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6 0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翻自AVguide Tom Martin寫的HD800評論
http://www.avguide.com/review/pl ... r-hd-800-headphones
會打這篇的理由,一是無聊,一是HD800的確是很有趣的,充滿話題的耳機
這樣講吧,不管是身為T1還是PSK的支持者,或多或少都會涉入關於HD800的討論或者爭議
還是一樣,我很懶,很多段落只會大概抓個意思,不會嚴格忠實地對譯
中性的藝術:Sennheiser HD800
森海賽爾有點像它的德國同胞BMW和BENZ,生產的耳機並不是最通行的,也不是特殊的,但是它的耳機有著扎實、強固的聲學設計方面基礎。
當這家公司嘗試挑戰最頂級價格帶的耳機時(開價1399美金),也引起了廣泛的注目。
森海賽爾對"所能做出的最好耳機"此挑戰的正面回應就是HD800,這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型號名和森海賽爾投入的研發力量並不相應,HD800並不只是"好一點的"HD650(森海之前的旗艦,也是不少評論者的參考耳機),HD800是對耳機的重新定義。
在HD800上,森海賽爾重新檢討了以往耳機的設計,第一個根本的改變是
耳機單體的尺寸相較於以往明顯大的多,較大的單體能發出失真更少的低頻,不只如此
森海賽爾的目標實際上是放在降低能發出頻段(14hz到44khz -3dB 或6hz到51khz -10dB)內的所有失真。
第二個主要的革新是單體並不正對耳朵。
因為人耳是透過聲波傳入耳朵時輕微的時間延遲,而有了空間的感覺,
所以森海賽爾斜置了HD800的單體以強化這種(耳機的)空間感。
森海賽爾也致力於透過研發特殊的耳罩材質,與輕量化的堅固塑料外殼以強化舒適度
上述這些都是對"追求極致"的積極嘗試。
概括要點
可以考慮購入的情況:喜歡滑順、中性、清澈不刺激聲音的人,如果你之前擁有過、並且喜歡森海賽爾之前的高階型號,希望能夠在頻段兩端更多些延伸,
HD800是上上之選。
可以再觀望的情況:
喜歡栩栩如生的聲音、豐厚的低頻段,或者是追求最頂級的透明感的人。
評分(相較於類似價位耳機)
音色平衡:9
透明度:9
動態:8
舒適度:8
靈敏度:7
物有所值:8
p.s. 這裡用詞上遇到了一些問題,我把transparency翻成透明感,意指一種
聲音"沒有隔層紗或隔層窗戶"的感覺,而把Clarity翻成透明度,意指清楚明瞭的程度,先這樣處理,有問題再慢慢討論
聲音特性:
十分肯定森海賽爾一定花了很長的時間盡量取消掉HD800的特定聲音性格
(透過減少音染的手段),也讓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搞清楚狀況。
像是一開始我以為HD800在低音的平衡上,是屬於"輕"的一邊(實際上是的,
但是沒有當初估計的那麼極端,很不明顯),但是隨著聆聽的時間越來越久,
我發現它的低頻相當優秀,下潛極深,而且有著足夠的包圍感。
同樣的,雖然你不會馬上就有像是某些頂級耳機那樣"麥克風直出"的感覺
但是HD800並不欠缺高頻延伸,而且高頻與中頻有著洽當的平衡。
當各頻段平衡協調到一個地步時,這樣的聲音通常需要花上數個禮拜的時間
才能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當下往往只覺得平淡。這就是HD800的實際情況。
隨著持續的使用,你會越來越察覺到其他耳機的"不對勁",先不論喜歡或討厭,這些耳機(相較於HD800)就是顯得不對勁。上面講的這些,的確是對HD800的大大稱讚。
p.s.我姑且稱之為這是"HD800症候群" XD
所以HD800有著公認的"中性"頻段平衡,它的"透明度"是透過壓低失真而取得
的真正清楚的聲音,而非透過各種調音讓耳機"聽起來很乾淨"
我們現在談的是"優點",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認為這很好,有人會愛上這些點
,但也會有人無動於衷,下面會再討論這個問題。
HD800的低頻稍微的鬆軟,你不會聽到現場那樣激烈的bass旋律或者大鼓衝擊力,我想一定會有某些人希望低頻更多一些,以彌補耳機先天缺乏的、現場那樣的體感衝擊力。
我認為HD800比一些頂級耳機更自然、更不"解析",特別是它又有著相當優秀、極少瑕疵的高頻表現,這真的很棒。HD800在中高頻部份似乎有點小凹陷,導致動態有點柔化,高頻段延伸極盡,而且比大多數耳機還來得滑順,
以絕對中性的標準而言,HD800的高頻偏暖一些
p.s. 我真的不清楚高頻怎麼去分冷暖.....
