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437|回复: 1

[分享] 我的*****路程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618

帖子

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3
注册时间
2004-3-10
发表于 2004-4-1 16: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的*******路程     
          
新进耳机俱乐部,总要把俱乐部的各个角落都转个遍,昨晚看到小白的《我的发烧观》(可能是这个名),很有感触,故而作平生第一个原创帖,准备接各位的砖头。
帖名就很挠头,小白可以谈他的发烧观,因为他的经历,他的修为可以这样说,这样谈,这样论。我不行,不是因为我谦虚,是因为我自己骨子里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发烧友,我喜欢听,既听音乐,也听音响。听音乐,是求感官愉悦,不求愉悦的原因,更不进行理论探寻,升华自己的素养,那样太累。听音响,是体验产业商业化生产达到的水平成就,但决不会自己动手去改正机器,改善提高机器的性能,更不会进行音响设计哲学探讨,那样太恐怖,即劳心又劳力,可能还会影响家庭稳定。还是先做个好公民罢,音响发烧友需要米作后盾,执着作动力。这两样都缺乏,怎样能去做。音乐发烧友就更难了,论坛里有一个大侠说,音响是玄学,我看到后拍手叫绝,多少年了,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述这种感觉,玄学是最传神了,可我认为音乐更是一门玄学,音响可以用主观感受来表述,也可以用设备工具检测得到数据来左证。音乐呢,只有主观了。客观呢,不行,不实行多数民主,听的人和喜欢的人多的肯定是流行音乐,那是下里巴,阳春白雪永远是少数人,难道真理在少数人手里                                           专业人氏(就像传销大师一样,学院培养的“评论家”,哎,先别拍砖头,让我说完),他们解释(那些作者可能本人也解释不清的情绪以及感受,更别说几百年前人的感情及感受)这些代表的意义,表达的情绪,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那些是健康的,那些是颓废的。那些是对艺术的尊重,那些是对艺术的背叛等等,我每次听,都感觉是教徒在听布道。(以上是我二十年前在大学里听艺术讲座时得到的感觉,现在不知音乐菜鸟在那里解惑),故而,我对做音乐发烧友有心理障碍,对权威敬而远之,也无兴趣弄清那些让我感动,那些让我愉悦的原因及让我愉悦的人了。钱钟书先生说的太好了,鸡蛋好吃,何必弄清楚是下蛋的是那只母鸡呢。
哎,扯的太远了,真正离题万里,可又庆幸,现在不怕有人给我判分。
决定了,题目就叫《我的*****路程》
****无意义,可以是发烧,也可以是爱好,也可以是时间记录,或是大杂烩,你可以任意命名,当然得你有兴趣。
接触音乐音响的起始时间,如果不计人家唱歌被我有意无意地听到及家中的电子管收音机,应该是小学四年级,文革中,无事的我,到处瞎混,一天在同学家中发现一个留声机(不是LP)和一堆唱片(塑料制品),两人都很好奇(同学在家中也未见过,我们两个人偶然中发现),关起门来(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理解,十岁的我们也有与今天十岁儿童不同的谨慎),听了一个下午,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音效与今日不可同比,你现在再听,可能认为是噪音,但当时,只有样板戏听的我们,认为是天籁之音,到今天我都记得那颤颤煨煨发出的声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底下马儿跑。
现在选择是很多,可选择的过程多痛苦。有时,不需要选择也是一种幸福。
好日子过了几日,就被家长发现,一顿爆打是免不了。这不是因为家长怕弄坏了机器,而是因为我们放的歌曲是属于黄色歌曲(黄色的意思并不代表色情,而是代表不健康,不被当时社会认可,听,可能给家长带来恶运及迫害,我想和我一样经历过文革的人都非常理解),最终的结果,听是想都不要想,被扁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告诉人家,连我父母都不知道。初恋结束,虽然青涩,但记忆犹如刀刻。非常年代,可怜的人们。
上大二(80年),我回家过年,儿时伙伴手持一个黑盒子放着好听的歌声向我炫耀,不可避免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盒式录音机和邓立君。前者我们俗称黑砖头,是产于日本的新电子产品,需要400大洋(当时大学毕业生月收入约40大洋),不用说,对我来讲是天文数字。稍许罗嗦一下,当时我在学校的月生活费是15元(12元饭菜,3元零花)学生中的小康一族,当然毕业时,保持同样 生活水平则需要25元。
拥有自己的装备是不现实的,腆着脸借,有被无情地拒绝了,这摸贵的东西--------。
那嫫,有无其他途径听让人耳目一新的邓立君呢,答案是没有,原因是当时发生了西单民主墙风波,社会流行时尚进行了整肃,尤其是各高校,非学习活动压缩到最低,受此连累,本人至今尚未摘除舞盲的帽子。
生活的轨迹延伸到毕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环境和我的环境都变了。我本帖的内容开始了(嘿,引子够长的)
我的****路程用时间作坐标的话,30岁是一个重要节点。
三十岁以前:为人而歌----悦人悦耳
出生于三年困难时期,长于文革动乱时期,工作于整顿时期的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孤岛一代,上不传承于历史,下不接轨于世界潮流,文化艺术素养苍白浅薄,(别拍砖,你不属于,因为你已突围而出,可是留下的太多太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知为应考背了无数遍的教条,被毕业的我深刻地认识而又不余余力地实践。
大学毕业生(在当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只为今天的10%),各种场合都很吃香。就业,择偶,人前显派。当然,这都是相对于未受大学教育的多数人而言。在同类人中要想容易被标识,拿现如今的话,得加入新的时尚元素,得进行包装。
当时,最流行的方法是显示出同龄人都缺乏的文学艺术素养来。
(以后到现在,简单了也容易计量了,你的米的多少决定你的被识别的几率)
我的路数是两条:1.读名著(真正的和伪装的),2.听所谓的高尚音乐(如今叫高雅音乐或艺术音乐)。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名著吗买的不少,看了一部分,记住了一部分,足够自己不在人前露怯。具体情况与本帖无关(我越来越喜欢网络用字了,一个帖字,安慰自己随心所欲地码字,而不用担心文责)
听音乐的装备当时流行的是日本的立体声录音机(小白的文章中提到,我常常问自己,我处在现在的情况,我如何选择)。为报当年儿时伙伴拒借录音机的一箭之仇,买就要买最高档的(幸亏不是现在),1680元的夏普(声宝)777扛回家,我的月工资是70元,资金组织真费了我的不少精力。7.5元的磁带上街扫去(正版,换做现在买正版cd,非让我破产不可),唤来儿时伙伴,钢折椅坐下,可以开始了吗,别忙,倒上一杯咖啡,滴入几滴白兰地(当年的小资情调),雄壮的交响乐(更主要的是大音量)向儿时伙伴袭去,看着他的表情,心真像电熨斗拂过那样舒服。结果不是非常圆满,只听流行歌曲的儿时伙伴敬畏地向我请教有关音乐问题,我用我自己也不明白的词语(主要是当二道贩子,将学校听来的短斤缺两的东西,加上自己猜测的及意想的)以权威的口气向他灌输。插一句题外话,我这位儿时伙伴以后真成了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歪打正着。
收集有关古典音乐的资料是我相当长的一段长时间所努力做的事。在人前卖弄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是我的一件快事,为卖弄,听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听,真正地做到悦人为主,悦耳为附,真累。结婚后,新生活让我告别了这段为人而歌的时期。
如果砖头少,我再续,三十岁以后:为己而歌-----悦耳悦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179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03-4-12
发表于 2004-4-1 1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存下来看,节省上网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4 17:54 , Processed in 0.05987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