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risalex

如果你觉得音源不够好,请买它做新音源!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5723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4-7-27
发表于 2006-3-1 14: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ydbai2006-02-23 15:20发表的“”:
收音机已经有N年不听了,现在的广播电台到晚上大都是治性病的。
去年去芬兰,有一个调频立体声电台24小时连续播放古典音乐,中间没有任何广告,音质很好。居然还播了一段“梁祝”。

这就是欧洲的文化熏陶啊。 [s:34]  [s:3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18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3-1 1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Hi-Fi音响领域,很少有谁拥有象马兰士(Marantz)那样辉煌的历史。2003年,马兰士迎来了它诞辰50周年的纪念。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品牌为何在市场上占有如此独特的位置,为何会广泛受到有见地的发烧友们喜爱而历久不衰?为了解开这个迷,让我们翻开历史,去追寻马兰士50年来的发展足迹吧。
地下室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得从1948年说起,这年,哥伦比亚广播系统公司推出的第一张单声道密纹唱片(LP),燃起了公众对高质量音乐再生的热情。一个生于纽约,对音乐重放怀有无限激情的自由职业者索尔·B·马兰士(Saul B. Marantz),因不满意当时市面上的音乐播放设备,索性在地下室花了很多时间来制造自己的放大器。索尔从事广告艺术工作,但对电子技术也相当了解,也许正因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他能够制造出非凡的音响重放设备。
  早期的LP唱片具有各不相同的记录特性,某一台特定的放大器很难全面兼顾所有的唱片。这个问题引起了索尔的关注,经过一番努力,他在1952年设计出一款革命性的前置放大器。这台放大器装备了用以适应各种不同录音特性曲线所需的均衡电路,制成之后立即获得周围朋友们的赞誉。在妻子的建议下,索尔决定制造并销售100台这种被他称为“音响控制台”(Audio Consolette)的前置放大器,出乎意料的是,一年之内“音响控制台”的订单就超过了400台!
一系列荣誉的开始
  索尔·B·马兰士热爱LP唱片,各地的音响狂热者们却迷上了他的产品并持续半世纪之久。索尔于1953年正式创立马兰士公司,一年后便发布了Model 1型单声道真空管前置放大器。Model 1是“音响控制台”的商业延续,使用3只12AX7,具有唱头放大和高电平放大级,唱头放大级装备了RIAA均衡线路以实现平直的放音频响曲线。Model 1还具有7路输入,包括1路为电视音频预备的接口。如今的AV器材普遍提供视频设备的伴音接口,然而马兰士Model 1在40多年前就做到了,真是不得不佩服索尔·B·马兰士的前瞻性眼光。
  每台售价168美元,在当时这是个不低的价钱,然而Model 1前置放大器还是以杰出的声音而受到音响迷和评论家的称赞。磁带监听开关、旋转音量电位器以及独立的电源供应,这些设计在当时都是非常富于创新精神的。今天,一台品相良好的Model 1前级成为收藏家们的抢手货,价钱远高于原始的售价。毫不夸张地说,Model 1算得上音响前置放大器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产品。
  不久以后,产品的种类开始增加,Model 2型单声道真空管功率放大器于1956年被推出。这款杰作领先了同时期的竞争对手很多年。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可按照用家的口味及需要,用一个简单的开关实现两种输出方式的选择。当选择五极管输出方式时,输出功率可达40W;当选择三极管连接方式时,输出功率降低为25W,但声音更趋细腻甜美,可谓各有特色。Model 2的输入级采用双三极管12AX7,6CG7推动6CA7做推挽输出,声音非常优美。一位评论家用“辉煌灿烂”来形容Model 2的音色,这在1950年代的Hi-Fi圈可是一个罕见的形容词!
  1957年,Model 3型电子分频器和Model 4型电源供应组件加入马兰士的产品线。Model 3是一个两音路的单声道电子分频器,使用3只12AX7双三极管,每个频带可做12段的调整。Model 4则是专门用于给Model 1前级和Model 3分频器供电的电源,它们都很罕见。
  一年后又推出了Model 5型单声道后级,Model 5在Model 2的基础之上稍做修改,输出功率比Model 2稍小(30W),但售价比昂贵的Model 2更易于接受。
  这一年立体声唱片问世了,马兰士随即推出Model 6型立体声适配器,可以将两台Model 1前置放大器结合起来使用。然而更值得注目的是,众多音响人士公认的马兰士最最杰出的经典产品——Model 7C立体声前置放大器,在那一年也问世了。
马兰士的黄金岁月
