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m0577

SACD or XRCD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2 05: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0-10-11 18:47 发表
一个模拟信号当将其数字化,是信息量大数字信号的表示那模拟信号更准确,还是信息量小的数字信号表示那模拟信号更准确?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呗。


就题论题,这个问题不能说得太绝对。

PCM 格式尤其是一般的线性编码方式,有一个固有的缺陷,就是 24bit 的量化精度,理论上虽然可以可以达实现 2**24 的最大动态。但实际上由于不同的音乐,信号电平“分布”是不同的,这样实际上会造成一些动态资源的“浪费”。譬如一些小编制的音乐作品,其高比特资源可能就会闲置;而一些大编制作品的高潮部分,其低位信号资源同样会出现一些浪费。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有的 PCM 编码,采用了非线性编码的方式,常见的有对数编码包括 A 率、μ率等等,就是为了减少上述浪费。但毕竟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SACD 的积分编码是怎么做的,我不清楚,据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理论上这是可能的。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3360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8-11-25
发表于 2010-10-12 05: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0-10-11 18:47 发表
一个模拟信号当将其数字化,是信息量大数字信号的表示那模拟信号更准确,还是信息量小的数字信号表示那模拟信号更准确?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呗。

现在一些技术方面,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方面,宣传者利用不少人们对数字 ...


小弟技术外行。但觉得音质的好坏,除了文件的大小,和解码的方式也应该有很大关系?

举个不太恰当且不敢保证对的例子:大家网上下载的电影,一个100分钟左右的电影,
以前一个avi要1.4G,也就是480p的分辨率;
但现在很多新格式,高压缩,可能不到1G就可以达到更高的分辨率。
其中的原因(好像)就是编码解码方式变了,从而导致了更小的文件却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不知道这个例子和SACD/高比特PCM又没有什么共性?
我并不是说谁好谁不好,因为没有比较过。但由于编码压根就不同,所以我觉得不能单纯地说文件大的就一定音质好。
白天听小提琴, 不瞌睡
晚上听大提琴, 睡得香
M&V@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2 05: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s12 于 2010-10-12 05:08 发表


小弟技术外行。但觉得音质的好坏,除了文件的大小,和解码的方式也应该有很大关系?

举个不太恰当且不敢保证对的例子:大家网上下载的电影,一个100分钟左右的电影,
以前一个avi要1.4G,也就是480p的分辨率 ...


一个是 AD 量化编码技术,一个是数字信号有损压缩编码技术,二者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不要乱猜。

其实作为一个发烧友,消费者,耳朵收货是王道。你不熟悉的技术领域的问题,实在没有必要随意猜测。HI-FI 领域颇有争议所谓“玄学”,大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些不懂技术的朋友的随意猜测。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3360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8-11-25
发表于 2010-10-12 0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2 05:48 发表


一个是 AD 量化编码技术,一个是数字信号有损压缩编码技术,二者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不要乱猜。

其实作为一个发烧友,消费者,耳朵收货是王道。你不熟悉的技术领域的问题,实在没有必要随意猜测。HI-FI 领域颇 ...


嗯。多谢执教,学习了
白天听小提琴, 不瞌睡
晚上听大提琴, 睡得香
M&V@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546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0-10-12 1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2 05:06 发表

就题论题,这个问题不能说得太绝对。

PCM 格式尤其是一般的线性编码方式,有一个固有的缺陷,就是 24bit 的量化精度,理论上虽然可以可以达实现 2**24 的最大动态。但实际上由于不同的音乐,信号电平“分布”是不同的,这样实际上会造成一些动态资源的“浪费”。譬如一些小编制的音乐作品,其高比特资源可能就会闲置;而一些大编制作品的高潮部分,其低位信号资源同样会出现一些浪费。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有的 PCM 编码,采用了非线性编码的方式,常见的有对数编码包括 A 率、μ率等等,就是为了减少上述浪费。但毕竟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SACD 的积分编码是怎么做的,我不清楚,据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理论上这是可能的。


