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879|回复: 17

[发烧理念] 对耳机系统声音品质评价体系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发表于 2018-3-29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人发烧20余年,从大学土炮党到音箱系统到耳机系统,看了不少评论,也频繁参加各种音展听过不少高端系统,越来越觉得对音响系统的评论主观因素比较大,因人而异,就连我自己对声音的评价也是看心情,感觉好时吹上天,兴奋过去回归理性了也会发现没那么完美。对声音的描述也五花八门,毕竟声音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评论中的描述去加以想象,悦耳、动听之类的形容词描述也太笼统感性。看过不少评价体系,台湾音响论坛主编刘汉盛的评论相对全面成体系,但这个体系过于复杂了点,也更适用于音箱系统,而耳机系统有他的特点,同音箱系统对比,音场没那么接近真实及现场,音箱系统可以通过音箱的摆位、侧墙前墙的反射与扩散处理得到超出两箱距离的音场宽度、深达甚至穿透前墙的音场深度、穿透天花板的音场高度,耳机系统的音场表现则规模整个缩小、舞台距离感过近,音场及定位不够自然;另外声音100%为直达声,较直白,无法通过房间声学处理加以润色,影响了现场感空间感的表现。但耳机系统也有着诸多优点,如不干扰他人,可以避免视听空间造成的驻波干扰(因为一般发烧友的视听空间声学处理都较简单),使声音的解析力、层次感、乐器和人声的质感、透明度、速度感、强弱对比一览无余,可以监听音乐软件及器材系统的一切细微之处及缺陷,因此专业的录音师也少不了耳机监听验收这一关。本人结合刘汉盛听音评价体系以及本人听音经验心得体会总结了一个本人自用的初步评价标准,仅有7个要素,能较快又较系统地对一套系统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价,也适用于AB系统的对比评测。以下时间仓促而写,有借鉴也有一家之言,经验也多有不足,也不是什么正规理论,仅供参考交流聊天使用,恶意拍砖就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的对标110分为经专业声学处理的高级音乐厅的现场自然演奏,无任何电声扩音设备,坐在与舞台宽度成等腰三角形的最佳中间位置(如第一排到第十排之间的某个皇帝位)所听到的声音,只有在现场,你才知道真正的人声是怎样,齿音多少合适,乐器真正的发声质感如何,现场感又是什么感受……,为此我等发烧友到音乐会现场聆听是必要的,本人一年也参加至少2场左右现场音乐会,到本地的人民会堂、省大剧院、音乐厅、专业演奏小型音乐会等现场听音乐,以不断纠正强化那种现场的听音感觉。对标的100分为成功搭配的顶级音响、耳机系统表现,为此我等烧友参加高级音响展也是必要的,本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音响展(其中9-11月的广州音响展我是必去的),一是寻求那些现场表现优异的音响系统、二是纠正强化HI-END音响、耳机系统的声音。事实证明,再HI-END的音响系统还无法达到那种现场110分的效果,因为你还是用不了多久就能分辨出是音响系统放出来的声音,还不能100%达到以上现场的效果,特别是那种人声和乐器的天然感、音乐包围的氛围感、堂间丰富的空间感、泛音丰富的宽松感、庞大乐队的现场感、规模感等难以再现,就好象当今最好的照相机也还原不出真实影像的效果(比如测光和白平衡,以现在技术,只能做到局部相对准确,顾此会失彼)。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个人对标的标准会随着听音经验的丰富、接触优秀系统的多少、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等而发生变化。一般而言,这个标准会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在刚接触一套优秀的系统时,你会打出一个较高分数,但你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分数会降低,我们希望自己做到这个浮动的范围尽量稳定,那也意味着你评价体系的成熟与稳定。对于目前的我,只能说还在学习过程中,在成长的道路上。目前,我的100分标准为记忆中HIFIMAN香格里拉系统和目前我在用的声韵AURALIC  ARIES G2 和 VEGA G2 通过ECI-6D(带适配器)推HEK V2 及SR-009的综合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我分7个项目来进行评价,满分刚好100分,有的项目10分,有的小项目5分,不管是10分还是5分,都可以先粗分为5个等级来评价,即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来进行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        音乐味或情感性,此项我放在第一项,说明系统的音乐味表现在我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我们聆听音乐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享受,希望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带给我们喜怒哀乐的享受,而不仅仅是在听一套机器所发出的声音。我们希望,在工作疲劳了一天回家之余,能放上一段音乐轻松一下;在失意忧愁之时,能放上一段想听的音乐排解一下;在得意欢乐之时,能放上一段音乐共HI一下……。如果一套系统能触动您的心灵、带给你音乐的各种丰富的表情,人声有血有肉、字正腔圆、气息自然、胸腔声带共振逼真、能传递演唱者的嗓音特点及情感,小提琴能真实反映擦羊肠弦的质感及古木琴腔的共振、能真实传递演奏者所表达的如歌如泣,钢琴或晶莹剔透或雄浑有力、泛音丰富、让你久久淘醉其中等等,那么恭喜你,这套系统可以成为你的伴侣了,你会爱上他,经常听他。