有点痛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7-11-4
发表于 2007-11-4 02: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近实在比较忙,天天加班。
经常动不动一天坐在桌子前就一天加大半夜。
很辛苦也很压抑。
没有啥能让自己慰籍的,除了音乐。

原本就打算给本来一直习惯用的器材稍微翻出来一个一个重新品味下,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下的很多的音乐,尤其那种发烧碟之类的,
不管用那个塞子都听不到什么让人心安的味道,甚至到了听Air Guitar系列的时候,
很是受不了耳边的那种刺耳杂乱的声音。
听着越来越烦躁,决定去找到某种心理上的安宁。
只能提升器材。
我相信,好的平台才能让人体验到好的音乐,才能感受那精妙的世界和个性细节。
所以我努力了。

在早前鄙人曾经陋文一章叫做《收藏是爱好也是一种悲哀,献给Mp3》
里头提到过曾经接近二十年追求随身听效果的历史。
其实那也是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追求享受的整个经过。

在几年间使用了大量各个知名品牌的MP3后,我是基本锁定使用MPIO的东西,
抛弃很多让人不能接受的品牌和型号,其中当然有艾利和、索尼、松下等大牌的,
这个可以从过去我略带偏执的文章看到我当时的不满。

但是,世界是会变化的。
MPIO由于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策略不积极,注册不积极,市场和产品维护不够班,
可以说,MPIO在中国已经很早就绝了自己的后路。
并且,它的产品在最近两年,是没有什么新的惊喜,或者说没有什么品质增长点。
除了我说的AIL芯的FY500能让人眼前偶然一亮外,两年内无大突破。
其他品牌则不然。
我曾耻笑的台电和魅族都能出一些能让人一听的产品了,更何况其他大牌子。
毕竟技术和芯片的精进是时间必然带来的。

九月时,在长达半个月的摸索,不停逛店和借品试听,得到很多体验。

魅族还是广告打的猛,产品还是略不经玩,主要是声音依然不耐听。
初听感觉还可以,只要你认真换上稍微过得去的耳机,就觉得还是一个“混”字。
不知道是否算芯片使用起来不够功力,好几个别人用的不错的芯片到他手上,
估计是回放线路不够精良,总是最终调成音染很重的机器,也许是掩盖某些不足。
这种东西也就忽悠下新人,我们这些老鸟,就算了,看不上了。

台电,T29初听非常喜欢,但是借了回家后,才发现也是音染较重,感觉不错的
一个流行机器。就是还算不耐听。
在很多人建议下,我最终尝试了T39,一下子,有点喜悦,的确还是不错的,
如众人所述,素质相当的高。和我的MD的声音有不少部分的接近(关于MD最后说),
虽然整体会明显地比MD的声音松散,但是的确是我能听到除了建伍B9、索尼S700系列、
索尼A800系列、艾记的CLIX外,几乎是除此外最好的MP3之一,甚至比IAUDIO的D2听感
还好。但是缺陷也是明显的。推力也是低下的。别反驳我,一会我说原因,大家自己判断。
并且T39和D2一般,调了音后基本是不能听的。也许是在下弄不好,不知道各种调节,
但是不管怎么试验,默认的模式仿佛就是这两个机器最平衡的状态。
别忘记了,好的声音必须好的平台,均衡的平台去体验。

CLIX和D2,我喜欢放一起说,它们回放线路一定是相当优秀的,从底噪就能感受到。
我对D2的欣赏时间比较长,所以我觉得自己只有权力说这个。
D2解析力是相当不错的,是我在少数机器中,听到最清晰口水声和结他弦回弹颤音的其中
一个,听的自己觉得有时候在听CD,当然只不过是有时候。D2听无损的时候,有时候就
会发现,还是少了那份MD和CD带来的厚实和自如的弹性。的确,这是很大的差别。毕竟,
这是一个没有针对任何格式做绝对优化的机器。整体素质是不错,但是不是最上流的东西。

