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烟灰缸子Jan 11 2005, 09:58 PM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玩家,准确地说,我只是一个随身听爱好者,生命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回头看看,值得我留恋和钟情的,还是那个小方块状的随身听。
■我从来没有这样安静过,这一刻,时间停止了,这一刻,我完全融入了音乐中,这是我听过的最美丽的声音,是那声音,那声音感动得让我有想哭的冲动。
■大学时代,我的理想就是所有的电器都要SONY,其他的看都不看一眼,那时候,在我心中,SONY就是品位,就是档次,就是的追求。
■最开始,我会研究随身听的信噪比是多少,一台家用的音响又是多少;耳机的共鸣腔是多么的影响临场感,随身听用的解码芯片的谐波失真有多大。
■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技术的支持,不去考虑机器本身用什么技术,全靠耳朵,自己听起来是最好的,那么他就是最优秀的。
■时代在发展,我也在成长中慢慢成熟,开始选择我自己的需要,品牌对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如今,我使用的还是老式的MD机,SHARP的MT821,因为那声音就是我最喜欢的,这部机器中,我可以找到我的回忆,可以寻回那久违的感觉,温暖而甜蜜。
■我想,我已经完成了一种蜕变,从追求品牌到追求质量的一种蜕变,从追求技术到追求声音的一种蜕变,终于,我还是回到了原点,喜欢自己喜欢的,没错,不管他是什么品牌,不管他是什么声音,只要是你想拥有的,你都可以拥有。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A8和MT821一直陪伴着我,在821的声音里,我找寻到了曾经让我感动的声音。窗外,冬日的小雨轻轻地洒落,音乐把我和冬日的寒冷完全隔离,我的心情随着音乐的流淌而飞扬,温暖,热烈而又平静。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玩家,准确地说,我只是一个随身听爱好者,生命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回头看看,值得我留恋和钟情的,还是那个小方块状的随身听。
对于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有人认为我们是新新人类,也是80年代生的人最为不齿的一代,我们亲自见证了随身听的发展历史,我亲身感受着随身听的变化历程,然而,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开始站在最高出审视着自己,开始反思,音乐和器材之间的联系。
1987年,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答应我,生日的时候,会送我一部让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礼品,于是,在那年的夏天,在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是爸爸送给我的一部SONY的磁带随身听,那个时候的我,对SONY、对随身听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当时音乐也不是很普及,这机器并没有带给我太多惊喜,因为机器太大,太耗电,那时候一对火车电池,也就只能听半面磁带,更多的时候,我是把这机器当做收音机。
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上初中的时候用这机器听小虎队,那一刻我几乎兴奋得想在草地上打个滚———我从来没有如此地被音乐打动过,尽管那时节学校的大广播里总是放着各色的音乐,其中也不乏流行歌曲;还有这台随身听的出奇音质是我现在才悔悟过来的。
1990年,上高中了,流行音乐开始普及,那时候云南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做万利金曲,我就用这机器进行外录音,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录进磁带,由于外录音质不好,对这机器也没什么好感觉,只是那时候我就开始喜欢上了BEYOND这个乐队。因为万利金曲里老爱放一首歌《真的爱你》,那时候满街充斥的都是邓丽君、罗大佑、张国荣,谭咏麟……
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在我家中发现了我的这部SONY,在他的吹嘘中,我再次摆弄了这部现在已经忘记型号的磁带机,拿了一盘磁带出来试听,在朋友的讲解下,我开始明白了这机器的妙处,可惜由于自己爱护不当,磁头已经严重受伤。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我们身边能见到的也就是熊猫、京华之类的磁带机,这个时候,我们把我们的随身听全部拆开,开始改装充电电路,开始想通过改变电路来改变机器的声音,不久,我的SONY被我们完全肢解。在朋友的眼中,我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享受到了世界最好的随身听,可是对那时的我来说,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1992年,在爸爸去上海出差的日子,爸爸又送我一部SONY WALKMAN(要知道,那时候,这玩意可以买一部冰箱了)。机器到手后,我就非常爱护了,只是觉得这机器声音很好,要说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也说不出来。
