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543|回复: 39

[耳机] R10 (转载)

[复制链接]

77

主题

3460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3-2-23
发表于 2004-2-7 15: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迷茫在现实与虚幻中的感动~~鬼斧神工般的R10~
引子
到写这篇文章为止,这个曾经让我梦牵魂回的极品动圈R10已经静静的陪伴我渡过了5日5夜了.
这个被发烧友称为"极品动圈"的耳机,总算被我拿下,多多少少也算弥补了我这一个月来彻夜难眠的心情.
看着这个价值3300美圆的东西,我不知所措的在电脑上敲下了现在的复杂心态~~
R10-----一个由SONY创造的,诞生与1989年的顶级旗舰,已经屹立了15年,至今仍然稳坐"顶级动圈"的头把交椅.
作为一个存世量稀少的东西,它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R10大剖析篇---(一)出生背景
动圈耳机技术早在上世纪的50年代左右就被发明出来,到了1989年,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动圈耳机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于是各种动圈耳机都相继孕育而生,其中最有名的两个就是AKG公司的K1000,和SONY公司的R10.
它们直到现在还都是两厂仍在生产和销售的旗舰产品~
15年后的今天,它们的地位仍然没有受到来自两厂的新的耳机的威胁~
由于K1000并不是CUSTOMER ORDER TO MADE 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所以虽说K1000的产量不太多,但还是有不少发烧友都见过,听过,甚至拥有它的也不在少数,我就有一副,在下面的评论中也会提及到,所以在此就不再做过多的介绍了~
可能有人会问,CUSTOMER ORDER TO MADE 是什么意思呢? 说到它,就要扯出今天的主角R10~~~

R10的生产方式就叫"CUSTOMER ORDER TO MADE", 意思就是"客户预约生产".
在SONY创造了第一代随身听后的第十年----1989年,经过了数千次的实验,终于有了一个令SONY总公司上下都满意的实验结果,于是他们把这个结合了当时SONY所有最尖端技术的结晶,正式命名为R10!
   R=REFERENCE,      10就是10年的意思,代表有纪念意义~~
但,就在SONY生产出第一副R10时,他们同时发现,由于R10对各方面要求都极高,为了保证R10的声音没有折扣,所以R10各个部位所用的原料都不能妥协,这就意味着R10的生产成本不能有效的降低下来.
成本高,售价就相应的高,客户就会少~
但他们不会让这辛辛苦苦换来的东西还没投入生产就夭折,SONY就做出决定,把R10列为COTM的行列-----反正用户既然都定了,肯定也就不在乎那点钱了,而且R10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无疑给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还顺便给SONY立了个招牌!何乐而不为~~~~~


  (二) R10的原料和设计
R10是用榉树的树心木材来做耳机木壳的,而且所选的榉树都是在200年以上的年龄的.
别看这小小的木壳,它可是当年最令SONY头痛的事,SONY为了能找到在硬度、音色、重量、和声音的全面表现都符合R10的设计意图的木壳,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材料测试才最终选定的.并采用了“FRESDAM”(Freeform Shap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电脑辅助设计系统。在外形上,R10的外壳经过了精细的雕刻琢磨成外突内拱的波形形状,这也是提高R10的声音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佩带上,R10的头箍是采用合金的记忆金属.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头部大小来改变的.
耳机的耳垫采用了高级羊皮垫,更加柔软和舒适.
耳机的固架,是由镁合金金属制成,整个耳机相当的灵活,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减少了耳机产生共鸣和谐振效果.因为镁对震动衰减有着良好的效果,所以被应用到R10的固架上.
拆开R10你会发现,SONY为了进一步减少震动的产生,还特意在耳垫中间夹了个隔离片.
生物震膜一直是R10的一大卖点,但由于是属于技术秘密,所以SONY并没有公布震膜的具体资料,我所能找到的也就是说震膜是醋菌属类的细菌产生的一种自然的纤维,先经过脱水、然后再压缩成20微米厚度的振膜单元。这种极薄的纤维振膜的优点在于它有着极高的反应速度,而且高音清晰、低音下潜很深且量感丰富。再多的我也不得而知~
R10的耳机线是纯度为99.9999%的线形结晶无氧铜做成的导线,可以减少信号的损耗。导线外面包裹着耐久、柔软的硅胶作为绝缘体,再外面一层高级的双卷丝织物。而且无氧铜插头还应用了双层电镀技术,一层是减少信号衰减的“铑”元素,另二层用纯金材料以防止不良触点引起音质下降.
以上有些是直接在说明书上写着,还有一些是我从别的地方摘抄的.
大致的设计和所用原料也是这样了~