索尼S705是我买的二手货,在10月期间,11天出差完毕前最后一天,在归程的飞机上,
这个水源和场所都紧迫的地方。
这个个头精致滑润的东西,很活泼地从牛仔裤的屁股兜兜出来舒展筋骨。
不小心跳进去抽水马桶里头,和某些东西混杂一起纠缠得很欢,几百块就这么去了。
拿不出来也下不了手,看着它和马桶里头其他东西一并被呼啦的气流吸走了。有些怀念。
S705的声音取向其实和A800很接近,都是尽量向MD和CD那种扎实、高密度、高解析度靠拢,
因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也许索尼也发现,自己的东西曾经音染太重,慢慢都在调整,
现在S705在已经被神化的岁月里头,我还是能感受到,S705整体不如A800系列,
因为就平衡性而论,A800胜于S700系列。S700还是带着倾向明显的调音性缺陷。
用S700系列听流行 HIHOP之类的我想还是可以的,毕竟续航时间长,但是呢,推力自然弱。
A800,是除了建伍B9外,在下该木耳能听到最好的MP3,我想我的感觉不会错的。
已经天天被MD供习惯的耳朵,是很明白如何找到差距。

B9是去上海,很难得在一个耳机专卖店借听的,时间很短。
但是有点明白别人怎么那么崇爱这个机器了,它实在太太像一个碟机的回放听感了,
一下子,我摘下耳机塞进去,同样的一首Air Guitar,我有点被打动了,就是那三千多的
价钱,哼哼,我还是要等等,还有如此短的续航时间,不等它的后代也不行。
相对MD来说,B9就是一个MD或者CD,声音如何如此厚实如此有密度,难以相信的,
因为MP3普遍的毛病,也许很多问题都是共同的。至于什么问题,接下去我详细说。
作为所谓专业的MP3来说,B9用的估计不彻底是普通的MP3惯用线路。
或许说,它用的就是高功耗高输出低失真的线路。
B9听感不管谁听,我想行家立马会知道它功力也许不是用什么芯片的干系,
也许就是线路问题。否则一个MP3怎么做出类似碟机的声音呢。
声音真扎实,解析力好像和MD有着同样突出的表现。
可惜我遇到你晚了,B9,我马上就是两个RH1两个EH1的爹了,不能再有你了。

说了那么多印象问题,不过是一个非专业制造、非专业零售、非专业维修的人士说的话,
或许更加多是基于一个消费者或者顶多是一个玩家的态度和角度所认知的。
但是尽管不一定说有绝对的技术含量,但是鄙人还是要说出最近很多初烧后的感受。
从音源上看,也有从耳机耳塞上看的。
因为本人拥有三十多个从低到中高的塞子和耳机,我想声音回放的基础是有的,
从音源下手,我们说些事情。

我目前拥有了MPIO基本所有传说中最高端的机器,FL100一个,FY200一个,
FY500菲芯2个,FY500 ALI芯一个,FG100一个。
在过去很长时间,的确那时追求或者耳朵没有现在那么毒,也许曾经长期,
所拥有的器材也无法给我那么多的体验,无法做一个合适的判断,
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当然更加无法分析好和不好的原因。
现在走过来后,说些毛浅的体验。

普遍来说,MP3的声音基本99.99%会比碟机差的。只有那些超大功耗的机器,
才能接近碟机的音质,就是同样用MP3作为功放音源,也是如此说。
除非那些能把失真控制得很好的机器,那是某些人用神器去形容的。
这句话说得如此绝对,呵呵,有深刻体会的。
在《收藏是爱好也是一种悲哀,献给Mp3》,说到过本人用过的MP3,
我想种类够多够杂的。

但是最后我选择MPIO留下,大家不会对我的品位太过不齿吧。
毕竟MPIO算是国内一直能找到的最好素质那几个品牌之一。
我马上要说的就是这种基本闪存、低功耗类别的MP3的情况。
作为MP3,在那么小的体积,采用大量集成的回放线路,还必须降低功耗,
因为续航时间都作为一个卖点必须存在在说明的时候。
很多事情在变质。

说个简单情况,FY200作为一个闪存机,用的是飞利浦SAA7750芯片,这个芯片
功耗算是一般的,但是FY200用起来的确感觉会略耗电,
但是很多人说FY200声音厚实,甜密(注意我这个密字)。
FL100耗电是公认的,但是很多人说它平衡。

