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摘自《音响论坛》第151期
在德国音响市场上,mbl不是规模最大的Elac与T+A才是公认的龙头老大:mbl也不是最贵的,Acappella与Burmester都有很高价的产品,一些德国小厂的稀奇古怪作品售价更令人吒舌,mbl是不是最好的?这就见仁见智了。我知道ASR的设计者颇受德国音响业者尊重,而mbl以独创的喇叭也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线。
产品有一半以上在德国境内销售的mbl,毫无疑问的,它们的造型与品质,都给人家帝王之尊的印象。你看看有着金字塔型尖茅造型的mbl 111A喇叭,在任何地方亮相都叫人眼睛为之一亮,映著照明的光芒也让人不敢逼视。再看看mbl 101D喇叭,葫芦震膜放在细铁网里面,像不像一个睥倪群雄的王公诸侯坐镇堡垒中?新的mbl 111B喇叭,换了一个小巧秀丽的弧形网罩,这回又像是气质高雅的公主羞滴滴的展现风情。摆在音响架上气宇轩昂的mbl 60l0前级,从1987年问世后内部屡经修改升级,也遭到竞争者一波又一波的挑战,但直到如今,它仍稳居宝座。1993年上市的超级扩大机9010,不但体积与重量傲人,它驱动喇叭的能力多年来同样无人可以企及。
mbl老板Wolfgang Meletzky看起来像一位优雅的贵族,从他手中诞生的mbl音响器材,天生就流着贵族的血液!
老顽固
从2000年起,mbl 6010c前级就不再供货,原厂更早前宣布将推出改款的60l0D前级,于是买家翘首期盼。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半年多,尽管国外的订单已经在排队,mbl就是不愿意让还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推出,可能只为了几个零件,也可能是操作不够流畅等小问题,但mbl宁可让大家等,也不愿匆促草率地坏了自己的名声。mbl的贵族形象,其实是从这些小地方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家中有一对mbl 300D喇叭,这实1999年才改款的产品,我们也觉得表现不错,但mbl却不满意。他们传真给全世界经销商,要求进行分音器的改装,上面详列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并且一个一个步骤说明。据代理商告知,这是V1.l6版本,之前已经有过好几个版本了。如果是一般的制造商,产品上市就上市了,可以卖继续卖,不能卖再换个样子改型号即可。但这对300D喇叭编号还是300D,不说的话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连一点小地方都如此「龟毛」,难怪mbl产品出厂的速度这么慢。以mbl 60l0前级來说,一年顶多一百多部的产量,太多了他們也做不来。对消费者来说,mbl锱珠必较的态度,除了是品质的保证,也是mbl王国的致胜之道。
真坚持
可能很多mbl的用家都不知道,你花钱所买的音响器材原来里面有那么多看不見的坚持。举两个例子來说,一是60l0前级,一是mbl的喇叭。
6010前级不单看起来壮观,声音也是堂而皇之,结合了力与美的要素。有些人批评这部前级中零件少得数出来,但Meletzky不以为意,整个机箱几乎都是他设计出来的,他认为厚重的钢板机箱、黄铜车出来的旋钮等都是好声的实事需要,没有声音以外的浮华。60l0以黑色搭配金色的外观设计,不但成了mbl招牌,更增添mbl的贵族气象。为了让用家永远 珍藏,mbl在这部前级的面板施以七层钢琴烤漆处理,漆的总厚度为2mm,要把这么厚的漆在金屢板上处理得如镜面般一样平滑,至少得花二个星期时间,而且一有瑕疵就得退回重做。那两个大旋紐鍍上5μm厚的24K纯金(是一般鍍金的五倍),然俊再仔细研磨使它們像镜子一样平,你可以靠近瞧瞧它們映出來的影像就知道有多精细。別看60l0的变压器小小的, 它的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各加了一层屏蔽,二层屏蔽各自接地,由于做得够精密,所以电压变动在-20%+l0%之間都能应付,而且不需考虑电源极性的问题。举凡这些细节,造就了60l0前级无可比拟的声音表现,我认为它的皇者地位当之无愧。
再看看mbl的喇叭。独特的l01葫芦振膜没话说,从碳纤维、鋁合金的切割、成形、涂漆到音圈绕制、粗裝等工序,都必须自己求,这样才能确保品质可靠。即使制造传统喇叭,mbl也丝毫不马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材料,Meletzky干脆自己做。所以在mbl的工厂里,有一个很大的金属加工部门,像l62l转盘等复杂的机箱,全部以CNC电脑车床自行生产,真是耗工耗时的方式。过去mbl所有的传统单体,大的不会超过12吋(300mm),小的不超过5吋(l30mm)。低音单体如果太大,振膜就有一定的重量,很难迅速起步与刹车,所以一直到今天,mbl都自己生产锥盆倒扣,有巨大磁铁的低音单体。用作中音或低音的五吋单体,超过这个尺寸同样在中高频段会有失真,所以mbl很少有两音路设计的喇叭。早年他們曾向 KEF、Focal买过单体,但都无法几乎需求,只好自己下海了。而为了做好五吋单体,他们从振膜、音圈制造到成形又一手承包。
l62l与l52l两部CD转盘,mbl考虑很久之后(从设计到推出足足花了四年多时间,其间研发费用超过l20万马克),分別采用Philips的CDM-l2Pro与CDM -12工业型传动机构。以Meletzky的个性,可能的话,连传动机构他都想自己做!
