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耳机俱乐部论坛 首页 评测 耳机 查看内容

DX50 个人手记及音乐器材搭配分享

2014-3-21 14:56| 发布者: 体验中心| 查看: 6053| 评论: 14|原作者: 刘嘉明

摘要: 前言:DX50上手已经有半年了,一直没有为这台机器写一篇自己的使用感受。但恰恰平时外出携带这台机器的次数是最多的。在充分煲机完成并把玩有好一段时间,并对这台机器的声音特点渐渐熟悉了之后,写下了以下的这篇文 ...
前言:
DX50上手已经有半年了,一直没有为这台机器写一篇自己的使用感受。但恰恰平时外出携带这台机器的次数是最多的。在充分煲机完成并把玩有好一段时间,并对这台机器的声音特点渐渐熟悉了之后,写下了以下的这篇文字。
下文中没有过多的器材比较,更多地只是分享感受和心得。以及交流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希望能够找到同样喜欢这些音乐的知音人,也期待大家进来分享并讨论有关DX50使用上的一些感受心得体会。谢谢大家!
正文:
PART【1】 新成员的到来……




记得2013年的夏天,在参加杨老师和雷音音频主办的活动上,和老人家交谈的时候聊到即将诞生的新便携播放器DX50,当时看到所谓样机,我是挺赞赏的,包括我的一位和我的一位好友,他对DX50的外观也很有爱。当天唯一的遗憾是,老人家居然拿了一台模板过来,其实就像手机店的手机样板那样,工程塑料一个。拿在手上也很结实,最重要的是,这次的这台播放器,比起之前的DX100外形更纤巧了,而且据老人家介绍,是可更换电池,这样使用起来更方便。虽然不知道声音如何,但看外形加上电池可拆卸这个方面,已经很有爱了。7月份的活动之后,一直留意着DX50的发布,幸运地,在9月初的上市时,成为了第一批的用户。

DX50到来的时候,其实也有点小郁闷,操作虽说比DX100快,但最早一批的DX50还是使用1.0.0版本的软件。所以,使用中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无缘无故就死机,连续按快进,跳跃地选三首歌,就死机,然后还发现是每次跳着选歌,播放完毕后,就还是跳回列表的第一首,不可以按照选歌后的顺序继续播放。这些BUG刚出现的时候,其实心情有点郁闷的,不过后来也理解了,毕竟一款机器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说,固件的更新修正,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所以,就只能强迫自己不选歌,直接顺序播放吧。一首一首听下来,发现大概播放到第七首,又死机了。后来发现原来我的活页夹里,有FLAC,APE还有WAV,这样互换了几次格式之后,会出现死机。好吧,回家,把文件归类,再重新把一些流行音乐删除。留下只有WAV的古典音乐。结果好多了,一张专辑下来,居然没有死机。当慢慢地摸透了DX50这个BUG的问题及出现的缘由,也就开始习惯了。所以从那次之后,我很少出现死机,直到升级固件的新版本出现。

DX50到手的头半个月,基本都是晚上插着充电同时播放。希望能让它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样无聊,但其实这个煲机过程,对于机器来说也是一个进入状态的过程,还是需要经历的。和我相似做法的朋友,估计也有一小部份。当然,白天的时候,是自然聆听的。没有刻意去煲机器。DX50给我的印象,算是我自己玩过的便携播放器里面比较好的一款,首先说外观,我是很有爱了。尤其那三颗醒目大方的按键,很吸引眼球,加上机身的线条感,简洁而朴实的线条,不过多修饰和造作,看着这个外观,让我不禁联想到Miniaudio的风格,的确和它的外观有一点关联。后盖在新机的时候有点紧,不易打开。反复开闭数次之后会有改善。电池是可以拆卸下来的,这样大大减轻了用户在机器电池寿命到达极限后,寄回返修的压力负担。再说,有些爱折腾的朋友,直接多买一块备用电池也是好事,随时可以更换。其它按键,如侧面的按键,设计还是比较隐蔽的,操作起来也挺方便,唯一让我想挑刺的是那个触屏,有点小了,像我这种手指较粗的人,有时候很容易误操作。这种触摸屏与按键式结合的机器其实挺实用的,既能简化个别常用功能键的排布,让机身按键更简洁,又能让个别有按键情结的朋友,比如我这类,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最后附上DX50的一些官方参数仅供参考:

常规参数:
*支持 24Bit 192KHz
*WM8740 解码芯片
*内置9V供电耳机放大器,
*2.31寸TFT (320X240)电容触摸屏
*支持24Bit 192KHz 同轴输出
*3.5mm 的耳机输出和线性输出(LO)
*面板三个按键 (倒回键,播放/暂停键,前进键)
*256级数字音量控制
*8GB内存
*最大支持2TB ,SDXC ,SDHC micro SD 卡
*播放格式:APE ,FLAC ,WAV, WMA , AAC, ALAC,OGG , MP3

*线性输出(LO)参数:
频率响应: 20Hz~20KHz +/- 0.2dB      
信噪比 : -109dB +/-3dB      
THD+ N(总谐波失真): 0.003%
输出电平: 1.5V rms (1kHz 0dB )

*耳机输出 (PO)参数:
频率响应(32欧姆负载):20Hz~20KHz +/-1dB   
THD + N(32欧姆负载):0.004%
输出电平:
1.2V (Low gain),
1.7V (Mid gain),
3.1V (High Gain)
信噪比(32欧姆负载):
103dB +/-3dB (Low gain),
106dB +/-3dB (Mid gain),
108dB +/-3dB (High Gain)
输出电阻: <0.5ohm

续航: 大约 14小时
充电时间::外接充电器 3小时,电脑USB 5.5小时
尺寸:64mm (W) x 100mm (L) x 17mm (H)
重量: 146g

从参数可以看出,随身听数字播放器,真正走向“随身”这个概念。当然了,除了MINIAUDIO,其实还有另外几家都分别在2013年的下半年推出了相应这个级别的产品。包括FiiO的X3,学林的iHiFi760,HiFiMan的HM601LE,HM700。这些产品的推出,都可以看到发烧国砖从高端发烧级,开始逐步关注入门发烧级的市场。这些随身国砖的的定位相当清晰,高性价比,便携,有相当素质,容易配搭耳塞等特点,都不难在它们身上发现。相对于发烧级别的国砖,它们的价位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基本都是在1200-1500这个区间。对于一些刚进入随身器材发烧世界的朋友来说,是不错的入门级选择。

PART【2】主观音质的分享……
简单地引述了DX50的由来之后,接下来的第二部份,我想分享一下,DX50的音质给我的个人印象与感觉。

DX50的售价是1399,在这个价格区间,其实提供烧友选择的国产播放器其实也有好几台。但遗憾我仅听过DX50和飞傲的X3。说实在,两台播放器给我的感觉都不错。DX50声音属于比较中性而耐听的一类,三频保持了Miniaudio一贯的风格不夸张,少渲染的特点。很多朋友在吐槽DX50高频延伸不好,低频量感偏多……也许每个人的感觉差异还是明显存在的,但至少我手上的这台DX50不会有以上网友说到的这些情况。我们先从三频去说起。

【一】低频:
(a)DX50的低频,在不同的增益下,呈现相对明显差异的声音,递增一下,低频的力度感,下潜以及量感都不怎么理想,即使是K3003这种超低阻耳塞,或者是一些16奥姆的便携耳塞,都会出现上述问题。低频偏软,刚性不足,量感少且低频下潜略欠,基本就是低增益下的不足。
(b)中档增益,低频有所改善,量感,力度感和质感都有提升,下潜变化不算大,但整体上低频的听感,乐感都有相对提升。一些超低阻耳塞可以考虑使用,但32奥姆以上的,其实可以考虑用高增益。
(c)最后,说说功耗相对较大的高增益,高增益能够更好地驾驭一些要求相对较高的音乐,低频方面,力度感,量感,质感都有增强,声音更神充气足,活生感更强,不再想低增益那般有气无力。但低频的下潜仍是DX50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不能说差,但算不上好,只能说再高增益下,低频下潜中规中矩,不至于像低增益时那般不济。