他们两个一个特点,推我手上的A8基本出80%左右功力,绝对不是100%,看好了。

而FG100,是一个两头高的机器,它其实相对其他很多同类芯片机器是耗电的。
它的推力很足,调音尽管差不少,如果你用耳放接出FY200和FY500另外还有FG100,
同样听一模一样的曲子,就明显发现差距了。
我以前有过艾记IFP795和895,每次用V741(当时我只爱听这个也只有这个可听),
都感觉V741被艾记的机器推得动态十足,什么东西都好像很富有力量的样子。
尽管当时觉得糊了,尤其密集低音的时候就是呼啦一片地轰,
密集高音的时候就会出现很明显的刺耳噪杂音。
的确是素质不行,现在分析。在后来,我验证了这点。

MPIO很多机器,除了FG100和FY200外,看我有的其他四个机器,都明显能有一个感觉,
就是当推V741或者MX500,或者是CX300又抑或是EX01之类号称好推的动圈的时候,
都会在低音密集时候发糊发乱,高音密集就会出现尖刺音。
想了很久,其实这些塞子不算难推,但是是不是没有推好呢。
其实考虑过很久。
究竟为什么艾记的东西听感虽然糊但是明显整体会比MPIO声音密度要高呢。
在拥有随身耳放后,又因为脑子发热,把所有塞子在耳放和台式功放上都插上,
依然用MP3作为音源。太太太明显了。功放把低输出的MP3的缺陷给弥补了。
原来MP3并没有把这些东西推好。原来精致可爱的MP3节省出来的体积,
看来好像要还给随身耳放了。
艾记老一代所有机器看来基本彻底可以说,比起MPIO几个传奇,差老远了。
上了耳放,艾记听感基本不变,但MPIO的FY500可以说把几个老艾机打得满地找牙。

FG100在不加耳放的时候,貌似连I3C都能推出六成左右功力,很不错的推力。
呵呵,至于其他大部分闪存MP3,别想推出点低音来,推I3C,不容易。
因为FG100推力如此了得,或许很多结果就出来了。

很多人在用很多塞子听功耗大MP3的时候,偶尔都有同感。怎么声音如此厚实清晰。
这个MP3的基本推力充足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原因。
其实所谓易推的动圈耳塞虽然说是耳塞,
但是我肯定了一个事情,市面上大部分耳塞,并不是MP3直推能推好,
或者说,大部分耳塞,如果加了耳放,才是他们100%的实力。

说走题了,FG100因为推力充足在很多情况下弥补其调音有缺陷的问题,
很多人对FG100的听感还是相当推崇的。
而大家有时候有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不管你用什么MP3,都可以接上一个耳放或者台放试下,
也许会有质的区别。
当接上功放,我明显觉得FY200的声音密度是我手上这么几个MP3最大的,
但是它耗电也是较为出名的。电老虎的名字不是几个人说不耗电就掩盖的。而FL100其次。
FG100的音质听感在接了功放后立刻被比下去了。
FY500飞芯版上了耳放,推动铁和推大头戴,哪怕推森记CX300 爱华V741 铁记EC700 B&O的A8,
都很快能发现一个问题:这是我熟悉的FY500么!!!
用了功放的FY500声音更更更透澈、一直诟病的低音也动态十足,音场虽然大的略微发假,
但是听感来说整体很舒服。解析度和那种透亮算是上几年的那些先代产品的头席吧。
但是非常认真用动铁和头戴听久了,就发现低音还是有点硬和拖凝。
认真想想,怎么耗电的会密度大,为什么省电的声音都有点发散,高中低接续不够流畅。
嗯,关键就是一个削弱衰减的取向。

在线路精进,芯片完善化的同时,厂家绝对对大部分机器的很多声音做了为了增加续航的调整。
也可以这么还说,很多省电的MP3,已经做了一些低音高音或者中音的恶性衰减。
声音发空,不扎实(相对CD和MD来说)就是因为回放线路的一些所谓调整。
听了接功放的MP3后,看出了不少问题。
大部分MP3在过去的设计岁月里头,原来都进行了必然的断臂行为。
换而言之,也许现在的MP3也许还是在芯片使用和线路回放中,始终加入对续航时间严格指标,而这个
指标越高,自然很多东西就会被衰减的越厉害。
大家注意一个问题,IAUDIO的U3续航时间只有十多小时(其实10小时还不到,听320K的话),
而I7怎么就能去到标称的40小时呢?!呵呵,各位大侠,是不是I7的音质听感就不如U3。
大家认真看看I7的音频曲线,那种用专业软件出来的结果和大家的听感空前吻合。
I7的曲线整体是接近U3的音频曲线位。但是,居然有很多地方出现类似抽离的断线位。
I7的省电是靠抽取衰减削弱得到的。I7不过是个拿出来说的典型,
其他很多牌子也很多大牌如此做也。

