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878|回复: 28

HIFI是现场还原OR软体信息再现??

[复制链接]

68

主题

1476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06-4-2
发表于 2008-4-21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早以为HIFI的最高目标是现场还原。但渐渐觉得不是了。
1)HIFI的源头是各类唱片软体,而这些唱片软体是经过录音师处理的。假使世界上真存在可以100%还原软体信息的系统,其出来的声音也必然不是现场声。
2)STEREO SOUND一直鼓吹软体重播已经和录音一样是再一次的艺术创作。那么必然不存在所谓的现场还原为最高标准了。
但听了几次现场,又觉得难道还有比现场更好听的声音吗,那弦乐的甜美,低音的宽松。如果一套系统全达到了,那还有更高的追求吗?现场声作为参考声是无可替代的。
于是我迷糊了。
如果对同一张CD,A系统可以还原的更接近CD的原来信息,B系统可以还原的更象现场,请问哪套系统更HIFI?
也许是A系统,因为B系统不能保证将每张唱片都改变的象现场。但类似B系统这种改变原有信息的能力不正是重播艺术再创造的前提吗??
我迷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点在HI-FI界应该是很少疑问的,肯定是软体(软体动物?)信息再现.

录音制品不是活生生的现场音乐,是个"罐头食品". 录音师的审美和器材决定了他所做的处理,这些处理就象罐头食品的调料,都封存添加在录音制品里了. HI-FI电声重播的意义,应该说就是忠实完整地再现出这个罐头制品.

问题的本质是,由于是罐头食品,我们已经无法透过它,再去100%地还原出原始的音乐表演了.  所以你说的, .... B系列可以还原得更象现场,那只是B系统的特性,使你主观上有这样的听感而已. 实质上B系统或任何系统都不可能根据罐头音乐制品去100%真实地还原最初的现场. 只不过B系统的特性,带有某些现场表演声音的特点,比方你说到的"弦乐的甜美""低音的宽松",然后它会给你一个它更象现场的假像.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比起罐头食品这个比喻,我更喜欢的一个比喻是(是我独创的):

现场音乐比拟成自然的真实景观; 录音制品,比拟成给这个景观拍了一张照片; HI-FI电声重播,比拟成透过某个眼镜,去看这张照片.

大家知道世界上没有一架相机是彻底忠实的,100%捕捉了现场景色所有信息的,毫无加工(Processed)的. 没有. 所以到了把景色拍成一张照片这个阶段,信息量和加工这两点,已经固定下来了. 这张照片捕捉到了真实景物的多少信息,它在颜色,对比度方面有多少偏差,已经固定下来了.  当然,这个质量基本是取决于拍摄器材和拍摄者水平的,就好比录音制品的信息量和加工,也取决于录音器材和录音师.

然后进入看这张照片的阶段. 最理想的情况下,是不隔任何东西,肉眼看,看到这张照片记录下的全部信息量. 相当于HI-FI概念里的"理想重放". 很可惜没有这么回事. 而且即使有这么回事,看到的也只是照片,不是原始的景观. 由于不存在理想的相机,造成照片不可能100%记录下原始景观的所有细节,所以你即使做到理想重放,也不可能等于肉眼看原始景观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0: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能做到的,是戴着某副眼镜(HI-FI重播器材)去看这张照片. 有些眼镜透明度好些,偏差小些,看到的照片更接近肉眼不戴眼镜直接看(即"理想重播"); 而有些眼镜透明度不好,还有偏色和失真,使你看到的照片,信息量进一步丢失,颜色进一步失真.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476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以100%还原唱片信息为最高目标。
那请问为何越高端的器材听起来差别越大??难道他们的目标不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否认存在这样的现象: 某副眼镜你戴上后惊喜地发现,它存在的某些特质,使你主观上反而感觉看某些照片时"更接近真实景物". 问题是你需要确认这种感觉的来源是什么,是它的什么特点造成的,是否通过它看所有类型的照片都会有这种感觉,还是局限于某些照片.

总之我认为一个理性的现实就是,我们听的所有录音制品,本质上就如同一张照片. 而我们的HI-FI重播,更是必须隔着一副眼镜,去看这张照片.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0: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z 于 2008-4-21 10:15 发表
如果以100%还原唱片信息为最高目标。
那请问为何越高端的器材听起来差别越大??难道他们的目标不一致??


