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按照《DIY for Hifi PC进阶指引》例举的主流观点,在200K以上的高码率下的音质排名应该是MPC > MP3 > AAC。AAC是100到200kbps这个中频段的音质霸主,什么MP3,MPC,OGG一律放倒。
4. 如此说来,320bkps应是当仁不让的iPod音质之选。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空间。理论上,使用extreme参数平均约250kbps(参见《DIY HiFi for PC基础指引》)。如此extreme参数的尺寸大约为insane参数的五分之四(0.8)。让我们计算一下:40G iPod的可用硬盘空间为37.5G,按320kbps抓轨,可以存放约270小时的音乐;按250kbps抓轨,可以存放350小时的音乐(没算错吧?)。如果你和我一样准备在iPod里扔上三套贝交全集两套指环全集什么的,那多出这80小时就很诱人了。
(1) AAC的极高频泛音胜出MP3。Killer Bees/Banana Jam 14秒,50秒两次相当高的玉碎样的声音;Misa Criolla/Gloria 2分时突然出现的铃声;Carmen Suite/First Intermezzo里背景中不断的铃声;Mark Levinson Live Recording/Violin Solo最后的高把位外加一拨弦;所有这些都显示:AAC的极高频是闪着光泽飘过,MP3则是几排木刺飞过。
(2) 320k MP3的低频下潜轻微胜出AAC,但这个优势到extreme MP3已经非我所能闻。Misa Criolla/Gloria开头1分钟处突然出现的鼓声,2:30秒的一段突然的低频;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La Porte des Bohatyrs de Kiev后部巨大的钢琴腔体共鸣;FLAMENCO里跺脚的余音显示:320kbps MP3的低频更涨,更沉,更有弹性。
(3) 中频/人声表现,AAC比MP3热情,鲜活。Mark Levinson Live Recording/Twenty-Third Psalm中Levinson的老婆朗诵有一句最后一个单词是sake。在爆破音[k]处,MP3的气流声(齿音)更强,而AAC的肉声(嘴唇碰触的质感)更好;在Mutter的流浪者之歌中,高把位上AAC的琴腔共鸣好于MP3,声音润一些。
(4) 细节上,除了极高频,MP3胜出AAC。可能是中频饱满的缘故,AAC的细节少一些,MP3则更冷静。Mark Levinson Live Recording/Twenty-Third Psalm中,Levinson敲的钟声在320k MP3里能听出五个震动频率,其他三种格式只能听到四种;Misa Criolla/Gloria 2཮"处极低频里有一个非常微弱的起伏,只有320kbps MP3捕捉到了这处低频小动态;Misa Criolla/Gloria中间出现的小沙锤,MP3比AAC交待的要明白;再比如Mark Levinson Live Recording/Violin Solo小提琴手的呼吸声,MP3更明显。AAC的声音好像有一块推得比较靠前,掩盖了背景的精巧变化。
(5) 动态。这部分和(4)基本是连在一起的。MP3更冷静的声音帮了忙,在热闹起来的时候,AAC的阵脚有些忙乱。当然,MP3也乱,但比AAC还是强一些。最明显的就是舟山锣鼓的高潮,还有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La Porte des Bohatyrs de Kiev最夸张那一阵。
3. Lame3.90.3 vs Lame3.93.1 vs Lame3.95.1。目前在权威站点 www.hydrogenaudio.org 上首选的MP3编码器还是Lame3.90.3。一个较新的讨论指出3.95.1音质不错,且编码速度快不少。我的测试证实了这点。从心理上说3.93.1是根鸡肋。它既不快,平均码率又最低,有时低得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