当然也有偶尔的例外,比如说索尼的东西,也许的确它拥有世界最好的线路设计师。
索尼的电路回复神话,绝对不是盖的。呵呵,这个,已经无数人崇拜过,我就不不拜了。
建伍B9彻底以音质为重,放弃大部分人所认同的高续航,追求高还原和低失真,
不知道谁同意我说的。B9是唯一一个用了耳放彻底没有反应的机器,就连I3C也推的相当的理想。
我想,这个音质是有着大功耗一半的功劳。
有一个朋友,发烧级的,说FY500低频被削弱的厉害,原来我不相信,到了现在不单相信,
也开始如此认同并且分析一些事实的存在。
而市面上,包括T39之流的,认真能接耳放听,理论上会感觉出那种削弱来。
只要你接上耳放,用你习惯听的耳机,换上个MD放同样的音源。太明显了。
所以一个不被削弱太多,具有适中推力的MP3才是大家最完美的选择。
芯片如何使用,其实,芯片设计技术白皮书里头早有了,
就看厂家如何用和用起来带着什么目的参数取向而已。

对于目前我拥有的条件,MPIO全家,除了偶尔会带FY200和FY500上街,
其他都基本保证和我的冬天衣服,还有樟脑丸子放一起了。
另外,8月31号我写的《收藏是爱好也是一种悲哀,献给Mp3》,当时还有个T60存在。
随后在9月22日,我把在8月12日深圳南山赛特639米买的艾记T60,400出掉了,
还送了个E888给对方。。。超级大大大赔本,不过都不是我喜欢的东西,
就这样吧,何况对方还是曾经一起打拼的同事。。
MP3挑个好的,不容易,不容易,廉价是绝对没有啥好货色的。
MPIO作为我手上藏品,我相信除了最近出的几个机器外,都鲜有能很全面超越他们的东西。
对于MP3,也许在以后,除非出来惊世骇俗的东西,否则可能再次大肆介入时期无限推延。

当我第一个MD,MZ-RH1到手开播的时候,我一下子想打自己一巴掌。
想告诉自己你当年太偏见了。
看不起ATRAC格式绝对是我一个人生大错。
曾经以为这个不过是一个忽悠人的卖点,但是真的想起来就想,无知,真无知。
天天听天天喜欢,在基本每天带着它上班又带着它下班一个月后,真的离不开。
RH1声音还原已经算是随身神器级的。这个否认的人不会多的。
这个名叫RH1的MD听感,真实、扎实、密度/弹性十足,平衡度完美,声音真柔顺得听来舒服。
至于解析力,呵呵,在无数随身听中,有比它高的也许有,但是绝对不多吧。
当然CD中一堆能随手把它打倒的,但是DISCMAN那么大的块头能叫做随身听么。。
这个也没有人跑来用砖头敲我吧。

推力,当第一次用RH1它推动I3C的时候感动了。
当时曾经兴奋认为RH1差不多把I3C的9成功力、创新Zen Aurvana的7成都推出来。
但是认真接了耳放一听,也就是I3C的7成左右,Aurvana的6成左右罢了。
不过推起来那些A8 EX90 CX300 EC700 V741 雷登 V51 MX500,绝对跟玩似的,
我能肯定大部分MD能把很多动圈塞子推出95%以上功力。
曾经有朋友问过像RH1这样的MD机器陪什么塞子能好听和轰隆轰隆地猛砸低音。
此时此地说说在下的拙见。
如果听古典和女高音、民乐类冷静需求的音乐,请用A8吧,绝对对味。也很配合。
如果听流行和动态十足的NEW AGE,我认为嘛,5PRO和UE10应该是最好的。。。
但是呢。。。其实米少,上个I3C,用耳放带上,STUDIO模式就能把你轰个脑震荡出来。
5PRO和UE10之流的动铁,也必须上耳放才能听出个东西来,没有说RH1能直推个头来。
RH1直推除了低抗动圈,我目前没有感受到它能推出任何动铁的好声。
就如我没有找到任何任何一个闪存MP3能推好任意一个动铁一样。

