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donthuang

[耳机] AVguide T1 review(追加HD800/PS1000 review)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5-22 14: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沉迷 于 2010-5-22 13:47 发表
没推好时,低频中段是有点结块或者说化不很开的意思同时,请教蜜蜂,对比300小时T1的低频量感能赶上煲开的990么



确实从没听过玩到很转的990,沉迷兄何时让俺蹭听一下。

小弟300小时的t1的低频量感应该和990比要略少一些(没直接对比过),但表现好很多,随心所欲。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0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0-5-12
发表于 2010-5-22 14: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器材和毒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554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0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翻自AVguide Tom Martin寫的HD800評論

http://www.avguide.com/review/pl ... r-hd-800-headphones

會打這篇的理由,一是無聊,一是HD800的確是很有趣的,充滿話題的耳機

這樣講吧,不管是身為T1還是PSK的支持者,或多或少都會涉入關於HD800的討論或者爭議

還是一樣,我很懶,很多段落只會大概抓個意思,不會嚴格忠實地對譯

中性的藝術:Sennheiser HD800

森海賽爾有點像它的德國同胞BMW和BENZ,生產的耳機並不是最通行的,也不是特殊的,但是它的耳機有著扎實、強固的聲學設計方面基礎。

當這家公司嘗試挑戰最頂級價格帶的耳機時(開價1399美金),也引起了廣泛的注目。

森海賽爾對"所能做出的最好耳機"此挑戰的正面回應就是HD800,這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型號名和森海賽爾投入的研發力量並不相應,HD800並不只是"好一點的"HD650(森海之前的旗艦,也是不少評論者的參考耳機),HD800是對耳機的重新定義。

在HD800上,森海賽爾重新檢討了以往耳機的設計,第一個根本的改變是
耳機單體的尺寸相較於以往明顯大的多,較大的單體能發出失真更少的低頻,不只如此

森海賽爾的目標實際上是放在降低能發出頻段(14hz到44khz -3dB 或6hz到51khz -10dB)內的所有失真。

第二個主要的革新是單體並不正對耳朵。

因為人耳是透過聲波傳入耳朵時輕微的時間延遲,而有了空間的感覺,
所以森海賽爾斜置了HD800的單體以強化這種(耳機的)空間感。
森海賽爾也致力於透過研發特殊的耳罩材質,與輕量化的堅固塑料外殼以強化舒適度

上述這些都是對"追求極致"的積極嘗試。


概括要點

可以考慮購入的情況:喜歡滑順、中性、清澈不刺激聲音的人,如果你之前擁有過、並且喜歡森海賽爾之前的高階型號,希望能夠在頻段兩端更多些延伸,
HD800是上上之選。

可以再觀望的情況:
喜歡栩栩如生的聲音、豐厚的低頻段,或者是追求最頂級的透明感的人。

評分(相較於類似價位耳機)

音色平衡:9
透明度:9
動態:8
舒適度:8
靈敏度:7
物有所值:8

p.s. 這裡用詞上遇到了一些問題,我把transparency翻成透明感,意指一種
聲音"沒有隔層紗或隔層窗戶"的感覺,而把Clarity翻成透明度,意指清楚明瞭的程度,先這樣處理,有問題再慢慢討論

聲音特性:

十分肯定森海賽爾一定花了很長的時間盡量取消掉HD800的特定聲音性格
(透過減少音染的手段),也讓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搞清楚狀況。

像是一開始我以為HD800在低音的平衡上,是屬於"輕"的一邊(實際上是的,
但是沒有當初估計的那麼極端,很不明顯),但是隨著聆聽的時間越來越久,
我發現它的低頻相當優秀,下潛極深,而且有著足夠的包圍感。
同樣的,雖然你不會馬上就有像是某些頂級耳機那樣"麥克風直出"的感覺
但是HD800並不欠缺高頻延伸,而且高頻與中頻有著洽當的平衡。

當各頻段平衡協調到一個地步時,這樣的聲音通常需要花上數個禮拜的時間
才能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當下往往只覺得平淡。這就是HD800的實際情況。