【二】中频:
(a)在我的感受里面,三个频段算是最佳的一个频段了。DX50即使在低增益下,中频仍有一定实力。有较佳的乐感,虽然密度感和穿透力都明显不济中增益,高增益档位上的效果,但相比起低频表现,DX50的中频还是不错了。同样的问题,声音偏软,略微显得单薄。结像清晰度一般。
(b)当你把档位调整到中增益时,会感觉到人声的凝聚会更好一点,结像力有所提升,中频的密度感也相对低增益时更强,质感上,声音更结实,形体感更逼真。这个提升,可以在调整合适自己的相同音量大小(非音量文件位)上感受得到。
(c)高增益获得的听感是,声音活生感更强烈,氛围感更佳,但更耗电。不过这个档位,一般可以推荐32奥姆以上的耳塞去使用,可以用“更淋漓尽致”去形容它与低增益之间人声或中频之间的差异性。密度感,穿透力,结像及质感等几方面,当然也比低频有明显提升了。

【三】高频
(a)很有朋友说DX50的高频不怎么好,但我不觉得这样,至少在中档增益和高档增益下,DX50的高频的实力还是有所交代的。而低增益下,的确是不太出彩。高频延伸一般,音色略微偏暗,基本不会感觉到刺激感和毛躁,细节尚可,但结像清晰度一般,声音偏软,略虚。尽管这样,但仍是比较耐听。
(b)中档增益下的高频,线条感相对于低增益时有所提升,当然这个是指推一般低阻便携耳塞(16-32奥姆),高频的延伸和结像都比低增益时增强了。风格依旧是直白,质朴而干净,刺激感极低,高频顺滑而耐听。
(c)高增益下的高频,驱动低阻便携耳塞时,声音基本不会有虚,软,飘等问题。延伸更到位,有一定穿透力。刺激感有所增加,锐度也有一定提升,结像清晰度,声音的线条感都比低增益,中增益时要好。可以说,对耳塞的发挥更好一些。

三频的分析基本到这里,从上面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建议尽可能使用中档增益或高档增益。这样更有利于耳塞的充分发挥。

接下来,讨论声场,空间感,声音分离度等硬素质,这里特别地选了中档增益去和大家讨论,而在试听分析的过程中,我用SONY的顶级动圈之作MDR-EX1000作为试听耳塞与大家分享DX50的硬素质。

DX50的声场秉承了Miniaudio的风格,虽然不是那种宽广深缀的声场,但横向和纵向声场都比较规整,不夸张,有一定的空间立体感。和一些注重横向的平面化的声场还是有区别的。听一些流行音乐,这个素质足够应付。就举MDR-EX1000为例,配搭DX50听流行音乐,声场不局促,空间感虽不太宽,但也不会有压抑感或头中效应等不适。乐曲里所有的乐器,基本能清楚地分辨出来,结像清晰,定位基本准确,人声的口型不算大,声音形体感适中。乐器的线条感不含糊。接下来,顺便简单地分享几首试听音乐。

因应器材的风格,这里先选择了几首流行音乐分享给大家,选来了两位自己很喜欢的歌手:华叔,学友的一些作品分享。纯为自己喜欢,但并不是什么录音高尚之类。

1. 刘德华 <美丽的回忆> (刘德华2009广东话专辑《希望.爱》)
整首乐曲下来,人声质感和密度都不错,声音的顺滑度在这个文件位的产品里面算是较好的一台了。记得之前写DX50的听感时候,和几台器材对比,DX50的中频都有不错的表现。这套组合下声音的厚度和感染力都不算太出彩。中频中性而带点质朴,不刺激,不突兀。很耐听。有人说EXK的声音薄而且齿音重,我个人认为,和器材搭配也有关系。比如和DX50配搭听这类流行音乐,中频的人声部份听感上不会薄。DX50的中频沉稳而有一定厚度,很适合听男声。中频的细节感在配搭EXK后,能很好的表现出来。高频锐度尚可,至少在这套组合听这首歌就是这种感觉。不过,话说回来,这首流行音乐又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高频?大家最关心的声场素质,这首流行录音声场只能算不过不失,不算狭窄,但也不见得宽广。没有头中效应,加上EXK本身声场就不错,所以这里表现出来的声场,算是规整而自然的。配乐和人声的分离度尚好。整体来说,没有过多精彩斑斓的情节,或者说达到所谓“毒”的地步,一首歌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可以继续安心静心地听下去。