1993年6月,正是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最喜欢的黄家驹离开世界,那个夜晚,没有睡意,我反复听着他的《大地》,我从来没有这样安静过,这一刻,时间停止了,这一刻,我完全融入了音乐中,这是我听过的最美丽的声音,是那声音,那声音感动得让我有想哭的冲动。
1993年9月,我离开家乡,走进大学校门,这部WALKMAN也一直伴随在我左右。从那时开始我最喜欢收集的就是SONY资料,不管电视,收音机还是CD机,我都收藏着,还不时给SONY公司写信,索取一些最新信息和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免费的,当时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SONY的资料,那时,SONY并不普及,很多同学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最要好的朋友买了一部AIWA的磁带机,我可不屑一顾,因为经过对比,我觉得我的SONY最好。大学时代,我的理想就是所有的电器都要SONY,其他的看都不看一眼,那时候,在我心中,SONY就是品位,就是档次,就是的追求。
于是,在大学时代,更多的钱不是用在了学习上,而是不停更换不同产品,CD、磁带机等等等等。不管怎么更换,我都是在SONY中选择,那时候的FX437,FX457,GX654等等,都是我大学时代的爱机。
1994年,SONY公司一种新的音乐播放器——MD出现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游说父亲给我买了一部SONY——R2,(父亲脱去日本出差的朋友带回来的)这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花费巨资了,而且几乎国内就没有人见过什么是MD。
94年95年96年,MD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出现,几乎只有SONY,偶尔可以见到天龙(但是绝对天价)。那时,根本没有SHARP的机器出现,1999年,我自己花了3800元买了一部AIWA的F70,以前对AIWA从来没有好感,可是在试听的时候,发现这机器不错,原配耳机(V553)有这么好的效果,这可以我梦寐以求的低音啊,这机器一直到现在还是好好的。 于是,我开始怀疑SONY了,开始怀疑我曾经崇拜的这个品牌之神,我已经不能只满足于SONY的宣传攻势了,再后来的R909等一系列MD中出现的问题,使我坚定了怀疑的信心,我对SONY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自从有了MD以后,我就一直没有玩过磁带机了,曾经拥有的磁带机全部送给了朋友。
99年年底,我到手一部SHARP的MT821,从这个时期开始,我迷恋起了SHARP,这声音就是我需要的声音,这就是我向往的声音,我不能说SHARP技术有多先进,但是,从821起,可以说SHARP每次发布的新机都是经典,从821到831到MT770,MT880到DR80,从531到ST880到DS8到DS70到DS55到DS77,可以说每一部机器都是经典之作。
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在喜欢一个品牌了,而是在喜欢一种声音,一种属于自己的声音,也可以这么说,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最开始的一种声音,温暖厚实的磁带机的感觉,SHARPMD就恰好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时代在发展,我也在成长中慢慢成熟,开始选择我自己的需要,品牌对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但是对SONY的怀念,对SONY的崇拜,虽然没有在我的随身听里世界再出现,但是,我的手机换了很多部,都是SONY的,从J26、J27到Z18、Z28到现在的Z208,我依然爱着SONY,只是,我心中的SONY已经不是神了。
其实,平时大家对音质的要求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我已经开始不在追求新机器的技术含量,不管什么技术,我都已经不在乎了,因为我只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声音。新机器的功率普遍偏小,我一直认为,好电流是好声音的最基本的支持,因此我又回到了起点,回到了热爱老机的队伍中。于是如今,我在钟爱SHARP的MT821的同时,也喜欢DS77那样的清澈透明,因为这些声音都我最喜欢的,用不同机器搭配不同耳塞听不同类别的音乐,可以找到我的回忆,可以寻回那久违的感觉,温暖而甜蜜。而对于SONY,或许只有在老式磁带机和CD机能找到那份感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