  从Model 1前置放大器派生出来的Model 7C由于绝佳的音质而获得空前的成功,9年间总共销售了130000台,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高级音响器材之一。Model 7C可以说是把两台Model 1合并在一起的产品,象著名的Model 1一样,Model 7C也使用12AX7电子管,其中3只用于唱头放大部分。这个唱头放大部分由三级负反馈型RIAA电路构成,比Model 1的设计更为简单直接。Model 7C有着和Model 1同样的输入功能,还具备模式和平衡控制以及每声道独立的音调控制。
  马兰士Model 7C不仅具备超级的内涵和卓越的音质,它还拥有超美感的外型,如平衡式的前面板设计以及马兰士商标下的绝妙的光线,令人百看不厌。
  Model 7C持续生产了9年,10年后演化为Model 7T——马兰士的第一款晶体管前置放大器。
  在1960年代开始,马兰士推出它的第一款真空管立体声功率放大器Model 8。类似于传奇般的Model 2和Model 5,Model 8采用外露的电子管设计并且提供了异常出色的音质,电源部分采用硅整流器,每声道输出功率30W。1961年,Model 8的电源变压器被改良,输出功率增大为35W,成为Model 8B放大器。
  1963年,一件最华丽、最完美的音响设备出现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兰士Model 9功率放大器,它是当时最昂贵的机种,或许也是现在的古董器材收集狂能找到的最昂贵器材。Model 9是单声道设计,输出功率70W,6DJ8三极管负责输入放大级,6CG7及6CA7负责功率输出部分。马兰士将优秀的线路与精选的零件相结合,创造了惊世的功率放大器。许多行家认为它没有对手。
  1963年无疑是马兰士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年份,另一个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经典的Hi-Fi史上的标志性产品:Model 10真空管FM调谐器,也在那一年面市。Marantz Model 10和McIntosh 75,究竟哪一个是世界上最好的调谐器,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它们都是极好的调谐器。Marantz 10与McIntosh 75,都具有丰富的音乐感,先进的技术以及超高的清晰度。但Marantz 10拥有更独特的功能,它的阴极射线管显示仪可以精确地反映接收信号的质量、立体声分离度、左右声道平衡等讯息。除了功能之外,这个仪表的外观更令人难以忘怀——黑底板配上淡蓝色的照明灯,这种美妙的设计甚至比现在的产品更为优雅。Model 10的中频线路后来经过调整,成为Model 10B。
时代开始变化
  正如60年代体验了流行音乐的革命一样,马兰士公司的境遇也发生了变化。Model 10高昂的开发成本导致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索尔·B·马兰士将公司卖给了超视野(Superscope)公司,不过仍然担任超视野的总经理,那是1964年。几年后他辞去了在超视野的职务,所谓的“老马兰士”时代,也就是真空管放大器的黄金年代,从此宣告终结。索尔·B·马兰士于1997年辞世,享年86岁,那是一个令全世界的发烧友都感到悲伤的时刻,美联社记者保利·安德森在一篇名为“1997年,美国令人瞩目的死亡”的报道中,将索尔·B·马兰士的名字列入其中。
  接管公司以后,超视野的总裁约瑟夫·泰辛斯基(Joseph Tushinsky)打算扩大生意,使马兰士成为一个通用音响设备制造商。他开始寻求日本制造商的帮助。一个试验性的产品由日本标准无线电公司(Standard Radio Corporation of Japan)研制出来,1966年的Model 25立体声模块放大器随之而面市,后来又推出更低成本的Model 22和Model 28。那段时期,设计和生产(除了A线的产品)逐渐从美国转到日本,超视野公司随之取得日本标准无线电公司50%的股份。1975年,超视野改组为日本马兰士公司,美国马兰士转手由日本人掌控。
  直到70年代中期,马兰士公司持续生产优秀的高级和中档Hi-Fi产品。但在这一个十年的后期,公司苦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终于在1980年,超视野将马兰士的品牌、代理权和全部海外资产(除了美国和加拿大)卖给了荷兰的消费电子巨头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超视野继续拥有马兰士品牌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低价位产品市场,直到飞利浦公司1992年全面获得北美地区的所有权和代理权为止。
进入数码音响领域
  飞利浦掌握的马兰士是马兰士历史上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马兰士逐渐从纯模拟音响开始过渡到数字音响产品的生产。1982年,马兰士推出首款CD播放机CD-63,由于价格平实,声音出众,CD-63一直受到广大音响迷的欢迎,后来又发展出63SE、63MKⅡ、63 MKⅡ KI等一系列改良版本,成为CD机当中的常青树。飞利浦执掌马兰士19年,给了马兰士注入了先进的数码音响技术,例如著名的DAC7解码芯片,CDM-1至CDM-9、CDM12这些出色而可靠的CD机机芯,都先后用在马兰士的CD机上。马兰士将飞利浦的先进技术和自己拿手的模拟电路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CD机,如CD-15、CD-17、CD-14,都是深受音响迷青睐的产品。数字领域其他著名产品还包括1985年的数字处理放大器DPM-7,1991年的CD录音机CDR-1以及1999年的SA-1超级音频CD播放机等。