正声音
不一定所有人都认同或喜欢mbl声音,以台湾音响迷的口味,过去对mbl器材最大的意见,是它低频的量感不够丰富饱满。近年来Meletzky不堪代理商的持续反应(台湾是mbl最大的海外市场),终于在声音调整方面作了一些让步,把中低音设计得丰厚一些,但骨子里Meletzky却不一定赞同。他曾经表示,美园人喜欢的Punch感,或者东方人所说的冲击力,都是指l00Hz--200Hz之间的频率,那不是真正的低频,真正的低频在l00Hz以下。结果这个频段mb1设计成非常平直没有突出,反而大鼓、管风琴、低音大提琴与电子乐器等真正具有低频到极低频延伸的乐器,在mbl喇叭上听得非常清楚。我们认为不过瘾,Meletzky却说那才是正确的!
在中音、中高音,甚至较高的低频段,喇叭反应要灵敏,这样才能分辨出音乐中的细节与乐器音色变化。可是真正低频段并没有速度的问题,真实乐器听起来都是柔钦、深沉而稍微缓慢的,任何听起来紧蹦或硬梆郴的声音都是不对的,仔细想想mb1喇叭的表现,的确如此。还有,Meletzky批评那些低频很多的喇叭,往往里面包含了各种失真,因为单体振膜无法有效控制,应该振动一次的却晃了好几次,这样的低音混浊缺乏解析力,更谈不上什么质感,也不符合mbl对正确声音的要求。
低音如此,中高音亦然。Meletzky很喜欢Dynaudio单体,所以较高级系列都采用Dynaudio高音,便宜如323等型号才会用Vifa产品。极高频延伸清楚,中音透明,整个音场才会开阔自然,只要配上好的讯源与扩大机,乐器甘美的甜味自然就会扑鼻而来。Mbl喇叭听起来特别飘逸细致,充满空灵之美,也是Meletzky追求原音重现的结果。
巧设计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mbl器材的搭配性。本刊主笔梁过是百分之百的mbl拥护者,他不但使用全套的mbl顶级器材,还追随着Meletzky「起舞」,从l01、l0lB、10lc到10lD喇叭一路换下来,他把mbl的癖性摸到熟透,而每一次都有惊喜,每一次都更满意。早年他曾用过60l0前级与80l0后级(当时最高档组合) mbl 311喇叭与2l1超低音,结果有得有失。后来Meletzky说明,5010前级才是3l1喇叭的正确搭档,2ll喇叭也是为301、3l1、32l等喇叭设计的。60l0前级应该配合顶级的l0l喇叭,加上顶级的20l超低音。由此可见,不一定都用最高级的产品,就能得到最好的声音表现。
从前级来看,mbl的线路几乎没有换过,是真正的一以贯之。每次修改,都是换了一些零件,或让它更简化一些,从最高级的60l0到较便宜的4004,相差无几。我试用过mbl 50l0CM前级,不但里面的线路板打上6010编号,电源板也与6010无异,那颗巨大的德国MSP音量控制器如数使用,但它的声音就是和6010不同,何故?有机会请教Mektzky,他说线路的确是一样的,但高级型号产品使用的零件都经过仔细配对挑选,所以表现更好是正常的。60l0前级使用简单的IC放大,也是mbl饱受争议之处。Melezky慢条斯理的表示,音响产品设计最主要的考虑不是方法,而是结果。他的意思是说,只要能达到设计者对声音的要求,使用什么零件,什么线路都不重要。同样的IC别人也在用,声音就是与mbl不同,Meletzky认为单纯将IC放在电路中是不够的,而必须针对lC的特任性为它创造合适的电路环境,才能发挥良好效果。