我爱上RH1的同时爱上了HI-MD。
随后买了两个单放的EH70,因为觉得他们暖色音染重,适合听流行,适合逛街听。
本来你说嘛,逛街你不可能听啥民乐听啥古典、管弦的吧。那你有那个环境意境不?!
EH1老套上布袋插在裤袋子里头,怕潮气把线路腐蚀,于是买了两个每天就轮着上街。
而RH1平衡,就放在家里省点用。但是为了在绝对看不到新货前再拥有一个,
两天后,日本直送而至的新MZ-RH1将到我手中,过几天补上图再次YY一次,我骚我烧~~
也就是我以后将拥有两个RH1和两个EH70,当然了,这个代价,真TMD的大。

MD最大的特点就是麻烦,还有就是音质好,怎么说好呢,时间耗得心痛,钱也是。。。
个人认为,ATRAC没有被神化,不过是索尼真的把芯片针对这种格式的优化做到位了,
市面上基本所有MP3生产厂家的都是芯片使用商,MP3的大部分芯片都是兼容芯片。
独门的优化是除了SONY外,其他大大大部分都做不到的。这个又应该没有什么人反对我吧。
所以索尼彻底把自家的ATRAC解剖够了。然后和盘托出,差点改变了世界。

可以这么说,任何音源,如果是MP3格式,
一个320K的音质怎么听感都绝对比不上一个RH1回放出来的ATRAC PLUS 256以上级的。
个人认为,索尼的优化和重新还原的那种所谓数字放大或许真的是一种神话。
MP3听感发糊、高音发刺,低音发散,这个基本说大部分机器都有的现象。
很多机器都刻意在模仿MD的声音,这个很多论坛都有人曾经提到过。
现在能感受到,哪怕无损在D2或者CLIX上的听感也颇不如索尼的PCM,
我终于明白软件到位硬件配合的道理。
MD在音质彻底完胜是因为这两个音频格式彻底被索尼玩到位了。
也许以后会有更加好玩的。
但是目前我已经彻底迷上MD了。阿弥陀佛,新东西慢点出,好让我省点钱吧。

说道耳机,心里一阵痛。
曾经以为天上就一个爱华V741了,听到海枯石烂。
但是换了MD后总有那种力不从心。
尽管我当时已经买了不少新塞子,但是我总还是以为V741是一个标杆。
从来都对其高中低都还凑合的万金油很投入地爱。。。

但是解析度。。。解析度在我第一次听到Zen Aurvana的时候,
觉得,无法比,真无法比,V741这种东西也就是胜于个E888或者个CM7...
最后我一咬牙,放弃对这个东西的迷信。决定去找新的天地。
我听从广告买了JBL的Reference 220。。。结果买了就后悔,
对220我的概括就是被吹出来的垃圾音场制造者。
没有听几次就因为素质太差,一个多月了,昨天拍照才冒头。

索尼E838和E931是配机送的,那个素质,不说也罢。
EX90是一个机缘,买了一次假货后,那个商家良心发热,给弄来的廉价正品,
之所以廉价,就是所谓的工包,但是我看有点像旧货。。。
EX90的确刚来的时候眼前一亮,但是它那个解析力还敢说自己是监听耳机。。
我呸。。。。。。。。。混浊是我常说的放弃理由。
但是非常好推,一点推力就能让低音山响。
E888很多人推崇,发现听感尚可的,但是也就那个价位的东西啦~
整个就是B&0 A8大降格版,解析力还是太差啦~