  如果说70年代晚期的产品有些冲淡了马兰士的品牌形象,那么接下来的十年,马兰士又恢复了在高级音响设备制造商中的荣誉和地位。里程碑式的产品包括1981年发布的PM-6a前置-主放大器,1994年获C.O.T.Y.大奖的电流反馈SC-5/SM-5分体式前后级等。创新又回来了,例如HDAM放大模块的开发,进一步巩固了马兰士在高级音响中的形象。1995年的电子管放大器Project T-1,采用真空管整流、纯A类无负反馈设计,输入级以300B进行放大,输出级采用845大型功率三极管,输出功率50W。T-1的售价高达500万日元,让马兰士又重新回到真空管放大器的王座上。应众多发烧友的强烈要求,马兰士还再版生产了Model 7、8B、9这三款古典铭器,线路、用料以及焊接方法都尽可能与30多前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对元件的要求比过去更为严格。
马兰士的今天
  当2001年日本马兰士公司获得了品牌和全部的海外销售权时,马兰士的飞利浦时代宣告结束。随即,一个由马兰士和日本天龙公司强强联合组建的D&M公司,成为了马兰士的控股公司。公司的雇员超过1600名,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马兰士的代理商是经过谨慎选择的,产品展示条件和商店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便为顾客提供与马兰士产品品质相匹配的服务。
  马兰士现在提供三种系列的音响产品:Range、Style和Premium。Style系列主要为迷你组合,Range和Premium系列则包含CD机、DVD机、放大器等各类音响产品。这三个系列中,Range系列面向主流的音响消费者和爱好者,提供最灵活的系统搭配方案;Style系列以优雅的美学造型为特征,主要瞄准那些崇尚简洁,讲究格调的人士;高级的Premium系列则针对音响玩家和发烧友,确保他们苛刻的要求和最完美的聆听体验。还有一些特别的分类,例如“参考级”产品,是以绝对忠实地还原音乐为目标,而“特别版”和“原音特别版”(SE /OSE),则通过精选元器件和修改设计来达到更好音质。此外还有一个“KI签名版”,这是以马兰士现任总设计师石渡健(Ken Ishiwata)的名字签售的特别版,签有“KI”的马兰士音响,从元器件到整机结构都经过石渡健的严格筛选和精心安排,意味着绝不妥协的Hi-Fi重放,比不带“KI”签名的普通型号音质提高很多。
  除了纯音响产品之外,马兰士如今还进军视频领域,推出了大屏幕等离子显示器、投影机等产品,均受到AV爱好者们欢迎。
马兰士的未来
  2002年,马兰士随着D&M公司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控股公司有望在快速增长的AV市场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马兰士和天龙都是家庭影院和AV产品的领导厂商,二者联手,有助于资源共享,扩大产销规模,增强研发能力,从而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马兰士的根在美国,兼有欧洲和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这样一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公司,它的明天让人充满期望。
作为一款高级合并式功放,MARANTZ(马兰士)PM-14SA从推出至今差不多三年来,一直令众多发烧友倾心不已。因为它不但具备Hi-End级功放的性能与品质,而且在价格上与同级的欧美产品相比更加便宜,即使是对工薪阶层的发烧友来说,PM-14SA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该机系以过去颇受好评的PM-14合并式功放为基础,经改良后拓宽高频频响至60kHz,以适应新一代超宽频响数码音源SACD及DVD-AUDIO,型号中的后缀SA便由此而来。
  PM-14SA拥有看上去便已显得相当强劲的体型,重量达23kg。通体以香槟金色为基调,面板正中央的圆型指针式表头用于显示放大器的工作温度,这种设计已成为近几年来马兰士高级功放产品的标志之一。温度表用在功放上,似乎剑走偏锋,不过呢,虽然看似用处不大,实则是相当的有用。圆圆的小表头透出昏黄的光线,首先在视觉效果上就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告诉你功放是否工作正常!因为只要功放工作正常,那么其温度也就是相对稳定的,表头的指针就应该指向一个固定的位置。当然,随着四季环境温度的变化,功放的工作温度也会略有不同,但总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某天你发现指针的位置出现较大变化偏离了正常范围,则意味着功放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大变化,及时检测便可以避免发生损机毁机事故。这温度计的作用如何,你现在自己可以下结论了吧!
  面板上的布局基本上左右对称。左边大旋钮主管信号源输入选择,共有7个档位,以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出当前的选择,旁边右下角的CD SELECTOR按钮用于选择CD信号是通过平衡或非平衡端子输入;右边大旋钮主管音量,下方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录音输出选择、遥控接收窗、扬声器选择、6.35mm耳机输出插孔、电源开关、高音调节、低音调节、直通开关和左右声道平衡控制。最右边是一个金灿灿的小标牌,上面的SA字样表明了该机的特别之处。