此项主观色彩较浓重,满分10分,根据个人最内心的感受评分。此项我常用人声、经典古典、小提琴、钢琴、吉他来测试,因为我对这些声音最熟悉也最敏感 。我在家里听单端并联300B和LS3/5A的组合,以及听STAX 009和SRM 007MK2的组合,听人声有时会感动落泪,这就是音乐味优秀的系统,我对此给予8.5分;我也在音展听过某组合,人声数码味严重,齿音刺激得你想立刻脱下耳机,这就是音乐味不良的系统,给个3分吧,我真想对参展商建议一定要调试到自已都满意的程度再向观众展示,否则不是砸自已的牌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2、        音色,也叫音品,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响度、音调、音品)之一,表示人耳对声音音质的感觉。一定频率的纯音不存在音色问题,音色是复音主观属性的反映,各种乐器,奏同样的曲子,即使响度和音调相同,听起来还是不一样,女声甜美清丽,男声雄厚低沉,笛子清脆,二胡忧伤,小号激昂,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所以音色是在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所不同的特征,声音的音色主要由其谐音的多寡、各谐音的特性(如频率分布、相对强度等)所决定,乐音中泛音越多,听起来就越好听,低音丰富,给人们以深沉有力的感觉,高音丰富给人们以活泼愉快的感觉。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辨认出是哪位熟人。音色在音响系统的重播上的差距不如不同乐器、不同人发声那么明显,但差别还是有的,我把这种差别用冷暖来表示,偏软、柔和的声音给人温暖、放松、甜美感觉,这种声音的音色就是暖色调(象黄色、金黄色等色调),而偏硬的声音给人有力、紧密、紧张、寒冷、凉爽的感觉,这种声音的音色就是冷色调(就象蓝色、天蓝色、灰色等色调)。暖调与冷调,都是音色的个性,不是素质的高低。走在中间的色调就是白色、透明、中正的直白声、监听声等。象颜色一样,音色可以从暖调到冷调无级变化,象一千把手工小提琴有一千种音色一样,不同的器材造就了万千丰富的音色,特别是音箱和耳机的音色差别就更明显,就也是我等器材党换机折腾的乐趣,我本人耳机双修,音箱也双修,换系统其乐融融,就是同一首歌我也喜欢听不同歌手的演唱。对声音的喜好每个人不一样,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暖色调的声音,因为这种声音可以让人精神放松(这里有心理学的因素)。而冷色调的声音给人以清爽、干脆利落、刺激的感受,也有喜欢群体。我本人对于人声、弦乐类音乐喜欢暖色调的声音,对于交响乐则喜欢“监听声”,对于重金属音乐则喜欢冷声调的声音。一般来说,一件器材,在热身一定时间后,音色会逐渐偏暖,这个有心理上的原因,比如器材的温度升高了,但更多是物理上的原因,有元器件温度升高而电子运动更活跃的原因、有元器件及温度补偿电路工作点偏移的原因等。对音色的评判,满分10分,我的原则是以接近实际发声为准绳,再结合音乐的感情表现而评价,此项为系统的个性,尽管不涉及系统好坏,但我建议还是根据你的个人喜好评分,我的评分标准是恰到好处的偏暖10分。一个对比的例子是,STAX 009与SRM 007MK2的组合拿9分,HE 1000V2与MOON 430HA的组合得8分。
以上两个要素是感性要素,以下为理性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3、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该项满分20分。频段的划分,高、中、低频3频段划分过于粗旷,为便于记忆,我参考刘汉盛的7段划分法,将声音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20Hz-40Hz,低音提琴、管风琴、钢琴、电子音乐等极低音部分)、低频(40Hz-80Hz,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等乐器低音部分)、中低频(80Hz-160Hz,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定音鼓、男低音等低音部分)、中频(160Hz-1280H,人声及大部分乐器的主要频段,也是最重要的频段)、中高频(1280Hz-2560Hz,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高频(2560Hz-5120,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极高频(5120Hz-20000Hz,乐器与人声的泛音)等七段。频段量感分布是指各频段量的多寡,我们评价时常说的低频不足、中频突出、高频偏亮或暗等都是指相应频段量感的分布情况,只不过偏粗了一点,此小项10分。对于高、中、低频段量感分布,我的判断原则是:一定要分布均匀、平衡,低频量感能体现乐队的规模感,音乐的底盘稳固,中频量感承载了音乐大部分的表现,最为重要,高频量感适中,否则声音不耐听。耳机系统相比音箱系统在频段量感分布上最大的好处是不受环境的影响,频响曲线几乎由耳机决定,能获得相对平坦的频响曲线。控制力是指对各频段的控制力,此小项10分,低频控制力好的表现是低频有力、具有弹性和层次感,坏的表现是松散无力、糊成一团。高频控制力好的表现是不会飙得耳朵难受,坏的表现是刺耳、刮耳朵,就象麦克风自激那样让人受不了。对于各频段的控制,我的判断原则是,低音会有力度、有弹性、收放自如、不拖沓、有层次感,中频中正亲切自然、高频润泽顺滑不亮不刺耳。控制力与耳放及前端的驱动力密切相关,功率大阻尼良好的后级、前级的加入都会增强控制力,我曾用音乐之旅ECI-6D功放通过耳机阻抗适配器推动HEK V2,控制力明显较MOON 430HA耳放强,评价下来功放推10分,耳放推8分。控制力涉及到两个具体表现:(1)速度感与暂态反应,就是对信号瞬间变化的反应能力;(2)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就是指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4、        音场表现。