从喇叭来看,你有没有注意到mbl产品的效率都不高?因为他们坚持Linkwitz-Riley四阶式分频网路,虽然复杂一些但可让每颗单体工作范围更明确。还有,mbl喇叭的分频点都差不多,因为他们所用的单体大同小异,最大的改变出现在300D与l11B身上。300D的中音单体是向法国Davis购买的,外加两个大尺寸低音单体,但再仔细一想,300D根本就是3l1D加上低音的放大版,这就是mbl的设计理念。111B也打破mbl对五吋单体的坚持,每边用了两颗六吋半中音,但mbl另外加上很多新密技,这对喇叭可以说是mbl另一个惊人的创新。有传统、有创新,让两者兼容不悖,mbl的成功绝非偶然。
高品味
从许多mbl的用家访谈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mbl会让人中毒,越用越多。应该说单独一部mbl器材也许很好听,两部会更棒,全套都用mbl就美得无话可说。我曾单独试听一部mbl后级,搭配几对喇叭后,可以发现其汁多味美的优点,但其魅力不足以让我心动。另外加上mbl的前级,它们起了互补作用,原来的高贵质感与平滑华丽音色依然保留,而音乐韵味却已浓厚许多。我相信很多人先买了mbl的扩大机,后来又娶进mbl的数位器材,就是受不了mbl这样一家亲的甜蜜诱惑。
现役产品中的60l0D前级、80l1后级、300D喇叭、lllB喇叭与CDP-2 CD唱盘,我们明显感受到mbl的声音走向有所改变。前面提过,在消费者强力要求下,Meletzky适度的调整了中低音比例,所以这些器材听起来变得饱满许多,冲击力增加,音像形体感也扎实有肉。另一方面,优雅纤细的表情,舒适自然的透明度,难能可贵的轻松余裕感,以及高超的细节剖析力与宽大音场表现这些mbl的长处,并没有打折扣。过去的mbl好象是日本料理,清淡生鲜,必须细细咀嚼才知美味。现在的mbl则似法国料理,兼顾色香味传达,材料一样鲜美,但多了厨师巧妙的调味。哪一种好吃?我都喜欢!
Wolfgang Meletzky这个人
只要经常参加音响展的人,一定都见过Meletzky本人,他除了自己动手调整音响,让系统发出令人满意的声音,通常他还会亲自坐镇播放唱片,每年带来的示范CD几乎都精彩无比。一般人的印象中,MeIetzky西装革履,温文儒雅,说话不多,高大的身材与和蔼的笑容,为日尔曼人树立良好的典范。很多德国人爱喝啤酒,Meletzky没有大肚子,应该不是瘾君子,不过他爱开快车却是有名的。Meletzky不但开快车,他还是宝时捷赛车俱乐部的会员,一部保时捷911已经开了很多年,上画满是他四处征战的痕迹。每次赛车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同样,每一款mbl产品的推出,也是对自己的考验,Meletzky用同样的态度来画对他嗜好与事业。
算起来Meletzky今年已经58岁了,年近花甲的人还那么精力充沛,与他勤练空手道可能有点关系。他是德国技术学校毕业的王牌电子工程师,1972年成立一家电子仪器产品公司,但他从小就对音响有兴趣,九岁时已经完成自制的晶体收音机,所以后来与朋友合作开发出360度发声的葫芦型100喇叭。1979年,mbl公司在柏林成立,并在柏林电子展中秀出100喇叭。mbl名字来源就是Meletzky Belin,加上L则是避免与很多同名的MB公司发生混淆。
购买mbl的产品,除了欣赏他们的创意,喜欢他们精细的作工,认同他们的声音品味外,Meletzky投注的精神还赋予了无行的价值。孔子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在Meletzky劈身上的确是很好的例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