  再看PM-14SA的内部,机箱中所有的结构件都进行了表面镀铜处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电磁屏蔽性能,另一方面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抗谐振能力。事实证明有些机械谐振虽然微弱到人们不可能觉察,但却对电子电路的工作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最终便可能影响音质。所以Hi-End级的各种音响设备都非常注重各方面的避振设计。机箱内靠左侧安排着电源、双声道放大电路及大型散热器等,使整个机器的重心略偏左;右边窄窄的空间里则安排着信号输入/输出、前置放大、高低音调节及左右平衡控制电路等。马兰士公司的独家秘密武器HDAM(Hyper Dynamic Amplifier Modules-超动态放大模块)当然也少不了在PM-14SA中运用,电路板上密封的镀铜金属屏蔽盒显得非常醒目。该机在8Ω负载上每声道输出功率达100W,而在4Ω负载上则输出增至180W,功率储备量相当充足。
  背板上,PM-14SA为用家提供了6组高电平信号输入和2组录音输出,1组PHONO(唱头)输入可通过开关选择动圈或动磁唱头类型;而CD输入则备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端子。此外,PM-14SA还具备前级放大输出和后级主功放输入端子,通过一个开关可控制二者连接或分离,在连接状态下PM-14SA就是一台合并式功放;而在分离状态下,前级输出端子可向其他器材馈送信号,主功放输入端子则可接受来至其他设备(如其他的前级放大器或环绕声解码器等)的信号。两组德国制的WBT扬声器接线端子,可供同时连接两对音箱,也可用于双线分音连接。
  声音方面,PM-14SA的声底明显带有日系Hi-End机种特有的华贵感,追求巨细无遗的表现力和达到极致的细腻圆滑听感,而在力度上则控制得恰到好处,显得不欠不过。播放交响乐时,PM-14SA在宽广深厚的音场中营造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乐队,各种乐器以及人声演唱的音色在做到准确的同时,又带略一点美丽的音染,非常动听。在声音的细腻和圆润度上,更是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感觉如同抚摸经河水千万年冲刷的绝世宝玉一般。PM-14SA的乐器结像力高超,人声演唱时口型的变化也能轻松表达,定位清晰、层次分明。高中低频的平衡度很好,高频的纤细感和明亮度相对而言比较突出,但并不会影响到平衡度。铜管乐器的音色非常嘹亮,但同时又圆润而不刺耳。细节信息非常丰富,高频泛音突出,瞬态响应也是极佳。相信若以SACD或DVD-AUDIO来播放,表现还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有些发烧友听过注重力度表现的欧美功放之后,便喜欢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日系功放,认为日系Hi-End功放普遍存在力量不足的现象,其实这种论调有失偏颇。以PM-14SA为例,在整个频带内的力度、对音箱的控制力都非常好,当出现突发的大动态信号时,跟进的速度相当快,能量连绵不断地涌出,就象功率强劲的赛车一样,需要时脚下油门一踩力量便来,绝无普通家庭轿车那种慢半拍的感觉。单纯以驱动力来说,PM-14SA搭配B&W 803这种档次的音箱最为合适,可以压榨出音箱的所有潜能。即使搭配B&W 801,也可令其发挥出8成的功力。在日本马兰士公司是B&W的代理商,虽然他家还有更高级更强劲的分体式功放,但他们还是经常用PM-14SA来推动B&W  Nautilus 801进行演示。想一想这绝非自信心过度膨胀,假若声音表现不佳,这一档次的发烧友是不可能接受的哦,他们随便发表几句批评言论,就会令PM-14SA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然而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
  总体而言,PM-14SA拥有几乎无可挑剔的音质,精良的制造品质,5Hz~60kHz的宽频响可适应新一代SACD和DVD-AUDIO,内置的MM/MC唱头均衡放大器又可接驳LP唱盘,加上目前仍是主流的CD,古今往来的各种高保真音源都能一一搞定,搭配扬声器的适应范围又非常之宽,难怪会在3年的时间里被世界各地的音响媒体频频选为最佳推荐机种。如果你正为这一级别的功放选择举棋不定,不必再想了,只要没有过分特别的要求,搭配的音箱没什么怪异之处,马兰士PM-14SA就能令你无怨无悔。
你见过晚霞中飞着的红蜻蜓吗!没见到的话,去郊外看看,真的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418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3-1 1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连索尔·B·马兰士本人也没有1-10系列机器了,据说他自己最后珍藏的一套7+9也被日本人高价收购了!至于10B的现在的价格6位数都有可能了
你见过晚霞中飞着的红蜻蜓吗!没见到的话,去郊外看看,真的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991