(三)   R10的具体参数
类型:动圈耳机
驱动单元:50mm生物振膜
阻抗:40欧
灵敏度:100dB
额定功率:300mW
频率响应:20~20000HZ
线材:3米
插头:基部采用铑金属、外层镀金
重量:400g
  

(四)  "剖析篇"小结

至于R10的剖析部分,我想就暂时写到这了,连从网上找资料,但向代理商查询,所能了解的也写的差不多了,至于更专业的东西,我想只能向SONY总公司打听去了,但他们又怎会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告诉给别人,所以死了这条心,让我们接着望下看,R10的听感篇~~

          R10听感篇

   (一) R10个人SHOW~~
在我以前的帖子中提到的耳放"EMMELINE HR-2"在R10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HR-2是我订做的一款耳放,以前R10没有到时,我用它来推600,880等.
R10到后,就一直用它推R10来着~
目前推R10的设备还是MERIDIAN507.24+TRANSPARENT POWER CABLE+KIMBER SILVER STREAK+HR2+R10~~~
总的来说,这套设备还是有头重脚轻的感觉,音源还不够高,但这并不影响R10的本身的素质,我一直说在一套系统中,耳放的作用比音源的作用更大,一个耳机能不能出好声,关键是看耳放和耳机合不合拍~不合拍,再好的音源也白搭~
在HR-2+R10的组合上,音场是3D的,之所以用3D,是因为它是我听R10时唯一一个能用来形容它的绝对变态的音场的词~
宽度,深度,距离,它都能一一的给你排列出来~
当然,听R10少不了我最喜欢的东西<加洲旅馆>~
那种通过R10高模拟技术模拟出来的音场,我实在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我一直有个感觉,我是在听音箱,是的,绝对的,我是在听耳机吗? 不摸到耳朵上的R10我实在不知道这是耳机还是音箱~~~~R10几乎没有头中效应,是几乎,而不是一点没有~
它是我听过的耳机中头中效应最最最少的耳机------是的,比K1000还少,虽说我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
如果不是为了故意挑其毛病,我可以说,这点少的可怜的头中效应绝对可以忽略不计.
我实在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技术,为什么用全封闭式的设计却出来了比开放式设计更真实的音场效果!?!看来,SONY的数千次的试探的确的到了足够大的回报!~~~~~~
如果说用K1000听"加"时你就在现场的话,那么用R10听的时候,当吉他和沙锤,鼓响起时,观众就在你身边,而乐队却丝毫不受观众的干扰,正在为你尽情的演奏,演奏~~~~~~
你完全可以认为你是在现实中去听真人演奏,而不是现场,不是K1000那种风格的现场~
R10有的是比K1000更接近现实的音乐感~
我不知道这种把R10做成尽量还原现实的意图是对还是错,我也不知道SONY在全封闭的木壳里注入了他们多少尖端的技术,但我唯一知道的就是R10=现实,虽然还不能完全等于~

  (二) R10 VS HD600
看着我自己都想笑~
我以前曾经听人说过,和R10比,600就是玩具.
当初我是持绝对否定的态度,但现在,我却是绝对肯定这句话的真实性~
因为实在是没什么比的--不论从价钱上,从做工上,还是从音质上,
就连600最引以为容的气势在R10庞大的现实再现能力的压力下早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光彩~
我还能说什么?!~
同是一首音乐,R10放来就是丁是丁卯是卯,但在600的播放下味道全变了,变的我连这个音乐的本质都抓不住了,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
没啥了,现实就是现实--虽然我喜欢SENNHEISER比喜欢SONY多~
也算是一种惊叹之余的无奈吧~~~

  (三) R10 VS DT880

和600平起平坐的880在600被R10拳头小试就给打的满地找牙的情况下,880的处境也好不到那里去,和R10比,880显得太平淡无味了,不论880是否属于监听~
R10同样是属于尽量还原现实,但人家还原出来的就是比880好,更耐听,不刺耳---当然R10是否有做染色-----至少我是怎么也没听出来!
880的也就这么多了~
因为也是实在是没什么可写的~~差距大了去了~


  (四) R10 VS ER4
在此,我绝对不再发表什么个人观点~
我不想再在ER4上浪费我的口水了,
ER4好也罢,坏也罢,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
没事闲的说句ER4的话就得打场口水战,何必呢?
那些ER4的拥护者,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但看清楚,我这次并没对ER4做任何评价,
不说好,不说坏~
想必这样至少各自都能安生的看帖子~
大家都省省精力去听音乐----何乐而不为呢,不是吗?!~~


