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9 22: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9 12:57 发表 
其实我的意思是: 楼主的这个实验很有意思,引出了一个很有兴味的话题,但只要能听得出差异,哪个"音质好",其实是有很大主观成分的,针对不同人的口味,不同的录音,音乐类型,各人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我认为也并不能说,数字 ...
听感存在主观成份,音质不存在主观成份。建议还是区分这两个词,模拟转换音质是一定有失真或者说劣化的。
验证的手段就是不断循环重复模拟录音操作,不管多高班的器材,到一定次数之后,模拟输出的一定是惨不忍听的。数字只要保证数据一致,音质还是一样,只是听感不同而已。
这个实验很有趣的一个地方是ipod模拟输出和抓轨的差异只小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二是很多人都不是“金耳朵” ,第三是对适当的失真对听感能带来正向拉动。
纯模拟信号,假设原始的载体音质是o,经过器材A(ipod或者其他设备)模拟输出成了p,再经过各位的器材B(dac或者声卡)DA转换成q。o经过设备B转换成r,我们实际听到的是q和r,对比的实际是o和p。
当直接用o来对比A和B器材的时候,听的应该是r和p,对比的也是r和p。p中间少了器材B的转换,所以p并未带有B的风格,我认为这是为什么差异小到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原因。当然我是YY的,欢迎大家实验或讨论。
举个例子,原始载体就是一个美女model,每件器材就等于一件半透明的衣服,美女model每披上一件,就朦胧一点。发烧友追求的应该是全透明的衣服 当然有人喜欢粉红的衣服,但披多了美女就成苏姗大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