帖子

3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06-2-6
QQ
发表于 2006-3-1 1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红蜻蜓2006-03-01 18:47发表的“”:
在Hi-Fi音响领域,很少有谁拥有象马兰士(Marantz)那样辉煌的历史。2003年,马兰士迎来了它诞辰50周年的纪念。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品牌为何在市场上占有如此独特的位置,为何会广泛受到有见地的发烧友们喜爱而历久不衰?为了解开这个迷,让我们翻开历史,去追寻马兰士50年来的发展足迹吧。
地下室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得从1948年说起,这年,哥伦比亚广播系统公司推出的第一张单声道密纹唱片(LP),燃起了公众对高质量音乐再生的热情。一个生于纽约,对音乐重放怀有无限激情的自由职业者索尔·B·马兰士(Saul B. Marantz),因不满意当时市面上的音乐播放设备,索性在地下室花了很多时间来制造自己的放大器。索尔从事广告艺术工作,但对电子技术也相当了解,也许正因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他能够制造出非凡的音响重放设备。
  早期的LP唱片具有各不相同的记录特性,某一台特定的放大器很难全面兼顾所有的唱片。这个问题引起了索尔的关注,经过一番努力,他在1952年设计出一款革命性的前置放大器。这台放大器装备了用以适应各种不同录音特性曲线所需的均衡电路,制成之后立即获得周围朋友们的赞誉。在妻子的建议下,索尔决定制造并销售100台这种被他称为“音响控制台”(Audio Consolette)的前置放大器,出乎意料的是,一年之内“音响控制台”的订单就超过了400台!
一系列荣誉的开始
.......
中肯 [s:34]
MarkLevinson No.31
Genesis Technologies Digital Lens
MarkLevinson No.30.5
MarkLevinson ML-10
MarkLevinson No.26S
Singlepower Audio-Maestro ZR
hd540g(300o),hd580,hd650,k501,dt880,w100,w5000,cd3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主题

