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dragon

对“音响要以现场还原为最高标准”这一论调看法

[复制链接]

1061

主题

1万

帖子

328

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328
注册时间
2001-11-21

积极参与奖贴图大师奖

发表于 2007-9-17 23: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2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4-4-9
发表于 2007-9-18 01: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音响都只能做到一个相对的真实和自然,录音,作器材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去相对妥协,选择妥协到何种水平的处理,真正要做到还原真实,一个声音相位,一个声音动态,恐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器材,听音空间都谈不上可以胜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31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07-9-18 0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无法还原现场,所以以还原现场为所谓最高标准没有任何意义!
玩音响应该是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种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不是毫无标准的,
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音响素质基础之上,不偏不怪,不极端个人化】,然后
通过器材的选择,调教,摆放,空间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
反映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营造出自己喜爱的声音,这应该算是二度创作,算是
音响艺术化的一个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钱 +50 收起 理由
nadesicozhao + 1 + 50 希望以后多发表见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9-18 1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无论是古典还是摇滚,现场比回放好的几率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著名乐团和好的音乐厅的情况下。
回放本身就是个妥协了,说是二次创造还不如说是妥协的艺术。
当然我们没办法每天都去听现场,去听了现场也未必当天的发挥就够好,但是(尤其是古典音乐)的创作意图很显然的是现场的效果,以前人们组建乐队排放小提琴方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音响效果,就跟今天我们对器材的调音差不多的意思。很多作曲家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增减乐团人数,乐器种类,也是一种基于现场的调音手段。要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内涵,非去听现场不可。这里面的讲究比发烧友换几根线大得太多了。以小弟愚见,相形之下,所谓hifi的二次创作的价值,相当的低。
不否认现代以来的很多音乐创作变成了以唱片为主要目的,后期制作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创作手段,这主要是由于商业形式的变迁,不能说明问题,好比现代人不喜欢去看舞台剧,而多半去看电影一样。
不否认现代的艺术形式,但是对其中的内涵,尤其是与古典的艺术形式相比的时候,小弟还是抱怀疑态度。娱乐效果则另计——流行音乐也很爽,但是价值很高吗?
音乐是简单的,当音符响起来的时候,音乐的力量自然会体现。玩Hifi的话,无非是首先因为生活富足,开始对物质条件有所追求了——可是您的系统低音劲一些,高频飘一些,并不能移动作曲家的曲谱一丁点。
Hifi的意思是高保真,ER4的广告是"the next best thing to live music"。艺术失去了人的因素在里面,还叫艺术吗?冷冰冰的机器,每天一个调子,每个唱词都清晰一致的蔡琴,还叫艺术吗?天哪!
所以在家听唱片,最多最多就算是个妥协,现场也许不会轰隆隆的作响,也没有办法调整音量或者任意回放,但是依旧无法替代,是真正的参考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367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7-4-29
发表于 2007-9-18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比如在山涧的呼喊;真实的声音又不是最好的---比如在歌厅,人们不会放下MIC去干吼-------
学了  用了  买了  听了  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58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7-8-1
发表于 2007-9-18 14: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音响,从字面上本人简单的理解为让音乐响起来,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让你体验到你觉得悦耳的声音,无论你是喜欢真实的还是有所修饰的.可以说用器材是不可能听得到最真实的声音的,唯一可能的就是一个乐队在你面前表演,古典我不知道,至少现在的流行乐那个不是后期要做加工的,至于制作的好坏就要看制作人的水平了,怎么让声音在最接近真实的范围内更加的动听,所以想要一味追求现场真实感的人那就是在钻牛角尖了.
总之音乐是艺术,艺术是给予人美的东西,从那个角度去体验这个艺术也就决定了你对音响器材的追求了!!!!!
小弟不才,随手写来,如有不对之处,希望当头棒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7-9-16
发表于 2007-9-18 15: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我的一个老帖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01047&keyword=

