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为还未理解Jitter概念的朋友而写: 数码音频知识入门之"小白版"

[复制链接]

79

主题

3447

帖子

17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74
注册时间
2002-10-7
QQ
发表于 2008-9-11 1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打个简单的比方

有一条水管,且内部有水流在流动

此时,我在外面拍了水管一下,水流在内部肯定要受到干扰.会造成某个部分的水流急促和缓慢这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JITTER

小蛇你把JITTER的定义理解得太局限了

[ 本帖最后由 狂天方 于 2008-9-11 19: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06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3-4-9
发表于 2008-9-11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狂天方 于 2008-9-11 19:28 发表
或者打个简单的比方

有一条水管,且内部有水流在流动

此时,我在外面拍了水管一下,水流在内部肯定要受到干扰.会造成某个部分的水流急促和缓慢这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JITTER

小蛇你把JITTER的定义理解得太局限 ...

这样理解的话那肯定存在
我之前说的意思是jitter针对音频信号是听得出的,但是wav文件在传输过程中你所说的这种可以理解成jitter的过程不会对最终的放音造成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47

帖子

17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74
注册时间
2002-10-7
QQ
发表于 2008-9-11 2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JITTER广义的就是指的我刚才水管例子

文件传输过程中当然是存在JITTER,但通常来说这种JITTER极小,在电脑能够容错范围内

但是在互联网上JITTER就很有可能大到数据错误的地步.不过现在很多技术已经解决网络传输中JITTER对数据的干扰,已经降低到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范围内了

HI-FI领域对JITTER极其苛刻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很多人能明显感觉到JITTER所带来的失真,最明显就是D版和Z版的音质差异(这里D版只指Z版复刻版),尽管目前的技术已经将JITTER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范围,但只要人的耳朵能够感觉到就必须再降低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9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4-10-8
发表于 2008-9-11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狂天方 于 2008-9-11 17:31 发表



CD上面的01信息本质是没有什么错
但01的坑槽无法保证绝对一致,这样也会导致JITTER的产生

以前都说过
哪怕是同一张盘播放两次,所产生的JITTER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音质也就是有差异的

只不过这种差异 ...

我知是會影響,只是借勢反問一下而已,因copy數據高速點也可以,但對於刻錄音樂cd來說,用較低速的方式會較"好聲",最起碼是覺得不同,這是玩這方面的人都知道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8-9-11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snake又是google高手——会google当然是好事,不过还是多做研究、详细消化为妙。
首先,jitter的定义就是时基误差,所以所有传输界面都有jitter,无论是USB,CD或者硬盘,它是造成误码的原因之一;其次,现代的传输界面都有纠错码,所以误码率极低,所以从硬盘、数据光碟或者闪存的拷贝是可以被认为完美的,但是可惜CD不是,它的纠错机制不完善,所以会出问题,从CD抓轨/读取都是有比较多的问题的;

至于白版的解释应该算是一个“模拟”的解释,用以类比算是可以,实际原理,主要是DAC部分有些出入,少了一步波形重构的过程:(根据香农/尼奎斯特采样定理)数字音频应该能够完美重构而不是以脉冲/方波的形式出现,其实现方法通常是一个模拟的低通滤波器(当然DSP也能够完成),过了这一步以后jitter对波形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几皮秒的时钟漂移了,其结果是全时域的波形扭曲。
现代的高性能DAC(一比特的delta-sigma型DAC)的原理则是超采样以换取更大的信噪比,但是在此过程中,此时jitter的影响被严重放大并且会导致误码,所以jitter的影响更甚于早期。

所以说“数码味”归功于现代DAC芯片本身倒是更确切一点,也难怪早期的(多比特,比如TDA1541)DAC声音比较圆润一些。

当然这么说还是过于简单了,现代用得比较多的DSP技术、jitter侦测/恢复算法(譬如big ben)就更加复杂,所以大家不要以为音频工程师都是电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9-11 22: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8-9-11 22:24 发表
snake又是google高手——会google当然是好事,不过还是多做研究、详细消化为妙。
首先,jitter的定义就是时基误差,所以所有传输界面都有jitter,无论是USB,CD或者硬盘,它是造成误码的原因之一;其次,现代的传输 ...


狂顶之~~

论文一样的评论 这种评论让人觉得实在 事实也确实如此 jitter无处不在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5-5-10
发表于 2008-9-12 0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11 15:41 发表


对计算机我可一直承认不熟,看上去你说的似乎有理. 请电脑高手帮助澄清!

我的理解,同一电脑内部,搬一个扇区,不引起你说的数据流,所以无JITTER,而如果跨硬盘,跨媒介,就会引起JITTER,是否如此?


小白兄,两点常识您需要知道:

1、在数字电路中,只要有数据流就必然存在jitter。

2、jitter是产生在数据流动过程中的,是和理论数据流相对比出来的东西,数据流消失了,这个jitter也就消失了。换言之,它只存在于数据流动过程中。

jitter如何测量?

比方说有一条数据流(数据流,不限于数字音轨),我们要求在每一秒中都传输2M的数据,然而流过测试仪器的数据某一秒变成了1.9M,另一秒则变成了2.1M,这就说明它存在了jitter,和理论值的偏差量就是这条数据流的jitter值。所有的数字电路都会存在偏差值,换言之,都有jitter。

上面的这段话还有一些需要详细说明的,不过我现在得去洗个澡,一会再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4262

帖子

472

积分

核心会员

俱乐部铁杆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72
注册时间
2004-11-21

优秀版主奖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9-12 08: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狂天方 于 2008-9-11 21:27 发表
其实JITTER广义的就是指的我刚才水管例子

文件传输过程中当然是存在JITTER,但通常来说这种JITTER极小,在电脑能够容错范围内

但是在互联网上JITTER就很有可能大到数据错误的地步.不过现在很多技术已经解决网络传 ...