2万

帖子

2738

积分

荣誉会员

辭職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8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3-3 11: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s:17]
中國立體聲的LL論壇:www.stereosound.com.cn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9)———不聽老鼠言,吃虧在眼前:
http://www.stereosound.com.cn/vi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4-3-14
发表于 2006-3-4 2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用收音头做音源是运行成本最小的HiFi形式,虽然现在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不少,但得不到政府的投入,到了晚上只能靠拉广告(主要是野大夫的性病广告)来维持生计,倒不如以前只有一个调频立体声音乐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6-3-5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象老MARANTZ和STAX那样执着追求HI-FI终极境界的厂家,弄到后来多半是以卖掉甚至破产告终,CAV、BOSE之类倒是日见兴旺。这就是现实。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246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6-24 0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b没有那么贵

朋友前段时间买了一个国内频率的。28000买的30000处掉了。现在电台以放mp3为主。说是技术革新了。国外现在二手的收音头的行情也远远不如早几年了。现在收mcintosh的 mr系列酒很不错。67,71,73,78价格都不错。mr80贵些。但是不建议买。应为由版本问题。很多台还不如78来的好听。价格比较实惠的mr7X系列。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19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2-10-24
发表于 2007-6-25 1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6-5-8
QQ
发表于 2007-7-8 13: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这广播都是壮阳丰胸的广告,用几块钱的垃圾收音机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2842

帖子

23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8
注册时间
2002-11-29
发表于 2007-7-8 14: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ago 于 2006-2-22 14:33 发表
哎哟!原来试马兰士的收音头啊!
吾!日本仔的收音头不够强,要是买这种贵价货,我就会看欧洲货了

这个就很不错了吧!  


马兰士10B是马兰士卖给日本公司前的产品,也是导致马兰士破产的罪魁祸首。当年定价650美金(工业用型号定价710美金),1964-1970年期间共生产了6000台左右,现在二手价恐怕要6000美金以上……
马兰士红宝石SACD机+小罗解码器+天龙A110 SACD机+松下1500C黑胶机+REVOX B215卡座+中道600卡座+Hattor Audio无源前级+叶立8PB耳放+DENSEN B-300XS后级、金嗓子E270合并功放+AUDIOVECTOR MI-3、平均律AIRA音箱
线材:威马+威卓+银彩+超时空+天仙配+高度风+线世界+音乐丝带+德国蜂鸟+雅图+维尔特+狐狸糊涂+大佬线+live cable+AQ+XLO+NBS+JPS+Kondo+VIABLUE+SOMMER+LIQUID
耳机:HD800C+T1一代+240DF+W100+银乌+TH900紫色版+HE6 SE+DAN CLARK AUDIO STEALTH+ZMF VC+Audeze LCD24
耳塞:AURA+日轮+NSX MAX+turii钛+忽必烈+日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246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7-8 15: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年隼 于 2007-7-8 14:12 发表


马兰士10B是马兰士卖给日本公司前的产品,也是导致马兰士破产的罪魁祸首。当年定价650美金(工业用型号定价710美金),1964-1970年期间共生产了6000台左右,现在二手价恐怕要6000美金以上……


您在做梦!现在的fm质量让一些原来高价的机器卖不出好行情了.朋友买过一台大概是2万多点rm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5 15:35 , Processed in 0.070083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