很本质的一个回答就是: 因为这副眼镜的设计和制造,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学问,一个产业. 无数人把自己的智慧和主观观念渗入了这个过程. 所以造出来的眼镜,五花八门. 另外,科技上仍无法做出"丝毫不存在"的眼镜.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1476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06-4-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NO
白版的解释还是不能说明如果器材重播的最高标准是100%的还原唱片信息,为何越高端的器材为何声音越不同。
比如地毯上5元一副的耳机,随便买二个品牌,其区别显然不会象HD600和K701那么明显。
2,3千元的组合音响买两套,其放出声音的区别也显然不如十几万的两套音响那么明显。
如果器材重播的最高标准是100%的还原唱片信息。那么越高端的器材发出的声音应该越趋同。因为大家都向100%越靠近。那为何实际上却相反是越趋不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回答就是7楼. 地摊货5元的耳塞,里面根本没有注入优秀设计师的智慧,主观艺术审美等,而越是HI-END的音响产品,越是注入了优秀人士的主观美声审美趣味,精心的声音调教和设计. 所以越是不同.

所以这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HI-END器材除了科技成分(追求忠实还原)外,是有艺术成分. 所有艺术门类都是这样的,由于渗入了艺术家主观的审美情趣和智慧,越是高级的层次,差别越大. 绘画,摄影,雕塑,舞蹈,哪个不是如此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8121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7-10-20
发表于 2008-4-21 12: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当然是软件信息还原……
有比现场更美的声音的
三伏闭门披一衲
兼无松竹阴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
灭却心头火自凉

esoteric p03 d03 g0rb
lyra connoisseur 5.0L
glassmaster sd2
krell lat2
accuphase ps510
cse ip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1 1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z 于 2008-4-21 10:45 发表
NO,NO
白版的解释还是不能说明如果器材重播的最高标准是100%的还原唱片信息,为何越高端的器材为何声音越不同。
比如地毯上5元一副的耳机,随便买二个品牌,其区别显然不会象HD600和K701那么明显。
2,3千元 ...


非常不同意越高端的设备区别越大,声音越不同的观点
hi-end到后来都是殊途同归的,只有那些真正最大限度还原唱片信息的器材才能称hi-end
这些hi-end器材之间的差别都是该国家所处环境、材料等决定的声音的特殊风格。但往往越高级的设备,相似点越多,而这种风格的差别越不明显

zzz兄说道的600和701区别很明显,这都是在中高档器材上才会有的特征。因为中档器材做不全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要有妥协。而且中档器材如何才能更吸引消费者,只有把一些所谓的审美癖好加入到器材的声音特征中才行


至于地摊上的5块钱耳塞,只要不是一个工厂生产的,特点还是很好区别的,虽然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 闷 散 糊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4-21 12: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事实上HI-END界的声音还是丰富多彩的. 有各种不同的审美观. 当然其中很主要的一派,是NADESICO斑竹所说的"殊途同归". 从DAC1到MARK,都可以说是这一派的声音代表(不同价位水平上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万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5-1-23
发表于 2008-4-21 12: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是软件信息还原,软件又是录音现场还原。

[ 本帖最后由 pieryu 于 2008-4-21 12:51 编辑 ]
GRADO RS1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主题

7874

帖子

26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
注册时间
2004-3-18
发表于 2008-4-21 13: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点有意思,继续关注
音箱:ELAC FS609CE;ELAC FS215 4PI II;DALI IKON 6,SCANDYNA MINI POD.....
CD机:ORPHEUS LABS ABSOLUTE CD;STUDER D731;LUXMAN D-N150 DENON DCD2000AE
唱机:BERGMANN MEGNA,MICRO SEIKI BL91
唱头:BENZ MICRO RUBY OPENAIR;ORTOFON CADENZA BLACK
唱放:PHASEMATION EA300,LUXMAN E250
功放:RESTEK EXPONENT西装前后;RESTEK EXTRACT西装前后 DENON PMA 2000AE
耳放:铁三角HA2002
耳机:铁三角AWK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2280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6-8-14
发表于 2008-4-21 1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
hifi器材高保真的评价标准(是还原CD盘上的信息,还是还原现场的声音)

那么我要指出一点:               
我们大家都渴望还原现场的声音,但是有一点,如果CD盘本身就没记录好现场的声音,那么一套真正高保真器材是不可能放出现场的声音的,它能做到得只是忠实于CD盘本身(如果器材自身通过处理,虚拟出原来没有的信息来讨好耳朵,就还叫高保真吗?那就该叫高级虚拟音响了 )。
同样如果录音本身就没录好(没有记录好全面的现场信息),那CD盘做的再好也是没用的,这些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
--------------------------------------------------------------------------------------------------------------------------------------------------------------------------------------------------

小白拿摄影来说明解释高保真器材,就搞错了,摄影作品从来就没要求必须真实还原现实,可以虚拟和处理的。。。

摄影是个原创性的工作,但高保真器材播放是一个还原拷贝的工作( 高保真器材播放不能替代现场演绎和录音混音等原创性工作)。这两个性质不同。

如果是拿扫描复印,或传真等工作过程 来打比方就对了。

[ 本帖最后由 sygqy 于 2008-4-21 14: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5 08:36 , Processed in 0.078730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