谈起D版,我又得说几句......
其实现在的D版,比起以前的D版烂得多,没感觉到科技在进步。若论音质,和过去的D版录制技术相比,现在的D版,JITTER根本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
人生就如一场映画,什么时候出场,什么时候离去,命运似乎早已经有安排。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演员,但我只希望,我的女主角能够陪伴着我,完成这套映画中属于我们的戏份。

我的个人空间:http://www.headphoneclub.com/index.php?uid/20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2668

帖子

14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0
注册时间
2003-8-19
QQ
发表于 2008-9-12 08: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耐着性子,把这几个相关的贴子看完了,明白了。
说两句,小白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把JITTER说明白了,一开始就明白无误了;
而那个谁,1978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高手”,搅来搅去不知是什么意思,让人一头雾水。
打死不买霉国鬼子和小鬼子的货!!!
耳机系统:飞利浦CD951+TA28+HD580
箱子系统:飞利浦CD951+凯音M32+维也纳“巴赫”
CD951的出仓齿轮已然修好,高兴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0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7-8
发表于 2008-9-12 0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问题很简单,JITTER存在于数码信号处理(包括传输和播放)的过程中,因为数码信号的处理都需要时钟脉冲的控制。正因为JITTER是由时钟产生的误差,所以JITTER的影响仅仅在于过程中。比如CD的播放是一个处理的过程,它严格的需要到某个时间出现某个编码,误差使该时间时不能出现相应的编码,音质就变化了,所以说CD播放受JITTER影响;而WAV的拷贝和CD的抓轨,我们看到的是它的结果,并不在乎其过程。数据处理的快还是慢、大还是小、头重脚轻还是头轻脚重,这些统统不重要,只要传输结果正确,得到的文件和源文件就是一致的,我们就认为它正确。所以认为它不受JITTER影响。
http://blog.sina.com.cn/eudemon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2 10: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8-9-11 22:24 发表
snake又是google高手——会google当然是好事,不过还是多做研究、详细消化为妙。
首先,jitter的定义就是时基误差,所以所有传输界面都有jitter,无论是USB,CD或者硬盘,它是造成误码的原因之一;其次,现代的传输 ...



晕,今天上午忙着去看sony A900 的争论,回到这里一看,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没有结论:好像每个人都明白,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明白.回到争论的焦点上,时的误差现在都是达成一致观点,任何一个事物过程都是有时的,而且世界上任何两个过程都不可能耗时完全一样,但问题是: jitter是个时基误差,这个基是什么?是硬盘吞吐能力,clock的精确控制?在文件传输和复制过程中,是没有这个基的,当然它有一个处理的速度上限,不超过这个上限即可. 上面红字部分恰恰是争论焦点之一,我已经反复多次说过,文件拷贝有其自身校验机制,只要文件校验程序通过,基本的数据信息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这个过程是没有所谓的误差的,从结果看,一个文件拷贝到一个位置,静态的看两个文件,是不存在jitter的.我们应该从结果看这个事情,很多人非要从过程看这个事情,这样的讨论是没有价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2 10: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狂天方 于 2008-9-11 19:28 发表
或者打个简单的比方

有一条水管,且内部有水流在流动

此时,我在外面拍了水管一下,水流在内部肯定要受到干扰.会造成某个部分的水流急促和缓慢这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JITTER

小蛇你把JITTER的定义理解得太局限 ...


对,你这个比喻很好,我就用你这个比喻,假设水管完全封闭,从源头和终点来看,你即使造成了jitter了,对于水本身造成影响了吗?水还是那些水,没有多也没有少,只不过流动的速度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2 10: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超新星 于 2008-9-11 22:00 发表

我知是會影響,只是借勢反問一下而已,因copy數據高速點也可以,但對於刻錄音樂cd來說,用較低速的方式會較"好聲",最起碼是覺得不同,這是玩這方面的人都知道的了.


只要数据传输成功,数据还是那些数据,在cd刻录和cd读取理想的情况下,数据本身是不会有影响的.只能怪刻录机太烂,高速的情况下刻坏了某些数据

[ 本帖最后由 snake1978 于 2008-9-12 10: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62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8-8-8
发表于 2008-9-12 11: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反对学术辩论,但是有人似乎没搞明白一点:小白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读者对象又是谁?
上面的诸位是在一个错误地方、错误的时间发表了不合主题议论。
那些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人倒是应该学习小白,为帮助新手做点实事在在的工作。

[ 本帖最后由 toscanini 于 2008-9-12 11: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2 1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scanini 于 2008-9-12 11:08 发表
我不反对学术辩论,但是有人似乎没搞明白一点:小白写这篇文章是给谁看的?是为了什么?
上面的诸位是在一个错误地方、错误的时间发表了不合主题议论。
再次鄙视那些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只会挑毛病的人。


无论是给谁看的,为了什么,既然是学术论文,就不能有漏洞,你可以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了,但绝不能把事情说错误了,存疑(你说的挑毛病)恰恰是让一个理论成熟和完善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4 02:49 , Processed in 0.10716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