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155|回复: 51

对“音响要以现场还原为最高标准”这一论调看法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6660

帖子

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5
注册时间
2002-10-4
发表于 2007-9-17 16: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玩音响的朋友中,一直有一种说法---音响的最高目标是还原现场!
小弟以为这种观点不妥。

一套音响发出声音的好坏,凭自己听过的几个现场就下判断,是毫无意义的。

打个直观的比方,你拿个相机去给名模特拍照,然后看到画册上大师拍的这个模特,和你拍的完全不一样,你难道可以说,画册印刷有误?理由是你看过真人,画册上的太漂亮,不好,不真实?

录音师在录音时候听到的音乐,除非你当时在场,又或者是能找到原班人马按照当时的情形重新演奏一遍给你听。根本就没有办法判断。唱片里面用的乐器可能是上百万的名琴,而自己在现场听到可能是用便宜的乐器,音色能一样?硬是要按照听到的现场来调整音响,只能说是浪费器材了。

音响是以还原唱片的信息为最高目标。
对吗?
不完全正确-还原要比录音靓一点,这才是音响爱好者的正道!
录音的时候,限制与技术的原因,就不能把现场的真实情况完全录下来(从理论上来说,也是不可能的),DECCA伟大的录音师威尔金森就提出过,既然不能完全把现场的声音录制下来,干脆就把录音当作一门专门的艺术来对待。
何等高明而又朴实的见解呀!
正如摄影艺术,大家看到的大师作品,有很多都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实物得到。但是,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艺术震撼力-天鹅飞离水面的一瞬间,蜂鸟吸蜜的姿态,不都是通过超越肉眼的镜头实现的吗?
所以,以2次创作的态度,来播放唱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还原唱片的神韵是终极目标,而不是去还原什么翻谱声、地铁经过声等等,这些都是过程,不是目标。

2次创作,有一定的规则。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特别是在古典音乐这一块,顺心所欲的乱来,打着2次创作的幌子,只能是自欺欺人。草书也是有定法的。

有人可能要说了,又说不能以以自己听到的实际演奏来调音响,又说随心所欲调试不好?那到底有什么办法呢?
办法就是对比!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时候,也是用这个办法,古代的事情没有人看见过,史书也可能被篡改,历史学家们就是以各个版本的史料记载进行对比论证,推敲历史的真相,分辨出埋藏在史书中的种种隐情。
以同一曲目不同录音,在不同系统上(包含现场)进行对比,可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听音标准。多听多想。听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听则殆。孔子的话,改在音响上也是适用的。

以上纯属小子乱弹,引高手指教。

[ 本帖最后由 dragon 于 2007-9-17 17: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钱 +200 收起 理由
nadesicozhao + 3 + 200 有深度的见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9-17 16: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意见. 如果“音响要以现场还原为最高标准”,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为: 摄影艺术不允许任何艺术成分,以逼真为最高标准.

所以这完全要看各人对HI-FI音响电声重播的性质,是如何认识的.

如果把HI-FI音响完全看成死板的,以追求逼真为唯一目的的"复制行为",那,也可以认为“音响要以现场还原为最高标准”; 但如果认为HI-FI音响重播不光那么死板和无聊,而具有艺术成分在里面,那么很自然就应该得出不同的结论.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主题

6931

帖子

28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6
注册时间
2005-4-14
发表于 2007-9-17 17: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就是照片,现场就是现场,两码事。

从来最著名的绘画都不是仿真度最高的作品,纯粹的写实那不叫艺术,难登艺术殿堂。

[ 本帖最后由 忽然散步 于 2007-9-17 17:24 编辑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QQ群:23348565(同好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6660

帖子

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5
注册时间
2002-10-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17: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约等于 音响播放
肉眼看的 约等于 听现场演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7-9-17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怎么可能完全还原现场,技术上和成本上都不允许。
但现场对大多数人仍然是音响系统的最高参考标杆,道理是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什么样的声音是协调的、美好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吸引人、打动人的......这些问题没有必要完全从零开始自己去寻求答案,听现场就是从那些艺术家那里去直接汲取、借鉴、感悟,从而能站在更高一点的起点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94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6-2-19
发表于 2007-9-17 18: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7-9-17 17:51 发表
音响怎么可能完全还原现场,技术上和成本上都不允许。
但现场对大多数人仍然是音响系统的最高参考标杆,道理是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什么样的声音是协调的、美好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吸引人、打动人的..... ...



我們孤獨地走
偶爾有些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991

帖子

3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06-2-6
QQ
发表于 2007-9-17 1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赫,终于开窍了。。。。。。
MarkLevinson No.31
Genesis Technologies Digital Lens
MarkLevinson No.30.5
MarkLevinson ML-10
MarkLevinson No.26S
Singlepower Audio-Maestro ZR
hd540g(300o),hd580,hd650,k501,dt880,w100,w5000,cd3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819

帖子

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4
注册时间
2003-7-9
发表于 2007-9-17 1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技术是对声音再创作的艺术。
Melco N1=>Man301=》Lavry DAN5=》M902=》JR M125=>>Harbeth m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22

帖子

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98
注册时间
2003-5-4
发表于 2007-9-17 19: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7-9-17 17:51 发表
音响怎么可能完全还原现场,技术上和成本上都不允许。
但现场对大多数人仍然是音响系统的最高参考标杆,道理是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什么样的声音是协调的、美好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吸引人、打动人的..... ...