隨著持續的使用,你會越來越察覺到其他耳機的"不對勁",先不論喜歡或討厭,這些耳機(相較於HD800)就是顯得不對勁。上面講的這些,的確是對HD800的大大稱讚。

p.s.我姑且稱之為這是"HD800症候群" XD

所以HD800有著公認的"中性"頻段平衡,它的"透明度"是透過壓低失真而取得
的真正清楚的聲音,而非透過各種調音讓耳機"聽起來很乾淨"

我們現在談的是"優點",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認為這很好,有人會愛上這些點
,但也會有人無動於衷,下面會再討論這個問題。


HD800的低頻稍微的鬆軟,你不會聽到現場那樣激烈的bass旋律或者大鼓衝擊力,我想一定會有某些人希望低頻更多一些,以彌補耳機先天缺乏的、現場那樣的體感衝擊力。


我認為HD800比一些頂級耳機更自然、更不"解析",特別是它又有著相當優秀、極少瑕疵的高頻表現,這真的很棒。HD800在中高頻部份似乎有點小凹陷,導致動態有點柔化,高頻段延伸極盡,而且比大多數耳機還來得滑順,
以絕對中性的標準而言,HD800的高頻偏暖一些

p.s.  我真的不清楚高頻怎麼去分冷暖.....

此外,在特定一些情況,人聲聽起來有點利,並不是那麼純淨
(有可能是HD800反映了訊源的問題,但我覺得其他耳機應該也會反映這個現象)


相較於其他耳機或者大多數喇叭,HD800似乎把每個樂器更加擴散,我猜這是因為HD800獨特的聲學處理,這種瀰漫得更開的聲音對一些人是特別有吸引力的,也改善了無可避免的既有高頻瑕疵

p.s.這邊可能是指這種"擴散的聲音"對一些錄音中的高頻瑕疵比較寬容?


接下來的問題是: HD800有沒有營造出了一個有"音場"的空間感?(森海賽爾宣稱大多數耳機在這方面是有問題的)

簡單一句話:並沒有,相較於其他傳統耳機,HD800並沒有把樂手/舞台拉得有多"前面",而且和一般耳擴搭配的前提下,還是欠缺正常聆聽時聲音左右互饋的感覺。

請不要誤會,HD800在這方面並不會比其他耳機差,事實上我認為它提供了相較於其他耳機而言,更接近樂器在真實空間中發聲存在感的聲音,而這是很重要的進步。

然而這些樂器還是在你的左右兩邊耳朵響,音場並不像真的(樂手們定位在你的正前方,往左右兩側延伸開來),跟其他的耳機一樣,HD800的結像既不像真的,也不像喇叭。

上面這些看起來像是"先禮後兵",先敷衍的誇獎兩句,再去重重的批評,然而我的用意並非如此,上面講得那些主要是希望講清楚HD800這耳機的性格,並且在耳機這個範圍內,以一個較普遍的中性概念加以審視。大多數耳機有著各式各樣,相當明顯的瑕疵,而如果我們誠懇地來看HD800這耳機,森海賽爾的確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處理這些問題

這使得HD800成為了非常特別的一附耳機,而實際上在描述HD800的性格時,似乎也是在刻意的去吹毛求疵

因為HD800的缺點實在是相當少,我的同事Alan Sircom在本刊姊妹誌,英國的HiFI+上評論時,也迷上了HD800,讓HD800和那些開價25000美金喇叭去比較,可以讓你知道Alan Sircom有多麼愛這支耳機

我蠻喜歡這支這隻耳機的,但還沒有真正愛上它,我相信面對HD800自身的一些缺陷,能夠再做的恐怕也不多了,然而以我對"耳機"的要求來看,HD800還有一些距離。

我希望耳機能提供另外一種聆聽的體驗,我希望在耳機上聽到那些在喇叭上聽的不是那麼清楚的東西,這一部分是因為我認為耳機系統作不到傳統喇叭系統能夠作到的那種"虛擬的真實",而且我希望能從耳機的聆聽中得到一種特定的活生感覺,來彌補耳機先天上的不足。