音场表现的最佳境界就是:聆听音乐有如到现场!音场表现满分30分。音场表现涉及到6个方面:(1)音场的总体三维体积规模,5分,要还原舞台上乐队三维的排列(包括宽度、深度、高低度以及整个舞台和你的距离感);(2)定位感,5分。定位感就是将发声体的位置准确、稳定地定位在空间某处。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至定位的漂移(3)分离感,5分。分离感是指人声及乐器间前后左右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间,不能糊作一团或区别不清;(4)结像力与形体感,5分。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有致,更具有立体感;(5)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5分。理想状态下应该按实际大小比例缩小放入聆听空间;(6)空间感,5分。空间感是录音所呈现出的在特定场所演奏的感觉,有音乐厅、酒吧、录音棚、教堂等都有其特定的空间感觉。要能够将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绝佳的细节再生是绝对需要的,尤其是堂音的再生。如果听不到完整的堂音,那么空间感也无法完整的再生出来。堂音能再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感。通过堂音,我们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大小。堂音可以用丰富、自然来形容。音场表现好的系统离箱(耳机)感一定会很好,最好要让耳机除了佩戴感外,要消失于无形,会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然老是有声音从固定的两边耳机上发声,还有什么“音场”呢?人脑对于耳机系统的音场重现,规模要比音箱系统小很多!听上去相当于两个全音域小音箱放在你的两个耳朵处所产生的音场,但以上6个音场要素都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5、        透明感,满分10分。透明感即反应声音的清晰程度。有些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布般,或是视觉上隔着雾般,你若切换档次相差较大的器材AB比较,就一定就有这种感觉。最好的透明感是清楚又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有两种,一种是过于透明,象图像处理中的锐化处理,那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还有一种是灰蒙蒙,就象是近视眼看世界、隔着毛玻璃看世界。现代科技的进步,如HE1000 V2用的纳米材料超轻振膜和静电耳机的振膜技术就大大提高了声音的透明度,我曾在同一前端条件下对比过HD650和HE1000 V2,应该说HD650是很好的耳机了,但她和HE1000 V2相比而言就感觉明显透明感不如HE1000 V2,HD650相比较而方就像是蒙了一层布!相比而方,HEK V2  10分,HD650 7分。声韵的ARIES G2和VEGA G2也是透明感极好的系统,可以得10分。我的个人经验是越是透明感良好的系统灵敏度越高,越能轻松地反映系统中的一丁点变化及软件录音质量的好坏,当软件、系统都优秀无误时,透明感良好的系统会展现给你接近现场完美的感受,那种有层次感的低频变化及微弱的高频泛音会带来宝贵的现场感与音乐氛围。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透明感一般的系统有时会掩盖、糊过声音的一些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6、        单个发声体的声音品质表现,满分10分。这里的单个发声体为通过声音结像还原出的某种乐器或人声等。这个项目的考核涉及到两方面:(1)乐器及人声的质感,即发声体本身应发出的他应有的、特有的声音,如小提琴就应该是真实小提琴的声音,此项5分。(2)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7、        解析力。满分10分。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解析力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也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当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解析力好的系统,细节表现也好,细节大概是泛指乐器的细节、堂音的细微再生与录音空间中所有的杂音。细节的再生与低失真、高讯噪比、高灵敏度、解析力、透明感等都有关。细节少的器材听起来平板乏味,细节多的器材起来趣味盎然。一套优秀的音响器材系统,其细节的再生当然是丰富无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6-11-2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7: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目前我的判断,相信过两年,以上有的想法又会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20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7-11-10
发表于 2018-3-29 17: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yy 于 2018-3-29 17:22 编辑