2. 刘德华 <永远记得你> (刘德华精选1989 《永远…记得你》)
这首歌可能有点冷门,但如果喜欢华叔,是他的影迷歌迷的,应该会听过这首歌。歌词写得很好,但略带伤感。这首歌属于较老的录音,是80年代末的作品,估计那时候还是AAD格式的唱片呢。声音的刺激感很低,不过这首歌有个问题,低频稍稍偏硬了,鼓的下潜和量感都有限。后来试了一下别的播放器,也是如此。所以这些不足,和播放器关系不大了。还是人声部份最好听,有密度,有质感,咬字清晰,细节还原到位,最难得是中频齿音控制相当好的同时,又能保持较佳的清晰度和通透度。声场比刚才那首歌要宽松一点,虽然纵深感仍旧是流行录音的级别,但横向做得不错。人声的距离感适中,不太贴耳,但又不会后缩。口型适中。空间感会比前一首歌好些,另外一提的是,我这里选的这首歌录音电平很低,是EMI出品的老唱片了,日本版。背景漆黑度较上一首音乐好。配乐,乐器的分离度也不错,录音素质在上一首音乐之上。

3. 张学友<爱如潮水> (《2004活出生命演唱会》)
听完两首一直的偶像-华叔的作品,接下来分享的是歌神学友的一首翻唱经典,这首歌收录在2004年的学友活出生命演唱会,是一首现场的录音。现场录音对器材的要求比一般商业唱片高。大家都理解,录音室录制所出来的声场,和演唱会录制所出来的声场,差别会比较明显。于此同时,这类音乐对器材的声场素质要求也相对高些。好的器材,能相对真实地还原演唱会或音乐会的录音声场之素质,有较佳的临场感。但如果一般的随身系统,听现场录音,往往就会觉得声场有点伸展不开,明明是演唱会的舞台,为何会空间缩小了。DX50这首歌的表现,在直推EXK的情况下,不算太理想,声场略微偏窄,虽未至于说声场打不开,但两端的宽度不算太好,以致听感上略为局促。人声的距离感略偏近,这个应该和录音也有点关系了。乐器的定位,结像所体现出来的空间感有点窄。整体的表现不如上一首音乐。

三首音乐过后,给我的感觉是DX50播放很多流行录音其实都不错的。听女声,只要不是那种莎拉及王菲之类的女音,应该是不会有啥问题了。如果听莎拉,王菲这种清,净,柔为特点的女声,可以配一款人声通透度和中高频相对明亮的耳机,会较为适合。整体上,DX50的声场,空间感,结像力等硬素质,在这个级别上,是不错的。不要和顶级的发烧国砖去比较,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必太过苛求,因为它的市场定位就在那里。选择它更多的看中是实用。以及面面俱到,而且便携性,电池续航,音质,器材搭配等能达到较佳的平衡。这才是它们出现的目的和意义。


PART【3】器材搭配分享……
DX50,作为一款定位在1500级别的便携播放器,  优势在于其体积相对小巧,这是DX100,C4等体积庞大的国砖所不具有的,而且音质也能适应普通烧友户外使用的需要。直推也能出一定素质的声音。离随身发烧级有距离,但又比随身入门级(500-800)这个价位的播放器好。针对不同需求的发烧友及爱好者,这里分享我的一些配搭见解:

