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不是评测、只是建议——对比MDAC和MD11解码器

[复制链接]

72

主题

255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9-12-10
发表于 2010-9-29 1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对比一下模拟输出部分就好了~~恐怕很多人都郁闷在此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0-7-4
发表于 2010-9-29 19: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俩DAC当耳放用,好像有点屈才了,貌似MD11很多人都讲耳放是赠品,不用也罢。这么比没意义啊。没几个人推耳机用他们自带的耳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37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3-2-17
发表于 2010-9-29 2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白板!
刚刚低烧,38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0-6-30
发表于 2010-9-29 2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版主再能用 纯笛 DAC1 A  和MDAC和MD11解码器 在对比话。我们在选择低端解码器也有了好点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255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9-12-10
发表于 2010-9-29 20: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惊鸿一现 于 2010-9-29 20:52 发表
如果版主再能用 纯笛 DAC1 A  和MDAC和MD11解码器 在对比话。我们在选择低端解码器也有了好点的选择

再加上DAC-AM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旧喇叭 于 2010-9-29 20:54 发表

再加上DAC-AM就更好了~~




我很早就在帖子里比较过DAC-AM和MDAC。事实上丽特DAC-AM是安润很早就代理的一个解码器产品,但MDAC一出,很明确就更有优势,不光是DAC-AM没有USB口,而MDAC有USB口,就算不考虑这点,仍是MDAC的声音更平衡自然一些,DAC-AM声音偏高频一些,虽然高频更亮丽,但中低频的宽厚度不如MDAC。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5200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9-7-11
QQ
发表于 2010-9-29 2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9-29 12:52 发表
如果机器本身的jitter指标没有做好,那么高规格音频比普通规格音频听感更加不好,或者说,高规格音频播放更容易受jitter的劣化

非常同意这个观点,高规格并不是那么好重播的,素质有提升,但听感完全谈不到自然放松;更何况现在高规格文件采样率都不统一,太麻烦了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1: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scn 于 2010-9-29 21:31 发表

非常同意这个观点,高规格并不是那么好重播的,素质有提升,但听感完全谈不到自然放松;更何况现在高规格文件采样率都不统一,太麻烦了





我说一句心里话——我比较过几个录音,是既有SACD碟,也有高规格文件的,有LINN的,有PENTATONE的,我都比过,SACD碟在SACD机里面放,文件在Transporter上面放、或在电脑上放(用DAC1U、DA11解码),结果是,我从来没有在电脑上、在Transporter上听到过能和SACD碟比拟的音质。SACD碟在SACD机里播放(也不高档,就是天龙、马兰士的SACD机),音质始终地更好!

所以我个人非常坚信,高规格录音,在目前阶段,还是以SACD碟的形式,在SACD播放机上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原因?可能就是因为SACD机的jitter更低。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0-9-29 21:38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53

帖子

2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9-1-4
发表于 2010-9-29 2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42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8-7
发表于 2010-9-29 21: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不做任何评价!
T1/HD800/EDXS/6XX/L700MK2
M1T
序曲DAC
序曲耳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8021

帖子

12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0-9-29 2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惊鸿一现 于 2010-9-29 20:52 发表
如果版主再能用 纯笛 DAC1 A  和MDAC和MD11解码器 在对比话。我们在选择低端解码器也有了好点的选择

我没听过纯笛,从网上的信息来看,纯笛DAC1A还是传统的PLL架构,抑制Jitter能力不会好,需要高素质的低Jitter前端才有可能出好声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346

帖子

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0-9-30 0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ckytowns 于 2010-9-28 21:07 发表 我不相信小白没有接模拟输出试听,可能是结果更震惊,所以干脆不提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5200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9-7-11
QQ
发表于 2010-9-30 1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tz 于 2010-9-29 21:52 发表

客服一号说可比美一千多的国产耳放的
比MDAC耳机口还差真不容易啊

客服一号童鞋少说两句真的这个牌子会更好一点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546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0-9-30 12: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评论、只是建议---关于Jitter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9-29 21:37 发表

我说一句心里话——我比较过几个录音,是既有SACD碟,也有高规格文件的,有LINN的,有PENTATONE的,我都比过,SACD碟在SACD机里面放,文件在Transporter上面放、或在电脑上放(用DAC1U、DA11解码),结果是,我从来没有在电脑上、在Transporter上听到过能和SACD碟比拟的音质。SACD碟在SACD机里播放(也不高档,就是天龙、马兰士的SACD机),音质始终地更好!

所以我个人非常坚信,高规格录音,在目前阶段,还是以SACD碟的形式,在SACD播放机上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原因?可能就是因为SACD机的jitter更低。

看到白版又几次用到Jitter。根据以往与白版的交流认为白版对Jitter的认识并不准确,换句话起码并不完整。因此用Jitter来说明或解释一些情况不免有失准确,所以当用感觉而无法解释时便用Jitter来代替是不合适的;HiFi中常见说不清时就用Jitter代替,那是不合适并不准确的。若真想用Jitter说明问题不是不可以,但要用正确的Jitter理论来说服,也可用实际来说明,即用仪表测试结果来说明(有条件的不是难事),如用眼图比较不同还有可说明的。但若凭感觉是不可取的,感觉往往是不准的。

顺比较一下信息量(2声道),从这方面做个不同标准的比较参考:
1、传统CD标准:
抽样频率:44.1Khz、量化比特:16bit
44.1*16*2=1.4112M

2、SACD标准:
抽样频率:2.8224Mhz、量化比特:1bit
2.8224*1*2=5.6448M

3、高清标准(用96和192举例)
抽样频率:96Khz、量化比特:24bit
96*24*2=4.608M

抽样频率:192Khz、量化比特:24bit
192*24*2=9.216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9-30 1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4# 的帖子

楼上的东西看不懂,不过说的道理蜜蜂表示赞同并附议,有时候是不是可能把一个专门性比较强的词汇放太大了,我是不太相信的,应有更多的因素在。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0 20:50 , Processed in 0.10147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