森记CX300我一共买了三个,一个是高仿,一个是所谓水货,结果都是假的,
还有一个是真品,真品是两个假货后不甘心,花大价钱市面上买的。
被骗两次后,我后面基本已经对工包和散装原装等名词彻底不感冒了。
尤其是淘宝上的。。。这个。。。已经免疫了,对价格和那几个词必须不看。
CX300其实蛮难推的,我肯定市面上大大大部分MP3能推它个8成就不错了,
我是靠耳放才真正领略它的功力的,透亮,清澈,动态不错,就是声音密度弱。
它真不值那个500米。
而且我发烧的朋友乐乐说,这个耳机前后几批,只有最老那批才算是好声。
所以CX300三根,躺柜。今天才同事出来让三个猪头兄弟重逢。

森记MX500 2h单元,旧货,感觉很不错,平衡,真平衡,如果不算解析度,
在街上听听真的是不错的。因为那个价位这个东西是超值的,高音还是挺亮的,
低音也还可以,毕竟是2H,中音听的蛮舒服。

后来我觉得自己慢慢凝铸了一些自己的个人听感取向。
希望得到两个塞子,一种解析力强,一种就是动态十足。
于是到处找。
后来真找到了,动圈和动铁都找到合适人选。
动圈我找到了EC700,乐乐做的DIY版本,绝对是激情十足的版本,呵呵,
我不能做太多评价,否则就做广告了。这个塞子用的是外单德国的发音单元,
尽管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在乎是什么,但是这个塞子高音清亮延伸舒展,
中音密度大得有点压力,低音蹦蹦跳跳,舒服舒服舒服,彻底完胜行货EC700...
我说了,如果这个东西换个完美的壳,随便扔个牌子,卖个一千多,还真值!!
比起手上的A8和I3C、Aurvana,这个发烧友DIY的EC700的性价比,无敌的说,
已经推荐好几个朋友,但是还是大家自己试吧,毕竟塞子看听感为主,评论无用!
就是有时候听多久都会因为偶然蹦蹦跳而来的低音和突然闪过的一亮音一口水声,
感动得半天,也许中国也有很多聪明的人,玩得如此一个好东西。

就如有很多朋友说创新的Zen Aurvana是端弱端弱的动铁,呵呵。
论坛上说Aurvana是弱铁的声音真不少那。
我入手Aurvana是因为有朋友告诉我,这个东西听感不错。我也会接受很多建议的。
第一次听感没有用耳放,用DISCMAN的,那管弦和吉他简直亮的我两眼放光。
买了后,那种高音和中音伸展的毒,深入骨髓,每次我听到清唱、女声、管弦的时候,
只要手上没有带着头戴,我就必然插上Aurvana,音场、高中音那种平衡完美的确是很难得的,
虽然低音是有点弱,但是还是自我安慰,说感觉到那种平衡需要的调整。但是确实还不错。
如果非要形容,它就是动铁中的CM7吧。
但是呢,我用了那个R02的配件慢弹海绵后,质感量感都飞跃到能接受的地步。
不过Aurvana估计很多人曾经说不好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推好这个塞子。
这个塞子不用高电流去推,别想推出像样的声音。
只要上了耳放,必然就是脱胎换骨的感觉。

A8,这个东西,呵呵,怎么说,太多人评价过了,高音、解析力、音场都是强项。
价钱也许是不值的,相对好多后来者来说,除了动铁外,
或说它是小塞子中,历史上这个能听最多口水声和管弦类颤音了吧。
对动圈塞子来说,它是解析力的顶了。低音的质感带点硬度,一种像是带着素质的傲气。
有时候听感,就是类似灵敏度见长的动铁和大头戴之间的结合。
整个音感气势不是磅礴,而是很专业化,怪不得用RH1开着STUDIO和A8配合起来,
竟然有着和K271S这种监听头戴类似的味道。
但是。。。如果音源较差。。别听了,会刺耳难受的。。。灵敏也是个缺陷。。。某时候。
A8不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塞子,但是喜欢的人会喜欢的不得了,我想是这么说的。
听感,嗯,不追求低音的时候是不错的,别带出街,否则一耳混杂,因为过清亮,
没有那种中低音厚实质感,街上的噪音容易涣散掉所有音乐。