一些人認為"活生"就是特定的染色,也許吧?但是稱某個事物是"染色"的同時,也是指有某個合理的,但是任意的"正確"在。然而我只知道現場音樂是活生的,是逼真的。

至少在我搭配的幾個耳擴下(主要是Luxman P200和PS Audio GCHA),HD800聽起來並不"活生",這點讓我對HD800的觀感就只停在"喜歡"的一線上。

我也試過用Woo Audio WA22的試作機("管"的成份多於"石"的成份,有著可切換的輸出阻抗)去推,WA22的確讓HD800的活生感提高了一截,主要是因為讓中頻色調的對比度更高,而且副作用極小----如果有的話。

上文提到的大部分瑕疵還是在,整體而言變得比較不明顯。這讓我真的真的很"喜歡"HD800,它是這麼的棒,讓我能很愉快的度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具體音樂聆聽例子

“Cheek to Cheek”,Eva Cassidy那張超級棒的Live at Blues Alley專輯的開頭曲
(Blix Stree發行)能夠讓你明白HD800很多方面的特點,首先是所有的樂器:
從貝斯到鈸,在一個洽當的平衡下被很好的重現了(很多耳機作不到這點),
二、透過麥克風,Eva Cassidy的嗓音有些非常微弱的氣音,HD800讓人信服的重現了這點,這是好事,因為按照以前聆聽這張CD的經驗,這種氣音是錄音中本來就有的

一些把人聲邊緣柔化太多的耳機會讓錄音大部分的細節聽起來單調而模糊,
反而言之,一些過於銳化EVE聲音的耳機,會讓大多數的爛錄音都無法入耳
所幸HD800在這點上拿捏到了一個"正好"的平衡點

HD800在“Cheek to Cheek”這首歌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略為瀰漫開來的聲音

使得整首曲子的節奏不會過於僵化,你仍能把任何事物都聽得清清楚楚。
當演奏進入高潮時,雖然節奏速度感覺有所保留,樂器周遭仍有股相當好的氛圍感。

舒適度/配件
沒有兩個人的頭型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你的體驗可能會有所差異。
我喜歡耳罩式耳機,而我認為HD800是耳罩式耳機中特別舒適的,能長期配戴

alcantara材質的耳罩相當的棒,側壓有點高,但是因為耳罩實在相當大,使得壓力被很好地分散了。

小結

一個相當優秀的耳機,HD800將會吸引那些追求足夠滑順、平衡,又不犧牲透明度的聲音的人


Sennheiser HD 800: Another View,
http://www.avguide.com/forums/sennheiser-hd-800-another-view
此評論再加筆的版本,可以在討論區找到(感謝這裡的一些討論)

p.s. 在上文連結中,Tom Martin直接把本篇評論的草稿刊出來,補充了一些
本文沒提到的細節,但是我已經沒力氣了....

另外的評論和意見可以在Ask It: Sennheiser HD 800
http://www.avguide.com/forums/as ... -hd-800-controversy
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989

帖子

24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6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5-26 1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LZ精彩的分享
按住那颗驿动的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554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上文的"透明度"換成"通透",意思上會比較精確
......當初沒有很好地去考慮到這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989

帖子

24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6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5-26 14: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LZ认真的态度:D
按住那颗驿动的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554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4: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務實的去看各耳機的優缺點,我想會比一面倒的稱揚或批評來得更有價值。

會把這些文章翻出來的原因,也是因為有感於目前還沒有比較全面的,針對T1和HD800的中文評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6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7-6-17
发表于 2010-5-26 16: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2554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2: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無三不成禮,下次再做這種傻事應該是就是AKG新旗艦評論出來的時候了

同系列第三彈,就不多交待"免責聲明"(笑)了



穠纖合度的旗艦:Grado PS1000 評論

最近我為Playback線上雜誌評論了Grado SR325is,並且認為這是相當好的耳機。而Grado將他家最頂級的耳機PS1000送評時,我不由得興奮了起來。一想到Grado在300美元價位帶的傑出表現,我很好奇以五倍的價錢為前提,他們能夠提供怎麼樣的表現。

就像Grado的其他耳機,PS1000是個開放式耳機,所以並不適合在飛機上或者辦公室使用,然而一些人也堅持開放式耳機的聲音更加自然。

在技術上而言,PS1000看起來相當單純。這種樸實的器材大多也有著讓人信服的準確性

Grado在單體的外殼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由裡面一塊桃心木殼和外面一塊硬質鋁材外框
結合而成。稱其為"外框"實際上並不洽當,因為這"塊"金屬已經和冰雹差不多大小了