相对于现场,HIFI重播的音质可以无限接近,而音场的营造也许永远都只能是再创造了
——耳机大概更是如此

经历过或懂得一些录音过程的朋友也许更容易理解这样的说法。

很多年前,我搞来一个假人头拾音麦回家玩,把这个很象真人头的拾音器放在单元总门门口,面对着马路。两根麦线通回家直接插在一个小六路调音台上,左边的全部左边出,右边的全部右边出,直接用耳机听,那样的真实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下班的时候,丁丁当当的车铃声、人们匆忙的脚步声、边走边打的招呼声,远处小孩子排着皮球的嬉戏声,无不历历在目,那种真实,可以用吓死人来形容............
可是我将调音台的输出接到功放再用相距三米多的两只音箱播出来后,却完全没有了现场感,更象是单声道的东西!————原来,重放的空间关系完全不同于拾音的空间关系了!

南京十二频道的第一台电视发射机是我们室做的,不过我没赶上。南京104.3的第一台调频立体声发射机是我们室做的,我赶上了,这期间的一次小功率试播给我的映象非常的深刻:在试机的时候我们搞了一次小乐队伴奏的女声独唱现场转播,我们用了三个麦克风来试音,中间一只当然是给独唱演员的,左右各一只用于拾取小乐队的伴奏。这三个麦克风进到调音台后,仅仅把中间的人声平均分给了左右声道,而左右的两只信号完全还是左归左右归右。我们在几百米外的一间办公室里搭了一套索尼的分体机,两只音箱大约拉开3、4米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拎了一台sharp GF777收录机来,并备了一副耳机。
当那边演唱还没有开始乐队还在唧唧嘎嘎调音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感到从音箱里出来的声音非常非常的真实,我们很清楚地听见了一个走动的人碰倒乐谱架倒地的声音。当演唱开始以后,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我这辈子至今为止从音箱里听到的最真实的人声。乐队伴奏乐器的声音很有场感,但很可惜的是,太没有细节,完全没有细节,细声乐器几乎被淹没掉了。但我听到的,跟我狂蹬车奔回现场听到的又的确是非常相似的——如果我闭上眼的话。但睁开眼就是不一样,视觉可以导引听觉的,你看哪件乐器,那件乐器就会听得更分明一些。我又飞奔回去,换了777听,没有了场感,再换耳机听,那是一种非常夸张的场感,所有声音都是包围在头际的,难受!

————所以我从此知道了我们听的CD录音,大都不会采取这种简易的录音方式的,录音师们会采取近距试音的方式,刻意夸大细声乐器的声音,并重组它们的相对位置——里面的乐器位置和音量实际是非常人为的,与现场完全不同。
————所以我从此知道了我们听的CD录音,事实上重放空间关系(指音箱位置和环境空间)完全不同于拾音空间关系(指麦克风位置和环境空间)的,就更不必指望什么声场还原了!

“声场还原”将永远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没有真实可言!当然,纯粹的音质上,我相信可以无限逼近真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钱 +100 收起 理由
nadesicozhao + 2 + 100 看过一次,很LL的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31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07-9-18 15: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吹柳花 于 2007-9-18 15:00 发表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01047&keyword=

相对于现场,HIFI重播的音质可以无限接近,而音场的营造也许永远都只能是再创造了
——耳机大概更是如此

经历过或懂得一些录音过程的朋友也许更容易理解这样的说法。

很多年前,我搞来一个假人头拾音麦回家玩,把这个很象真人头的拾音器放在单元总门门口,面对着马路。两根麦线通回家直接插在一个小六路调音台上,左边的全部左边出,右边的全部右边出,直接用耳机听,那样的真实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下班的时候,丁丁当当的车铃声、人们匆忙的脚步声、边走边打的招呼声,远处小孩子排着皮球的嬉戏声,无不历历在目,那种真实,可以用吓死人来形容............
可是我将调音台的输出接到功放再用相距三米多的两只音箱播出来后,却完全没有了现场感,更象是单声道的东西!————原来,重放的空间关系完全不同于拾音的空间关系了!
南京十二频道的第一台电视发射机是我们室做的,不过我没赶上。南京104.3的第一台调频立体声发射机是我们室做的,我赶上了,这期间的一次小功率试播给我的映象非常的深刻:在试机的时候我们搞了一次小乐队伴奏的女声独唱现场转播,我们用了三个麦克风来试音,中间一只当然是给独唱演员的,左右各一只用于拾取小乐队的伴奏。这三个麦克风进到调音台后,仅仅把中间的人声平均分给了左右声道,而左右的两只信号完全还是左归左右归右。我们在几百米外的一间办公室里搭了一套索尼的分体机,两只音箱大约拉开3、4米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拎了一台sharp GF77