在到处搜刮自己喜欢东西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叫做雷登的耳机,模具极端粗糙,
一个空荡荡的感觉在这个廉价的黑色塑料壳里头。
如果不改造,它就浪费它和A8同系的单元了。
我下面附带了一个改造的办法,就是根据个人需要,塞两个塞子对称的6-7个洞,
可以如我一样选择用细条的双面胶填入压实。然后套上最薄最薄的海绵套子。
改造后,整体中音厚实了,低音硬朗了,质感量感巨增。
原来发空发飘的整体音感彻底改观。高音和中音过渡不会过唐突。
改了后,这个塞子身价会增加n倍,但是解析度是其超大弱项,
每次遇到高密度的高音低音和深厚绵延的中音之时,缺点就出来了,就是乱。
还有就是动不动就出来混杂的轰拉拉声音和难听的撕音。
也许这个东西的塑料腔体的确出不了好声。。。改造再好到头就是一两百的塞子。

EC700非DIY的正货版本是一个清亮一如铁三角风格的东西,实在是太女毒了,
有时候,总觉得它用场不大,尤其实用性被乐乐的那种DIY版本比上去了,
现在它的命运都是藏冬衣底下,跟我那些MP3、被遗弃之耳机成为好友。

EX01,I3C,之所以同时说,就是因为要说明,我还是会选择有能力的好国货的,
作为消费者只喜欢好东西,这个不错吧。
EX01在我拥有千元级塞子前,或者拥有动铁前,是觉得不错的。
音场开豁,声音动力充沛,虽然声音很散,但是总体听感很适合流行歌曲的味道。
而对比下,I3C就成熟多了。
I3C必须推好,我肯定就是,世界上没有任何MP3和Md机能直推I3C和Aurvana成功的,
很多人说他们实力不足,也许还没有彻底听够时间玩足装备,因为多半推不出它们实力。
也许I3C推响是什么机器都可以,但是推出层次推出解析度,就必须靠耳放了。
用了耳放后,I3C高音清晰再不刺耳,延伸舒展,整体感觉还可以,中音超厚超暖胃口,
低音实在是力度很足,舒服,舒服,用了耳放彻底一个流行塞子,除了5PRO外,
目前我听到过最好的流行塞子就是I3C了。加了俺买的张扬PTOS线后,塞子换了样,
马上冷静下来了,中频没有那种厚实压力感,反而有点孤傲的那种冷调,
低音部分收得很弹性,下潜变浅,但是反应更快。整个塞子有点是小降格得ER4P,
这个说法我想应该有人同意的。解析度,大编制的那种从容远胜于不加线的时候。
所以这个塞子,这个I3C的确就是传说中的一塞二用,呵呵,喜欢呢。

本来5PRO和IE40是打算入手的,但是一个朋友极力反对,说,如果你玩到这个级别,
想提升你玩的能力和对声音真实的判断,用头戴吧。

并且他推荐我买了现在的这个AKG的K271S,这个算是很多人都玩得蛮多的东西,
中低端的监听级耳机,的确,如他说,听不到多少音染,没有什么取向,
收窄了高音过亮部和低音过肥的量,听感是相当理想哈~~
呵呵,没有特色,真没有一点取向能成为其特色,没有个性就是个性嘛。
听着它,我的小小耳放彻底没有了办法,我要插家里的DENON才能感受到它的微妙。
多少多少多少多少细节,从来没有听到过,每次听到都感动,
每秒带上它,清醒的时候,都是彻底的享受。
这个是需要好好玩好的耳机,才入手不足一周,还要慢慢玩下去。
很多人玩的历史将引领我更好地选择器材配合K271S,
它是一个容易响,却难响得好听的耳机。但是我会努力让它响个透澈的。
也许会骚包到花几千买根银线。。。因为貌似会提升很大。。。

最后YY上我的那些破烂图,
以此缅怀十多年来对各种随身听和随身耳机的怀忆,
因为已经开始玩头戴耳机了,以后也许这些只会成为历史。
啊,没有车。。。我让奇瑞QQ躺在床上了。。。
现暂时弄上图片YY了。