同意! 现场是与演奏者的直接接触,可以利用其他感观;听录音吗,只有耳机可用,先天不足。但是,一套好音响至少要能够尽量接近现场中可以听到的。

至于说音响是源于现场的再加工,是另一种艺术,也不错。前提是,你要的是感观(听觉)刺激,而不是与艺术家的交流。

至于照片,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些问题。来看看一张著名的照片:

《饥饿的苏丹》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这张照片几乎给所有看见它的人以反感和震撼。但它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它反映了卡特当时的感想,并传达给大家。

一套音响,如果可以把演奏者和作曲家要表达的传达给听者,那就是好的音响了,那怕它不好听。
000172500.jpg
Nottingham Horizon + SME 3009 + Cambridge 640
iCON DT6A + 8C + 170iTransport + iPOD
JBL 2005+Yamaha 750+DVD
DIAPASON 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9-17 2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haelaqua 于 2007-9-17 19:59 发表
只要耳朵听得舒服,眼睛看得养眼,就是好的,HIFI和摄影都是为人服务的


你这是无原则的求美派. 和无原则的求真派,同为发烧友里的两个错误极端,呵呵.

我个人观点是,音响发烧追求在真实基础上的适当个性化美化. 无必要一味求真,也不能无原则地一味求美,只顾感官.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主题

7874

帖子

26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
注册时间
2004-3-18
发表于 2007-9-17 21: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7-9-17 21:14 发表


你这是无原则的求美派. 和无原则的求真派,同为发烧友里的两个错误极端,呵呵.

我个人观点是,音响发烧追求在真实基础上的适当个性化美化. 无必要一味求真,也不能无原则地一味求美,只顾感官.

支持小白的看法.看看5K到500W的器材,就是一个染色听着舒服就好--->追求接近真实---->重新艺术创作让音色华丽到超越真实的一个过程,当然,价格是一路的上彪
音箱:ELAC FS609CE;ELAC FS215 4PI II;DALI IKON 6,SCANDYNA MINI POD.....
CD机:ORPHEUS LABS ABSOLUTE CD;STUDER D731;LUXMAN D-N150 DENON DCD2000AE
唱机:BERGMANN MEGNA,MICRO SEIKI BL91
唱头:BENZ MICRO RUBY OPENAIR;ORTOFON CADENZA BLACK
唱放:PHASEMATION EA300,LUXMAN E250
功放:RESTEK EXPONENT西装前后;RESTEK EXTRACT西装前后 DENON PMA 2000AE
耳放:铁三角HA2002
耳机:铁三角AWK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7359

帖子

127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7
注册时间
2004-10-26
发表于 2007-9-17 2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还原的是唱片信息又或者是比唱片信息更靓一点?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全面。我以前也说要还原唱片信息,其实这里有一个很重的定语没有加上,还原的应该是唱片的音乐信息,音乐的艺术特色的还原应该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
此外,对比固然是一个好方法,但是这个对比是需要建立在对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的历史背景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不能把握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要求,那么对比的结果依然是不客观的
其实,最终音响需要还原的不过是一张乐谱罢了,只是对于乐谱认识的不同造成了多种的艺术特色,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钱 +50 收起 理由
nadesicozhao + 1 + 50 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7-9-17 23: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D72 于 2007-9-17 19:40 发表


同意! 现场是与演奏者的直接接触,可以利用其他感观;听录音吗,只有耳机可用,先天不足。但是,一套好音响至少要能够尽量接近现场中可以听到的。

至于说音响是源于现场的再加工,是另一种艺术,也不错 ...


是的,在现场不仅可以利用其它感官,甚至还有互动。比如今天小泽的这场演出,谢幕是如此热烈,本来他都已经累的坐下来了,但在长达十分钟经久不衰的掌声中,这位已过古稀的老人还是2次像个孩子般蹦蹦跳跳的返场,这样宣告一个时代的远去,留下了一个热情洋溢、激情似火的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83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6-10-14
发表于 2007-9-17 2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让人感觉声音是接近真实的,然后要让人感觉声音是美妙动听的。

一味讲究还原真实,喜欢的人不会很多,因为真实的声音很多是不动听的。

一味讲究修饰美化,喜欢的人不少,但是不喜欢的人也很多。如果听王菲的歌感觉声音比原音苍老了,或者听蔡琴的歌感觉声音比原音年轻了,这样的回放效果喜欢的人会很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6003

帖子

262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2
注册时间
2003-1-10
QQ
发表于 2007-9-17 2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本来就是再创造的过程,现场还原只是可供参照的标准之一,并非终极或者说唯一标准。
南宁耳机烧友交流请加Q群:587132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4 15:44 , Processed in 0.098314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