1. 捆绑党:
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只用LINE OUT,所以这些朋友需要为自己的DX50配备一只便携耳放。DX50的译码部份是用威胜公司WM8740做译码芯片。有不错的素质。找一只合适自己口味的耳放是必要之选。我手上耳放不多,现在的主力耳放有两只,一台是森韵的PX-M1,另外一台是性价比很高的FiiO E12。PX-M1属于比较平衡耐听的风格,口味中性偏,三频均衡,设计小巧。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充足电的PX-M1你平均每天听5个小时的状态也足够熬两周基本没压力。而FiiO的这台E12,同样不是浓汤型的产品,虽然声音的细腻度不算达到极致的概念,但胜在耐听,声场不算宽,有不错的包围感。最难得的是与好几款动铁耳塞配合都有不错的效果。实际使用上,也是一款平衡而质朴的耳扩。最大优势在于它有很高的性价比,而且外观简洁朴素,不花哨。当然了,这两款耳放,算是比较百搭的产品,没有说特定针对那款耳机,对器材也不怎么挑,所以这里推荐并分享给大家。

2. 超级捆绑党:
何谓“超级”当然是折腾到尽头的那种了。大家应该会留意到DX50机子头顶上的那个输出孔吧?同轴输出。虽然有些朋友会微词这不是标准的同轴输出。但依旧难以阻挡某些喜欢弄个便携式解碼朋友的步调。一根3.5mm对RCA的同轴线,加上一台便携解碼,再外加一个便携耳扩,三件套是这样实现的。虽然这些玩法是小众行为。但依旧会有那么一小众群体为自己而活着。其实发烧这东西,有时候只要自己喜欢就无所谓了,别太过介意别人如何看待。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烧唱片也好,器材也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目前,市场上提供选择的便携解碼其实不算太多,比起便携耳放明显少。近一两年声名大噪的SONY PHA系列已经推出了第二代。功能和音质均比第一代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价格相对会比国内产品高。在外观设计出色,品牌知名度较高等因素影响下,SONY的这个系列产品,还是赢得不少高烧朋友的青睐,至少有不少有条件的烧友愿意为它买单,担任这个吃螃蟹的角色。另外,在国产品牌里面,乂度科技的XP-1与SONY PHA系列的功能类似,均可以译码耳放两用。而市场售价,乂度科技的这款XP-1会相对实惠。另外,作为纯便携译码,无耳放功能的产品里面,Miniaudio自家的便携解碼DB2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采用了双WM8740译码芯片结构,拥有高解析力和强悍的硬素质,令到DB2成为了一台实力派悍将。

3. 直推党:
相信大部份购买DX50的朋友,应该很多人都会作出这个选择---直推上路,而作为DX50这个级别的数字播放器,其市场定位,本来也是针对这类人群。有一定的素质,较佳的乐感,适合通俗类乐曲的播放,能较佳地配合低阻便携耳塞发挥,并输出良好的声音效果,这就是1500这个档位的小国砖的使命。当然,DX50也不例外。能完成这个使命,就必然会赢得直推党的青睐。大家都能理解,直推声音很难达到极致的层面,但在户外使用相对方便,权衡之后,烧迷们都愿意接受一个在声音素质与便携性之间取得理想平衡的播放器。接下来就是配一款适合自己的耳塞。如何取舍往往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听音口味。值得欣慰的是,作为以直推为主去定位的播放器群当中,DX50算是属于比较百搭的音源。对声音的渲染度不重,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习惯以及偏好的音乐类型,放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耳塞产品。但这里建议大家尽量使用阻抗不超出32奥姆的低阻耳塞。高阻耳塞不利于直推。市面上耳塞品种众多,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耳塞呢?当你把音源定下来了,可以根据你的音源声音风格的特点去斟酌,而品牌里面,每一家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同一个品牌,不同的产品型号,定位不一样,同样有着产品自己所独有擅长之处。选择时,还要结合自己听音习惯和所喜好的音乐类型去选择。舒尔,西石等美国动铁耳塞品牌,旗舰产品都有相当素质,但这两家的顶级型号,中频段都不错,细节出色,人声表现可圈可点,声音有相当的韵味。音特美的ER4P则属于质感良好,密度感出色,但声音略偏薄的风格,配DX50听女声作品不错。但如果听蔡姐姐之类的,或者就稍微嫌薄了一点。如果喜欢听小编之类的,这里推荐一款平衡且杂食的耳塞,XBA-30,这款耳塞,有素质,听感也过得去。最难能可贵的是,价格相对亲民。但由于定位在次顶级的位置,所以被注意到的机率不高。但如果喜欢杂食类的朋友,大可找地方去试听一下。最后说明一下,其实DX50开到高增益,去驱动一些32奥姆以内的低阻便携耳机,同样可以玩一番。至于能否尽兴,就要看自己了。SONY MDR-1R是听流行八音盒人声作品不错的选择。喜欢流行类通俗音乐的你,在拥有DX50之后。MDR-1R也可以纳入考虑范凑。