因为爱华在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陪伴自己,刚好10岁,当时是塑料的双银边的塞子,
型号忘记了。
后来高中超高价(相对来说,120大大大洋呢,当时多穷)买了一个金边、皮包刚网的V16,
听火柴天堂和齐豫齐秦很多音乐,很多次让我流泪。
后来爱华成为我启蒙者。感谢这个十多年陪着自己的塞子,目前还是能正常运行,状态不错。
就是已经金边发白,塑料皮结构已经有所破裂。它老人家就安躺在两个香槟色的飞芯FY500脚下。
需要拜下V16老人家的,它不合理大塞头当年把我耳朵塞得山疼得玩意,但就是因为它的存在,
才把我培养成一个塞爱华V741这种小耳朵孔噩梦都没有感觉的人。我是大耳窿啦~
FY200和ALI芯的FY500之间是一个全新的爱华V741,
这个新的V741买来四年却不像它身边的兄弟,它连煲都没有煲过,
而旁边的在FG100脚下那个发白的V741可是四年来陪我走过多少风雨啊!
它伴随我走了中国大地超过十数万公里了(本人经常经常经常出差)。很怀念,却又只能放上。
FL100脚下是廉价利器,就是数百万人拥有过的V51,整体听感不错的,低音很足,就是混了点。

索尼那些脸熟的EX90、E808、E838、E931就不说了,
JBL的220不说也罢,它身边就是R02配件套,另外就是I3C的收集盒。
森猪的MX500加两根CX300就那样衰躺在盒子上和死在周围了。

香槟色FY500旁的橙色海绵套子是给创新Aurvana保暖用的~~ccc
Zen身边就是铁三角一家三口,分别是早年买的廉价C501,还有一个EC700,
另外还有一个我超喜欢YY的换了森记OMX90线的DIY版EC700。

铁三角一家下面看见了三个一模一样脸蛋的东西吧。哈,就是那三个雷登。
至于雷登的改法,已经下面附了图。值得一试的东西,睡觉听不错的,不怕坏,坏不怕。
Itube 3C的黑色盒子大家看到了吧,除了RH1和它两个小老婆EH01(红白两情人)外,
就躺着俺们中国的至尊I3C和曾经的宝贝EX01了。
I3C可是广州智通的黄BOSS邮来的哈~~~

发音器材的YY,到此。
三个MD介绍过了,他们顶上一个黑色大块头就是远古利器(注意:不是神器),
是传说中的D-T115,两个电池的大家伙,推得俺的小动铁能出个不错结果。
它肩膀上搭拉了个C&C的BOX+,这个东西蛮喜欢的,续航时间狂让人喜欢。
它身上拖着张扬那根见不得人的丑线。。。(别生气,张扬哥,我还蛮喜欢的)

看到那个大大的B&O么,嗯,就是那A8小样的家了。A8也正好在房顶上抖动筋骨呢。
盒子上面威严的大家伙就是AKG那巨大得不敢戴出街的K271S。
哎呀,怎么K271不好看点呢,我还想带出去YY的,结果这个外观太影响市容了,残念。

最上面的暗紫色飞碟是廉价的能放ATRAC PLUS的NE320,还好吧,省电,经常煲耳机用了。
好哥们乐乐说过:玩器材不如玩音乐,玩钱不如玩感觉,他已经多次严厉让我少些乱花钱。
但是我一路还是走来了。
也许他说得对,这么多器材的脾性我还没有摸透呢,还有啥资格玩别的?
嗯,音乐回放的音源和发声的耳机单元,也许这么一批,够好好琢磨好久。
希望各位神仙多给我点建议吧,
最近就想把K271S玩的稍微像样点。


各路神仙朋友有空来踩踩俺QQ 198699的空间,给俺的这个贴上点建议,关于如何用好MD和
K271S,如何选择高品质随身耳放和小台放吧









[ 本帖最后由 varts 于 2007-11-4 16:0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3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4-9-22
发表于 2007-11-4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实极其的认真和经典啊,不过楼主还是应该试试IHP120用WAV文件接便携解码器再接便携耳放的感觉,那肯定是远远超出这些MP3的。我原来的那些FL100/FG100/FY200/395T/SLIM/ZEN XTRA/MUVO/JUKEBOX等全都出了,只留下一个创新的RHOMA作为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2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11-4 15: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长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33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7-7-23
QQ
发表于 2007-11-5 0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小半就先来回复了 好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0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8-25
发表于 2007-11-5 06: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4 17:59 , Processed in 0.062525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