这句话太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7-9-18 17: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吹柳花 于 2007-9-18 15:00 发表
“声场还原”将永远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没有真实可言!当然,纯粹的音质上,我相信可以无限逼近真实。


这个看法比较赞同,不过“声场”和“音质”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当然这里面还有个相对主义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7-9-19 2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风吹柳花大侠关于器材音场的观点。

虽说我无现场的经验,但一直对希望用器材来还原现场音场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其实对这类问题,只要稍加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不会盲目听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22

帖子

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98
注册时间
2003-5-4
发表于 2007-9-20 0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音响,无论音箱还是耳机,都是十分主观的东西。但是,看见这么多自称没有过现场经验,没认真玩过音箱的人在这里“从理论上”分析是否应以还原现场为标准,我不知该说什么。

我想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以现场为标准,那如何评价一个录音的好坏呢?
Nottingham Horizon + SME 3009 + Cambridge 640
iCON DT6A + 8C + 170iTransport + iPOD
JBL 2005+Yamaha 750+DVD
DIAPASON 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7-9-16
发表于 2007-9-20 1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D72 于 2007-9-20 09:39 发表
听音响,无论音箱还是耳机,都是十分主观的东西。但是,看见这么多自称没有过现场经验,没认真玩过音箱的人在这里“从理论上”分析是否应以还原现场为标准,我不知该说什么。

我想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以现场为标准,那如何评价一个录音的好坏呢? ...


非常同意CD72兄的的认识。我一直认为HIFI的真谛就是无限逼近真实。以前国外做过HIFI音箱与乐队同台的对比演出,我想那样的场合会比较接近的。

在剧场里,如果用一个近乎完美的假人头拾音麦在听众位上拾音,然后直接传递到耳机里供我们享用,我想我们是可以获得非常接近现场的声音的。问题是,现在无论是拾音、录音、还是回放,都很难很难是那么回事,这其实也许是真正的维真派所不需要的,那现实就摆在那里。不说我们自己手头的器材,我们又能得到多少维真的录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7-9-20 19: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自己的观点、
维真也好、维美也好,都是将“艺术”提高到理论上来的两种“流派”而已,没有对错之分!现场与回放也是这样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空间传递函数”的准确性问题,现场与回放的最大区别也是在这里!由于本人经常去听现场(平均周一次),乐队、演奏者、乐器、、、与观众的“空间传递函数”是现实存在的,这种声音的传递是最直接的、回响与延时是最精准的,观众与乐队的“交流”靠的是这种“氛围”、观众还可以根据指挥的动作、起伏、去判断曲子的进行,构成了视、听、触等重要媒体。这些都是机器回放所办不到的,所以是否以“现场”为第一标准,这个问题就不言而与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钱 +100 收起 理由
nadesicozhao + 1 + 100 严重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622

帖子

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98
注册时间
2003-5-4
发表于 2007-9-20 2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无法完全还原,这似乎已经成为共识。问题好象是既然达不到,那么要不要追求呢?还是依所谓的“唯美”,怎么好听什么就是方向?

如果我们依次讨论下面几个问题,相信大家会比较容易有个明确的方向:
一个录音的好坏以什么为标准?
怎样才能播放好这个录音?
我们怎样搭建起能播放好这个录音的系统?

还有个问题,一个可以把任何小提琴都播放得“丝般顺滑”的系统,是不是可能把二胡也播放得像小提琴?
Nottingham Horizon + SME 3009 + Cambridge 640
iCON DT6A + 8C + 170iTransport + iPOD
JBL 2005+Yamaha 750+DVD
DIAPASON 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9-20 2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把二胡播得想小提琴. 会把二胡也播得丝绸般顺滑.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4 19:26 , Processed in 0.06859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