PART【4】音乐聆赏分享……
既然说到搭配问题,那就让这个第四部份,接得上上一部份的话题,我们继续耳塞搭配的讨论,这里分享一下我手上几款耳塞搭配DX50的表现,而下面的两个部份,其中古典音乐分享部份,个别音乐会分为直接驱动或耳放搭配的听感。

按照自己的听音习惯,选了以下一些音乐分享给大家。
第一组:
1. 比才《阿莱城姑娘》-小步舞曲 (DECCA版)
2. 苏佩《轻骑兵序曲》          (飞利浦-水星版)
3. 弗朗茨-莱哈尔《风流的寡妇》 (BMG LIVE版)
4. 约翰-施特劳斯《Banditen Galop,Op.378》 (TELARC 红衫仔)

第二组:
1. <同学会>      (张震岳《这个下午很无聊》魔岩唱片TW)
2.<矜持>        (王菲《天空》新艺宝SACD首版)
3. <相识非偶然>  (谭咏麟《谭咏麟精选1985》宝丽金唱片HK)

配搭耳塞:


*
XBA-30 (SONY)


A81 (飞朵)

R40 (丽声)

ER4B (Etymotic)
热门文章推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almark 2014-3-21 08:35
沙发,看来推不了大耳机
引用 salt 2014-3-21 13:06
我拿DX50来直插LCD2,也能推得有声有色。DX50是一台平衡,或者说,中庸的播放器。
引用 曾经是九段 2014-3-21 13:08
嘉明兄好文,点赞!
引用 刘嘉明 2014-3-21 13:11
谢谢楼上两位的回复。DX50定位在这个级别,声音和产品的完成度都是入门级别随身数字播放器里面不错的一款。
引用 jianghuayintiao 2014-3-21 13:59
刘版辛苦啊,写的也忒长了。。。。。希望以后写个d100的长文看看。另外,你那个exk的海绵套哪里有卖?可否方便给个链接?
引用 刘嘉明 2014-3-21 14:15
jianghuayintiao 发表于 2014-3-21 13:59
刘版辛苦啊,写的也忒长了。。。。。希望以后写个d100的长文看看。另外,你那个exk的海绵套哪里有卖?可否方 ...

谢谢支持。
海绵套是以前公司的耳机部门的同事给我的。是一家供应商的样品。
D100我手上没有样机。没法分享。
引用 zxg10 2014-3-21 17:06
不知道和我的njbzen相比怎么样
引用 zxg10 2014-3-21 17:58
楼主,dx50和njbzen相比如何?
引用 刘嘉明 2014-3-21 21:54
没比较过。
引用 dunpang 2014-3-21 22:14
好长
引用 wrj0828 2014-3-22 11:10
看着不错,不知道配IE80如何
引用 m4a1m203 2014-3-22 20:40
规律一条:有一种枪文叫——针对低档器材的长篇详尽评测  
引用 刘嘉明 2014-3-22 22:37
m4a1m203 发表于 2014-3-22 20:40
规律一条:有一种枪文叫——针对低档器材的长篇详尽评测

去玩好你的器材吧,没有证据就别在这里乱嚷。和一些无脑黑一个德行!口头警告一次。
引用 zergrj@163.com 2014-4-25 09:34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我去年11月入的dx50 可是一直没好好听 失败啊
今天重拾
先用艾丽斯m1听听学友和Beyond的

查看全部评论(14)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5 23:34 , Processed in 0.08013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