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013|回复: 7

[发烧理念] 初步了解:sony老机(discman)的两种技术

[复制链接]

83

主题

4339

帖子

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4
注册时间
2003-6-3
发表于 2003-10-21 16: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纵观sony老机(discman)可以发现有两种编码系统,一是oversampling digital filter比如D-250采用4 times oversampling digital filter,D-350 采用8 times oversampling digital filter. 二是1-bit DAC 比如第一次采用这个系统的sony D- 99,为了简单了解二者的原理,我简单的查了些资料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如有不足大家补充.

Oversampling

Oversampling技术是发展于 “brickwall filter”. 一个数字系统在原始采样点中间插入新点以获取人为的高采样率. 这样就可以允许使用低能的过滤器因为它不用去掉频率用以接近频率,这没有效果. 首先出现的是4倍超采样(如 176Khz),然后是8倍超采样(如 352.8khz). 数字过滤器必须做许多的数字运算才能决定什么样的点要插入到原始数字信号中,但是时常在两个独立的分离的数据间插值计算就会失效,因此超采样系统必须要在靠近独立点处做的更好,为了增加结果计算的精确性,DAC以及超过16bit的数字过滤器产生了.我们知道的有18-bit, 20-bit, 24-bit数字过虑器及DACs.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超采样建立了人为的高采样率,它并没有扩展原是媒体信号或系统的频率响应只是简单的扩展所需要过虑的频率,符合简单的比较好的模拟声音过虑器要求.

1 bit DAC
单比特技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多比特的数码信号直接以1bit DAC进行解码,再利用模拟电路或数码电路将数码音频信号调变为模拟音频信号。其最大的好处是它不再像多比特解码器一样需要用到16或18、20、24个很精密的基准电流来代表经过量化后的多比特(16、18、20、24bit)数码音频信号。因为,多比特系统在低频部分由于基准电流太低的原因,使信号变得相当微弱,如果电源或电路设计不当,就很容易造成解析力大幅度降低,一般来说,多比特系统常见的非线性失真及过零失真就是这样造成的。因此,采用单比特技术可以避免多比特系统容易造成的非线性失真及过零失真。
  单比特系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一个芯片解决问题,配备了具有超取样技术的数码滤波器及插值(或称为插补)算法(就是前面提到的oversampling digital filter),目的是将经过激光拾取器拾取的数码信号在进入解码器之前的过程中所增加的高频噪音,或模拟信号在进行数码化时产生的量化噪音,通过超取样的方法加到较高的频率。然后,利用插值读取的数码信号在经过超取样之后,数码滤波器用插值算法在数码信号之间插入了一些数码信号,对形成的数码曲线进行修补处理,以获得较佳的平滑度。与多比特系统相比较,多比特系统中的数码滤波器是与数模转换器分开的,在电路设计方面,版面占得较大,电路较为复杂,设计难度较高,因采用器件多而造成成本偏高,想出好声音并不容易。其实单比特系统是一种返朴归真的设计,尤其是Crystal的Delta Sigma结构,将数码滤波器、数模转换器(1bit DAC)全部放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中。因此,它的外围电路非常简单,采用器件少,较为经济,只要你的电路设计合理、电源干净、信噪比高,一定会有满意的声音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69

帖子

1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10-21 1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4339

帖子

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4
注册时间
2003-6-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1 21: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哦,要讨论优缺点可是要复杂多了,但从技术上来讲当然是越来越先进,可是好听的声音不光与编码技术相关从采样到解码等和整个系统的设计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人为的主观,不然为什么现在出的随身听在技术上来讲是比以前强太多了可是为什么不好听呢?充满了数码味,单调?也许现在的随身听在设计上只是强调了便携性和长时间播放的要求而忽略了对声音的要求比如采样与解码还原的系统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02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3-6-28
发表于 2003-10-22 1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2041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4-1-15
QQ
发表于 2004-3-1 16: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为后面的兄弟看,也为自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87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4-3-1 20: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超采样,基于查补运算的采样方式~

2:单比特(数据流)解码~但是1bit的优势要在加了噪音整形之后才得以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63

帖子

13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 2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636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 2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差别
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4 03:22 , Processed in 0.06720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