而Grado也宣稱他們仔細的調校過單體背後空氣腔的形狀,以把暫態失真降到最低,我們稍後會再談到這點。最後,PS1000用了新型的、純度極高的銅材在音圈和耳機線上。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由一家實用至上的廠商所製造的耳機,外表樸實,價錢卻是頂級水準

這樣的耳機相較於森海、超爽那些最高階的耳機,甚至是Grado自家的耳機而言如何,下文分曉。

概括要點

可以考慮購入的情況:你想要一副有著優秀透明感和音調平衡的耳機,而不要有那些強調透明感的耳機常見的發衝發利的毛病。

可以再考量的情況:絕對的動態衝擊力是首要考量的人,或者使用耳機的環境有著隔音的需求

評分(相較於類似價位耳機)


音調平衡:9

通透程度:9.5

動態:9.0

舒適度/配戴感:9.0

靈敏度:9

物有所值:9.0



聲音性格

讓我們先來討論那些讓PS1000真正能夠和那些最好的耳機互相競爭的要素,因為這真的是一隻非常好的耳機。它並不完美(又有哪隻耳機是完美的?),而本文也會有所批評。所以我希望確定讀者能先瞭解Grado作到了什麼,而這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大部分耳機的高頻是軟肋,如果你看過那些特定的人耳等化曲線的話
(那些在聽覺心理學上"很平坦"、"很平衡"、"很精確"的曲線),你會發現它實際上
並不平直,而且在高頻段有著相當劇烈的起伏,雖然我並不是耳機設計師,但我猜
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容易去貼近或符合那些等化曲線,而我也認為那些等化曲線實際上
是過時的、並不是那麼"對"。不談那些具體的測量結果,以一個音響評論者的立場來看
,我可以說幾乎沒有幾個耳機能真正的去符合那些等化曲線。

Grado PS1000的高頻段是我目前聽過最"對"的,意思是

首先.高頻段聽起來很平衡,PS1000有著和中頻段銜接一致的高頻(以現場為基準),這很好,不過這是我對高頻段要求中最容易作到的一點。

接下來.最好的高頻在整個頻段都要相當地均勻一致,大部分耳機就是這裡出了毛病,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不是突出就是凹陷。可能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察覺到這點,因為一些單體的共振頻段實際上很窄,大部分的音樂都可能都沒有這段(或者是在混音過程中
丟失了),好吧,各位看官,我要說PS1000在這點上問題比較少,
相對於我聽過的其他耳機而言。在各種唱片的檢驗下,高頻段很乾淨,各種樂器音質上的表現也過關,意思是:各種高音域樂器聽起來就像它本來是的那樣,上面那些聽起來簡單,實際不然。

最後,高頻段應該要清楚,動態良好,PS1000在這點也過關了,發出了失真相當低的高頻。你大概會馬上注意到PS1000那個非常棒的樂器分離度,無沙無塵,乾乾淨淨。

相對動態也相當得好,能夠毫不費力聽清楚樂器與人聲的餘音。

要特別提的一點是:大部分不是最先進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可能會有高頻方面的毛病,主要是暫態。我不確定PS1000在這方面的容許度為何,是否會因而發出那種"亮成一團"的頻段,也不明白為何這些DAC就像跟少數耳機犯衝一樣,但是建議你最好事先確認一下這點,你可能會因為這些DAC而對PS1000的高頻有著截然相反的評價。

PS1000在高頻的優點也能套用在中頻段上,樂器分離度和音質也是相當好。一個指標是你幾乎察覺不出中頻和高頻有任何的不連續感。雖然大部分耳機只是一個全音域單體,沒有分音器之類的東西,但是這並無助他們在各頻段表現的不一致,PS1000則否。

