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4-13 2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说说我对摇滚的一些粗浅感受,前几天这个帖子在家电发过,这里我今天第一次来,欢迎大家批评.
摇滚的精神主要是自由,想怎么听就怎么听,绝对的自由,用黑死金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是一种自由的体现和表达方式,今天听工业明天就是黑电子,心情不同听的东西也变了,绝对的自由带来无穷的可能性,一切在于选择,生命也是如此.
说到摇滚这个词,国内误解得厉害,我个人觉得当初应该译成先锋音乐或前卫音乐为佳,摇滚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超前和实验,不被旧的风格所束缚,又能够不断融合吸收,前进或者迂回,新古典,实验噪音都是这样来的.
还有就是关于摇滚的功效,个人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治疗,大家都知道伍德斯托克,我也听过一些国内的现场,感觉好的现场能使人忘却一切,达到一种巴赫金笔下的众人狂欢的状态,其实摇滚与反叛,革命联系一直密切,尤其是6.7十年代,而基本上都是通过口号,真正采取实际行动的极少.而好的现场就是一种革命的虚拟表达,众人暂时全情投入,体验日常生活所不能体验的,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之后又重回各自的生活.当然,这点独自听CD也是同样可以做到,就是效果上差点,最能体现摇滚的精髓的是那些伟大的现场,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有一些只适合灌成唱片聆听的类别,比如darkwave这个大类.
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矛盾不但存在于摇滚乐,也普遍存在于广阔的艺术领域,艺术家们常常为此困惑,拿摇滚来说,刚开始乐队存在于地下,更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表达自身的感受,常常只能发一些EP,但有着自己死硬的歌迷,之后乐队渐渐开始露出地面,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迎合大众的过程,从投身于较小的厂牌到更知名的厂牌.大凡有一定地位的乐队都脱不了这一条道路,不然总是位于地下也不会为大家知晓,而其中有些艺术家深为商业性所折磨,成为大牌明星成了他们最大的罪恶,最终走向自我毁灭(比如Nirvana),而另一些成功的乐队历来不排斥商业性,并适当的借助各种传媒宣传自己,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音乐,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而如何把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好则成了左右乐队命运的关键,这点也是摇滚的魅力所在,尤其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最后还想说说一些人在选择听音介质上对摇滚的一些小小的误解(至少我个人这样认为,也为了让这个帖子不至于太水),常听到大家说起某某机器是最适合听摇滚的强机(比如爱华的6,7,66,77),确实也不错,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可以说金属只是摇滚里的一小类,摇滚种类浩如烟海,像新古典之类更需要超强解析力和大音场的的机器才更有感觉(比如SONY的车载类),而像中世纪,天音,以及一部分歌特金属则需要更强的人声表现(特别是女声)的机器(比如T记的高端).总之个人觉得摇滚发展到今天,在音效和乐器使用上的丰富程度不亚于古典乐,实在不太喜欢某些人对"摇滚大约等同于低音"的定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