  (五)  15年风雨动圈大对决--- R10 VS K1000

说实话,我感觉整个文章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个较量了~
同样是1989年出生的两个极品动圈,同样是一起走过了15年的历程,同样是两个厂的旗舰~
写这个评论的时候我也是相当的复杂~
既然都到这种地步了,我不会去偏向哪个.没必要的~
干吗非一相情愿的说哪个哪个如何好呢~累不累啊~
我们只需要事实不需要神话~

先说说K1000吧,
K1000在以前的帖子中已经说过了,
反正听K1000时,它可以让你忘记耳机的存在而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
全开放式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头中效应的产生~
K1000虽不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声音,但它是属于那种"此情只待知心人,读懂我者自相爱"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K1000有相当一群忠实的追随者~
我们听音乐一开始可能还会相当在乎什么所谓的各个音频的指标,但听多了就会发现听音乐听的是音乐的灵魂,一个耳机能不能出好声,和能不能播放出音乐的灵魂就是根本所在~
但作为两个音乐重放都已经进入化境的东西,那么比试肯定还要返回到最根本上来~
首先,
高频:  高频一直是K1000的强项,但在R10前它丝毫占不到便宜~这是实话~
SONY的生物震膜一直有着对高频极好的出声效果,这个从888那个小玩意身上就可见一斑~
但R10的高频和888的高频却差别大了~
R10的高频和K1000的高频都相对属于无染色的~
K1000的高频更厚实点,但R10的高频更飘逸点~这是这两个耳机在高频的对比方面给我的最直观的印象~
其余的倒没听出多少差别来~

中频:这玩意也是K1000的长项~
在我的印象里,SONY的耳机的中频可以几乎用"无"来形容,本来就少的可怜的中频再在那种讲量不讲质的低频的掩盖下已经达到了"无"的境界~哎!!
但在R10上是不存在的,完全没有这样的情况~
R10的中频给我的感觉是出呼意料的好~
K1000的中频相对感觉和R10比起来瘦了点,是瘦了,而不是少~
而R10的中频却是不胖不瘦,处处是肌肉~相当饱满~
说通俗点,就是K1000的中频给人的是骨感美,而R10展现给人们的是肌肉美~
不存在谁完全胜谁~口味不同嘛~

低频: K1000在低频上的确完全败给了R10----虽然我不愿承认~
K1000的极低频的确是有问题的~
但R10作为封闭式的设计,这点上胜过K1000~低频又有质又有量~并且非常凝聚~通透~


音场:
到底谁更好些呢??
我也不好说~
K1000怎么说也有声音的互馈,但R10的封闭式设计的确也可算是另开辟径,
K1000属于自然的,而R10是用极端的科技给模仿的,而且是模仿的很像很像的~
因为R10的头中效应要很小甚至比K1000还小,而K1000的设计就注定它有先天的优势,所以我自负耳朵还没练到听声辩位的本事,姑且认为他们是难分上下吧~


其他:简单再说说吧,
R10的平衡性是超出K1000的,但R10给人的感觉是现实再现的听音感觉,K1000给人的是现场演奏的感觉~
R10给人一种大气,K1000给人一种激情~
现实再现的气魄和现场演奏的激情,我会喜欢谁呢?
现在我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知道呢,我现在还是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迷失在现实和虚幻的交错中~~~

    R10听感篇小结

听感大致就写到这了,我试图用最公正的手法去描写R10,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
或许有,或许没有~~~
我并没有去神话R10---------至少我还没有去人为的,刻意的去神话他~
但不论R10是否真是我写的这样,它的确是在K1000之后再次震撼我的一个~并且也是给我最大震撼的一个!!!
R10以在各个方面不输于任何参加比赛的耳机的绝高资质赢得了比赛的最终胜利,并保住了"动圈王"的称号~
15年来的传说在今天得到了证实~我相信了R10,认可了R10~你是动圈的骄傲!!
你用全封闭式的设计却表达出了真实的音场,是个奇迹~

     R10杂谈篇

  (一)R10和盒子已经不能用豪华来形容了,而是奢侈,相当的奢侈~
外表是高级羊皮的真皮箱,里面用天鹅绒~看看R10的盒子都比600耳机用的材料还好~
估计这个盒子都不少钱~