hifiman为国货争口气,证明中国人完全能设计好的音响器材。

hifiman为什么能发展起来不被大面积黑,因为随身系统和耳机的同台pk非常容易,鉴别也不受外界影响。

反观音箱行业,看论坛的言论能确定得出一个结论:音响论坛里买办和走狗太多。

点评

老兄你这样会被喷的~~  发表于 2018-3-29 1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5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7-12-15
发表于 2018-3-29 17:2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2506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6-9-27
发表于 2018-3-29 18: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tprc 于 2018-3-29 18:58 编辑

不是故意打击lz~其实没太大必要~因为或多或少的抛不开审美体系~评价标准无法统一~其实评价一个好耳机的方法很简单~本质上耳机就是个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一系列过程就是关键~一个说不出运用什么技术的产品不是高声叫好就能镀金的~因此这也是本人从不轻易相信什么diy耳机牛X的原因~个人掌握核心技术又能完美应用的几率低到足以忽略~这是diy的原罪~但多数情况下是事实~

耳机也好~耳机系统也罢~其实器材大多是如此~市场诱惑的地方就是用户多是外行~外行没有专业只有审美~有必要统一吗~建立起的一致性经不起考验~倒有可能产生冤案~毕竟不够理性~

香格里拉我也给100分~但不认为套用lz的体系我们的结论能一致~人错了还是标准错了?~~

所以你看论坛比较有良心的作者都会劝大家不要以自己的案例照搬~我想这不是谦虚~因为他无法为你的审美买单~但你却会要他为你的审美负责~何苦呢~~

点评

高人高见  发表于 2018-3-29 1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8-3-29
发表于 2018-3-29 19:1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钳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28 21:34 , Processed in 0.10351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