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ance006 于 2014-1-5 00:12 编辑
今天有幸在鼎好三层AKG旗舰店仔细品味了AKG大动圈旗舰K812,当时在场的还有HD800和T1,加之以前听过的PS1000和W3000,仅就这5款能够被大家熟知的型号做一简单对比评价。其中暂时将T1的平均解析力定为6分(分数越大越好),平均瞬态失真6分(越小越好)。 先说说PS1K:平均解析力5.5分,实际上PS1K的解析力和T1大体相当,但是PS1K颗粒感更重一些,颗粒感过重主要是因为瞬态过冲、控制不住造成的。但是,作为平均解析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颗粒感在大多数意义上代表着锐度,而锐度并不意味着是“锋利”,很多情况下,“锋利”是于振膜的分割振动造成的,同样,分割振动在某些条件下体现为颗粒感。锐度好意味着瞬态相应出色,分割振动和过冲能够被有效抑制。同样,T1在平均解析力上的分数不是很高,是因为T1有些过于“锋利”了,如果T1的灵敏度做的低一些,就可以避免过于“锋利”,这就是将就便携设备的代价。PS1K的平均瞬态失真6.5分,因为其过冲稍大,虽然这样听起来松弛一些,但是同样引入过多的颗粒感。PS1K的频响是比较平坦的。 W3K:平均解析力6.5分,但是它的瞬态失真并不比T1强多少,它用牺牲频响来换取了多一点点解析力。其平均瞬态失真5.5分。 HD800:平均解析力5.5分,它用瞬态失真来换取了多一点点解析力,这使得它在总体听感上比T1宽松。平均瞬态失真7分。HD800的频响缺陷比较明显,使得其声场显得更开阔,实际应该称之为“人造声场”;其低频容易“秃露”是低频容易过冲的体现,其它频段也如是。 主要的对比来自K812和T1:T1的主要缺陷是过于“锋利”,好像显得解析力很高,但是当K812出现的时候,T1的毛刺感就跃然纸上,而K812的平均解析力7.5分,明显能够感受到它的解析力和控制力。K812的平均瞬态失真4.5分,它用较低的灵敏度和高强度磁场换取了较低的瞬态失真,正如猜想的那样,AKG的设计人员采取了这样的办法,也是这次AKG能够成功的制胜法宝。实际上K812的频响不能说是完美的,相对于T1,T1还是能够感觉到声音的“边界”,也就是一个频段和相邻的频段之间能够察觉存在阶梯感,这形成了T1相对紧密的声音和声场结构,也许这就是一些烧友所形容的声音更具备框架感,但这并不能说T1就是声音偏厚的,T1的真实体现是比较“冲”,并且比较明显的中高频缺陷使得它显得更刺激一些。T1这种声音紧密的特征,使得它听低频段时更加有力度一些,而K812则更松弛,更适中。K812的频响的不完美,也体现在它比较容易分辨出存在AKG的风格,带有风格的东西也只能定义为“参考级”的,但是这种风格相对于AKG家族其它成员来说就是淡淡的了,就像KK。具体的讲,在听人声时T1口形偏小,打不开,而K812很适中;在听“穆特”的“贝五”第14首中小提琴独奏部分时,T1的压迫感较强,K812显得更疏缓放得开,T1的手指滑动琴弦时显得更加有过分的跳动感,而K812显示出的是十足的“动感”控制的恰到好处,并不是跳来跳去的。 最后要谈个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K812和T1的声音到底是偏暖还是偏冷的问题。T1只是中段频响相对平坦,声音紧密,低频有力度,但下潜不够,显得不够松弛;K812中低频也不能就说不是厚实的,这要看在什么后级上推动。如果说LITTEN那个耳放声音是温暖的话,SPL2910的中低频不就更厚实了吗,其实我到认为LITTEN耳放音色还是微微偏冷的,只不过程度非常的低,这只要多对比几只熟悉的耳机和功放就能知道,当然冷暖是相对的,“穆特”的小提琴独奏部分显然主要是近场录音,而不论K812还是T1,在SPL2910上听都遥远的像在几十米外的舞台上演奏,但一把小提琴可以像舞台一样的大小吗,显然不可能,而实际听上去的感觉就是“穆特”在拉一把舞台大小的“小提琴”在整个舞台上晃动,她的把位和琴弓也在整个舞台上晃动,这就是典型的“人造声场”,这样就把声场拉的很大,声音就显得很瘦,如果这样说的话,LITTEN的耳放就感觉是微微温暖的,“穆特”的小提琴就像站在你面前不远处演奏,因为K812在这个耳放上面显得并不像AKG其它型号那样瘦,但T1也并不显得暖厚,因此K812偏暖的说法应该再探讨。 最后的感觉是:AKG真的没有令人失望,K812的失真度至少比T1和HD800低一个等级,而解析力及频响又能高出将近一个等级,所以差距是明显的,这个标竿立出来以后,其它厂牌再想推出能够抗衡K812的动圈产品就非常的难了可能就不是再等3年后能出更好的旗舰型号的了。音响产品历来是1分货1分价,2分货3分价,3分货5分价,所以要说K812会降多少价,我看就是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