當談到絕對動態時,我們實際上也正在討論PS1000表現很好,但不是最好的那一面。PS1000在表現管弦樂齊奏和電吉他時完全不會有混亂之感,但是這種保守的呈現手法,一方面也使得它不是那麼能夠捕捉到真實樂器該有的衝擊力,我用過兩台很喜歡的耳擴
去推PS1000,發現純管機的Woo Audio WA22表現遠勝另外一台,因為它拉開了更多一點的動態範圍,優秀的器材對這點有很大的影響。

承上,我認為從中頻到低頻的過渡,以及低頻段的表現是PS1000的弱點,如果不是主因至少也有部份原因是因為我認為它在絕對動態方面的表現不是那麼的完美。Grado為PS1000營造出一種略偏暖的低音平衡,與其說精確,不如說富於音樂性。

低音樂器的臨場感、存在感和交融感聽起來都是對的,但是低頻聽起來有點拖,就好像是這個區域有一些共振在,或者是低頻上段有某個凹陷,如果你很在意低頻段的細節,那PS1000可能不合你的胃口。

最後,如果讀過以前的評論就會瞭解,耳機整體的活生感是我的首要考量之一,那是一種耳機如何讓音樂聽起來更有張力、更逼真的能力。得益於它優秀的相對動態與條理分明的梳理細節能力,PS1000這方面表現相當好。它並沒有像一些耳機那樣龐大的衝擊力或緊湊的靈敏聲音,所以並不像一些對手那樣"爽",不過PS1000的透明感營造了一種對大多數人而言,能真正抓住音樂神髓的真實感。

具體音樂試聽


Alison Krauss and Union Station的曲子"Stay"中,Alison的聲音是相當亮的,有時會導致某些耳機出現尖銳的唇齒聲問題,但是PS1000在這裡讓人佩服的清澈純淨。

至於PS1000的樂器分離度優勢,用Rodrigo Y Gabriela版的Stairway to Heaven最能表現,在慢速的前奏之後,有許多速度飛快的木吉他合奏,每根弦你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PS1000在這首曲子的表現優秀得讓我忍不住又重複聽了一遍

Forget About it專輯中的曲子"Maybe"有個大鼓,力道是驚人的強和明確,至少能達到耳機能作到的極限(當然受限於耳機的性能,作不到絕對程度的那種體感衝擊力),一些耳機能作到像是在一個大廳中敲擊大鼓的感覺,然而Grado並沒有把鼓聲傳播的感覺
處理的十分好,而下潛和力道離真實情況都還有段距離。

在The White Stripes album of the same name專輯中的"Icky Thump"曲子中響鼓和低音提琴的組合聽起來衰減有點過,導致聽起來是"敲" 多過於"打",不是針對Grado,但是Jack White實際上是在"打",甚至是在"搥"

對抗性的比較

Sennheiser HD 800作為最明顯的正面競爭對手,PS1000和HD800有些決定性的不同點

HD800在中高頻段較為精確,而PS1000在中低頻段的形體感似乎是比較自然的

HD800稍亮於PS1000,差異很小

PS1000有著比現場,或者略為緊縮的HD800更為豐富的低頻中段

HD800的低頻下潛更深

PS1000有著更滑順,更多細節的高頻

PS1000有著稍微柔化,或者阻尼更重的聲音,對爛錄音也更為寬容(實際上這是兩個耳機共同的強項)

舒適度/配件
PS1000的耳罩超大,夾力很輕,雖然很重,但我認為就算長時間使用也很舒服,使用很長的時間可能會加重這種沈重的感覺,如果你的頭動來動去,那個重量也可能使PS1000戴起來不是那麼穩

PS1000的耳機線長一米,標準耳機端子,附延長線

小結
Grado PS1000是個平衡十分良好的耳機,能抓住音樂的細節和精妙之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0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5-9
发表于 2010-5-28 0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nthuang 于 2010-5-21 03:05 发表
八面玲瓏,十項全能---- Beyerdynamic Tesla 1


Beyerdynamic最近推出了一副頂級耳機T1,Tesla 1,我們在CES2010上
試聽後覺得有很大的潛力,不假思索地聯絡了beyerdynamic的人員,希望能提供
一副耳機評論。我 ...


这篇听感写的很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989

帖子

24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6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5-28 08: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T1实力确实很强大,努力煲机中......
按住那颗驿动的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5 16:51 , Processed in 0.09502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