在PCM编码中,编码仅是对量化的代码而已,就编码本身谈不上什么线性或非线性;关键是量化,而量化中有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均匀量化对于授课中容易理解量化的概念,而由于均匀量化的明显的缺点,所以现在广泛和普遍应用的是非均匀量化(如较多使用的A率13折线)。

PCM说得人比较多,PCM是脉冲编码调制,还有一种技术是“增量调制”,也称△调制(或△M),由于其特点又称为差值脉码调制(DPCM)。而SACD就是应用的增量调制技术。既然是增量或△,那么一个bit表示就可以了;介绍SACD时,时常有人说是1bit技术,显然那是不准确的,就bit而言不是本质也没有什么特别意义,而“增量调制”才是实质或原理。

不论是PCM还是△M,都有量化噪声(或量化误差),而他们的比较也是有前提的,即前提不同结果不同。
PCM与△M的比较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由于较多技术性,即不多说了)
1、量化信噪比;2、编码动态范围;3、抗误码能力;4、过载频率特性;5、设备复杂度


但是,前提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比如抽样频率和编码位数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是单一用抽样频率来分析是没有意义或结果的。所以,SACD宣传中只提抽样频率是不准确的。

[ 本帖最后由 right 于 2010-10-12 11: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6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10-12 1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现在还想买CDP(实际上不会再买),那么还是老老实实买普通的CD机,因为手上都是CD盘片,SACD效果应该比普通CD好,采样率高嘛,但还是老问题,音源太少,除非大的供片厂商愿意出售高规格的盘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546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0-10-12 13: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说SACD抽样频率高很片面,其只用1bit,故“合力”就不一定是最强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2 14: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的帖子

你是对的,这个论坛只有你是 right。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546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0-10-12 14: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的帖子

哦,糗俺------失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2592

帖子

-6

积分

乞丐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3-11-22
发表于 2010-10-12 15: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完全不同的编码方式,怎么能够仅仅看占用的容量而定高下。SACD无论在技术,效率,机器的开发成本上都要优于DVDA。以更小的容量而还原出更为完整的模拟波形,不正好体现了技术的跨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6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10-12 15: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jiapeng 于 2010-10-12 15:01 发表
两种完全不同的编码方式,怎么能够仅仅看占用的容量而定高下。SACD无论在技术,效率,机器的开发成本上都要优于DVDA。以更小的容量而还原出更为完整的模拟波形,不正好体现了技术的跨跃。


除了采样率高以外,本质上也没什么大区别。当然编码方式肯定是和普通CD不一样的,但更多考虑的只是为了和普通CD相兼容,以便普通CDP也能读取,如果不考虑兼容的话,编码方式上可以简单的多。其他想不出有多大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3 05: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0-10-12 14:54 发表
哦,糗俺------失落


玩笑了,你的理解的确是对的,除了对于术语译名一类的问题稍显执着。呵呵。

关于宣传问题,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很无奈。技术部门出个介绍,到了无良市场策划部门那里,加加工、润润色,就完全面目全非了。

其实不光 SACD 介绍是如此,所有的关于技术优势的介绍,什么指标、数据之类,都不要当真。除非你是这方面真正的内行。

作为发烧友耳朵收货是唯一的王道。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3 05: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则上,我把诸如 XRCD 之类的介绍材料当成一堆纯粹的废话、文字垃圾,因为它几乎无法给你带来任何真正有用的信息。

所以我在二楼说我对 XRCD 没意见。不是说它不好,当然也不是说它好,而是“没看法”。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3 05:51 编辑 ]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27 1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0-10-12 11:46 发表


在PCM编码中,编码仅是对量化的代码而已,就编码本身谈不上什么线性或非线性;关键是量化,而量化中有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均匀量化对于授课中容易理解量化的概念,而由于均匀量化的明显的缺点,所以现在广泛和 ...


其实,DPCM 、ADPCM(自适应差分 PCM),相对于一般的 PCM 编码方式虽大大地节约了动态资源,但毕竟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量化精度(比特数)的限制。

1 比特的 SACD 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只不过,相对于现在硬件技术的进步,这种优势还有多少实际意义,这是个问题。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27

帖子

3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8-8-12
发表于 2010-10-27 14: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5 20:32 , Processed in 0.103019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