   (二) R10刚刚拿到时,感觉很轻,甚至比600还轻,但实际上比600要重~
R10各个部件都相当的灵活,能灵活的转动,各部件之间也都非常松,一开始我以为是SONY做工问题,后来才知道R10的本身设计就专门把它设计成这样的,至于目的,肯定是为了提高音质~其是为了有效的导震,避免耳机产生共振而影响音质质量~好嘛,这都可以?!@!
R10的设计果然处处露着智慧~~呵呵~

 
   (三) R10还给随机副送了一块真丝手帕,和一些耳机清洁专用纸, 还有耳机线清洁专用纸,用来日常维护耳机的~


   (四) R10并没有配插头之间的转换器,就是一个标准的大插头~没MINI插头的~
也没有延长线,只有原配的特制耳机线~
并且R10是无须换线的,一是因为无法换,它不是600那样,线和耳机是直接在一起的,无法卸下~二是也没有必要换, R10的线都是经过SONY的专门测试过的,并且极其昂贵,市面上最贵的耳机线也未必会比R10的原配好~


    (五) R10的真皮耳垫是可以自行更换的,但一副新的耳垫要300美圆左右~而且也是需要预定的~


  (六) R10的最终组合是:  R10+TWO BOX,  
一个TWO BOX放大器就要15000左右美圆,并且还极难买到, 一个放大器比ORPHEUS还贵了去了~不知道能把R10推到哪种境界~呵呵,实在是想象不了~


   (七) 我拿R10和STAX4040草草对比了一下~
4040的高频在R10面前显得太浮躁和华丽了,少了点真挚和飘逸,
动态,音场,低频等方面4040就不用提了~
感觉在HR-2的推动下,R10可以比动圈更动圈,比静电还静电~
妥协的产物导致音质下降的必然结果~
007和R10来比或许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八) R10永远没有所谓的性价比,R10身上只散发着"不计工本,但求完美"的设计精神理念, 那些追求性价比的朋友是不适合R10的~



  后话

所有关于R10的评论我要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其实应该还有很多的东西我没说出来,一是嫌太麻烦-----(我这人喜欢懒); 二是想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嘛~~~~~
国外有R10的人我知道的也有7,8个了,但过内还没有一篇正式的象样的评论,有也是从HEAD-FI上翻译过来的~
所以我权且在玩R10时写一篇,当作是随笔吧~
至于我说的是否有说服力,是否绝对的公正,这个我也实在是没办法~
既然已经写成这样了,剩下的就让大家去品吧~~~~~




                                                 
                                 Felix (kyo) 2004年2月5号 于 墨尔本


         (文章版权属于Felix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和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转载自耳机大家谈
http://www.erji.net/dispbbs.asp? ... tar=1&skin=
作者ky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6 23:32: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万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2-7 15: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1万

帖子

17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5
注册时间
2003-1-15
QQ
发表于 2004-2-7 15: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kyo是米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60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3-2-23
 楼主| 发表于 2004-2-7 15: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我认为有必要转!作者说过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可以转载。http://www.erji.net/dispbbs.asp? ... tar=4&ski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60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3-2-23
 楼主| 发表于 2004-2-7 15: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爱乐爱乐 发表
[B]kyo是米王吗? [/B]
呵呵,你觉得呢?不过听作者的描述还是物有所值,期待他007VSR10的对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1万

帖子

17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5
注册时间
2003-1-15
QQ
发表于 2004-2-7 15: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啥时跑摩尔本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万

帖子

199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9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2-7 16: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NY的耳机是那种风格。以前听它的中低档耳机就是那样,声音很热闹,感觉象在舞台上一样,就因为这才进的CD3000,但是这些SONY声音都空虚的厉害,希望R10很实在,那样就真的很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60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3-2-23
 楼主| 发表于 2004-2-7 1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R10在国内真是那么少吗?还是人家都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1万

帖子

17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5
注册时间
2003-1-15
QQ
发表于 2004-2-7 19: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谁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341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2-7 1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万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2-7 22: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就当然有人有啦!不过只限那些特有的M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主题

8144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3-9-21
发表于 2004-2-8 00: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KYO 在那边说 sffcd 侵权呢,他说他说的是“不得转载和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而不是“不得转载于商业目的”

sffcd还是去那边解释一下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万

帖子

6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2-8 0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sffcd做好准备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19
发表于 2004-2-8 0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没说侵权啊!只是说应该在转载时对他本人说一声,这是个常识,否则是对人的不尊重.
sffcd帖也是为大家嘛.
没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2-8 0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R10应该和CD3000有本质区别,记得电视给我的杂志里那篇文章说:如果CD3000是一杯烈酒,那R10就是玉液琼浆,看来风格大不一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4 08:33 , Processed in 0.09583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