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82|回复: 48

技术普及:什么是Jitter

[复制链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发表于 2012-8-3 07: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看了几天帖子,发现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数字领域的一切难以解释现象,都被归结于Jitter

Jitter,中文抖动,确实是数字信号领域一大重点,但也不是唯一。

基本概念就不赘述了,反正维基也好,百度也好,都有解释。

只是要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
1,Jitter分为RJ和DJ,但无论哪种,都是可以测量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就是数字示波器加上相应的数学分析软件,没错,就是MATLAB和算法,这东西相信理工科都知道
2,源信号Jitter是可以被消除的,但是,即使源信号的Jitter被消除了,信号处理电路自身还是会产生自己的Jitter,所以,Jitter现象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3,在纯数字领域,对Jitter是有很强的宽容度的——只要尚未影响到码型,Jitter就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4,纯数字领域,真正的影响在于误码,这个,是要靠BERT来分析的。同样的,误码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且随着级数的增加,会加大
5,在电子领域,音频,尤其是高保真,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产业,所以,基本上是不被各主流电子业者所重视的,因此才会显得很神秘

大家如果有什么异议,欢迎共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952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1-10-7
QQ
发表于 2012-8-3 08: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预测此贴会火,果断沙发招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901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7-4-26
发表于 2012-8-3 0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回个表情哦
让发烧来得更晕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8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2-8-3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jitter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起大家的争论,就像是月经贴。。。。。
ps白版跟激光鼠最近还在另一贴子内进行过讨论。

[ 本帖最后由 dgccieing 于 2012-8-3 10: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gccieing 于 2012-8-3 10:49 发表
jitter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起大家的争论,就像是月经贴。。。。。
ps白版跟激光鼠最近还在另一贴子内进行过讨论。


好像有看到,但是,发现在争论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Jitter,如何处理Jit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8021

帖子

12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2-8-3 12: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最近因为想换耳机,所以到处看广告,发现有厂商在那里吹嘘TCXO甚至是什么高精度晶振,但是,没有一家敢说自己的TCXO或晶振的精度是多少?

要知道,7、8年以前我们就开始在使用TCXO,常温精度可以达到0.1ppm,-40~85之间精度可以达到0.5ppm。这样的TCXO,现在价格也不过就是1~2个美金而已,算什么好东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2-8-3 12:28 发表

你跟right的观点一模一样


数字领域是有纠正能力的。

因此,只要没有误码,就没有任何影响。甚至,少量误码,也可以通过算法纠正回来,这个一点也不神秘的,属于数字工程师的基本概念。

但是,Jitter对于DAC的影响,这个确实不好说,因为DAC是数模混合类的,数字部分的偏差会如何影响到模拟部分,需要根据实际的电路进行详尽的分析才知道,甚至,和工艺制程也会有关系。

但是,Jitter确实是被大幅度降低的,甚至是近乎于消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8831

帖子

122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2
注册时间
2010-1-26
发表于 2012-8-3 1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这种理论又出现了,目测俱乐部的又一场血雨腥风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2-8-3 12:28 发表

你跟right的观点一模一样


而且,对于通讯来说,Jitter还要被分成两种类型:
Clock Jitter和Data Jitter,它们对于数据的影响也是要分开来计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athia 于 2012-8-3 12:32 发表
不是吧。。。这种理论又出现了,目测俱乐部的又一场血雨腥风发生。


这不仅仅是理论啊。

忘了那家厂商宣传的是5ps的Jitter,这算是很先进的技术吗?

我们在做的10Gbps通讯,宽度才多少?允许的Jitter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2-8-3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和通讯还是两个领域. hi-fi领域里的jitter对声音的影响问题,这么些年来很多厂家在研究,虽然他们不写论文,不发报告,但可以从他们的产品,所采用的技术里,看出结果.

hi-fi是一个很特定的领域,很多东西到了hi-fi这个领域里,就有特殊的地方. 比如供电,电处理也是这样. 研究电学的权威,也可能完全不懂为什么发烧友讲究电源线,玩电处理器.  发烧友考虑的主要是声音,而很多因素对声音的影响,在其他领域里,是根本不会去研究的,是完全忽略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HiFi是个大黑箱。

所以,我对模拟部分不予置评,尤其在HiFi的,因为牵涉大量的人为因素。

但是,数字来说,我觉得还是有非常明晰的概念的。

任何数字设备,无论是通讯还是HiFi,首先要做到的都是把数据准确的还原出来,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完全一致的。

比如,Jitter,也许,Jitter对于声音的影响是怎样的很难说,但是,降低Jitter,这个目标,无论HiFi还是通讯,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不可以利用通讯中成熟的技术,把Jitter降到最低呢?

如同版主一直在强调的,Jitter是声音的大忌,那么,如果能把Jitter降到了最低,至少,声音不会差吧?

如果Jitter已经降到了最低,但是声音依然不好,那么,显然Jitter就并非是声音的大敌。

做任何技术,都要有开放的心态,能兼收并蓄,不同行业,为何不能吸收好的经验呢?何况,通讯和HiFi,还都是电子呢。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8-3 13:02 发表
hi-fi和通讯还是两个领域. hi-fi领域里的jitter对声音的影响问题,这么些年来很多厂家在研究,虽然他们不写论文,不发报告,但可以从他们的产品,所采用的技术里,看出结果.

hi-fi是一个很特定的领域,很多东西到了hi-f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3: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20年以前,还在读书的时候,那是看音响技术,数码,属于被踩到脚底都不够格的,现在呢?即使再老烧,也不会说CD完全不是LP的对手了吧?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2-8-3 13: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JITTER是降不完的,无论怎么样都会有,而且很有可能的一点是,jitter的分布特征,是比jitter的总量,更关键的。很可能不同数字源的声音差异,来自于不同的jitter分布特征。这个,光看jitter量,是看不出究竟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0 14:24 , Processed in 0.11971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