此外,在特定一些情況,人聲聽起來有點利,並不是那麼純淨
(有可能是HD800反映了訊源的問題,但我覺得其他耳機應該也會反映這個現象)
相較於其他耳機或者大多數喇叭,HD800似乎把每個樂器更加擴散,我猜這是因為HD800獨特的聲學處理,這種瀰漫得更開的聲音對一些人是特別有吸引力的,也改善了無可避免的既有高頻瑕疵
p.s.這邊可能是指這種"擴散的聲音"對一些錄音中的高頻瑕疵比較寬容?
接下來的問題是: HD800有沒有營造出了一個有"音場"的空間感?(森海賽爾宣稱大多數耳機在這方面是有問題的)
簡單一句話:並沒有,相較於其他傳統耳機,HD800並沒有把樂手/舞台拉得有多"前面",而且和一般耳擴搭配的前提下,還是欠缺正常聆聽時聲音左右互饋的感覺。
請不要誤會,HD800在這方面並不會比其他耳機差,事實上我認為它提供了相較於其他耳機而言,更接近樂器在真實空間中發聲存在感的聲音,而這是很重要的進步。
然而這些樂器還是在你的左右兩邊耳朵響,音場並不像真的(樂手們定位在你的正前方,往左右兩側延伸開來),跟其他的耳機一樣,HD800的結像既不像真的,也不像喇叭。
上面這些看起來像是"先禮後兵",先敷衍的誇獎兩句,再去重重的批評,然而我的用意並非如此,上面講得那些主要是希望講清楚HD800這耳機的性格,並且在耳機這個範圍內,以一個較普遍的中性概念加以審視。大多數耳機有著各式各樣,相當明顯的瑕疵,而如果我們誠懇地來看HD800這耳機,森海賽爾的確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處理這些問題
這使得HD800成為了非常特別的一附耳機,而實際上在描述HD800的性格時,似乎也是在刻意的去吹毛求疵
因為HD800的缺點實在是相當少,我的同事Alan Sircom在本刊姊妹誌,英國的HiFI+上評論時,也迷上了HD800,讓HD800和那些開價25000美金喇叭去比較,可以讓你知道Alan Sircom有多麼愛這支耳機
我蠻喜歡這支這隻耳機的,但還沒有真正愛上它,我相信面對HD800自身的一些缺陷,能夠再做的恐怕也不多了,然而以我對"耳機"的要求來看,HD800還有一些距離。
我希望耳機能提供另外一種聆聽的體驗,我希望在耳機上聽到那些在喇叭上聽的不是那麼清楚的東西,這一部分是因為我認為耳機系統作不到傳統喇叭系統能夠作到的那種"虛擬的真實",而且我希望能從耳機的聆聽中得到一種特定的活生感覺,來彌補耳機先天上的不足。
一些人認為"活生"就是特定的染色,也許吧?但是稱某個事物是"染色"的同時,也是指有某個合理的,但是任意的"正確"在。然而我只知道現場音樂是活生的,是逼真的。
至少在我搭配的幾個耳擴下(主要是Luxman P200和PS Audio GCHA),HD800聽起來並不"活生",這點讓我對HD800的觀感就只停在"喜歡"的一線上。
我也試過用Woo Audio WA22的試作機("管"的成份多於"石"的成份,有著可切換的輸出阻抗)去推,WA22的確讓HD800的活生感提高了一截,主要是因為讓中頻色調的對比度更高,而且副作用極小----如果有的話。
上文提到的大部分瑕疵還是在,整體而言變得比較不明顯。這讓我真的真的很"喜歡"HD800,它是這麼的棒,讓我能很愉快的度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具體音樂聆聽例子
“Cheek to Cheek”,Eva Cassidy那張超級棒的Live at Blues Alley專輯的開頭曲
(Blix Stree發行)能夠讓你明白HD800很多方面的特點,首先是所有的樂器:
從貝斯到鈸,在一個洽當的平衡下被很好的重現了(很多耳機作不到這點),
二、透過麥克風,Eva Cassidy的嗓音有些非常微弱的氣音,HD800讓人信服的重現了這點,這是好事,因為按照以前聆聽這張CD的經驗,這種氣音是錄音中本來就有的
一些把人聲邊緣柔化太多的耳機會讓錄音大部分的細節聽起來單調而模糊,
反而言之,一些過於銳化EVE聲音的耳機,會讓大多數的爛錄音都無法入耳
所幸HD800在這點上拿捏到了一個"正好"的平衡點
HD800在“Cheek to Cheek”這首歌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略為瀰漫開來的聲音
使得整首曲子的節奏不會過於僵化,你仍能把任何事物都聽得清清楚楚。
當演奏進入高潮時,雖然節奏速度感覺有所保留,樂器周遭仍有股相當好的氛圍感。
舒適度/配件
沒有兩個人的頭型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你的體驗可能會有所差異。
我喜歡耳罩式耳機,而我認為HD800是耳罩式耳機中特別舒適的,能長期配戴
alcantara材質的耳罩相當的棒,側壓有點高,但是因為耳罩實在相當大,使得壓力被很好地分散了。
小結
一個相當優秀的耳機,HD800將會吸引那些追求足夠滑順、平衡,又不犧牲透明度的聲音的人
Sennheiser HD 800: Another View,
http://www.avguide.com/forums/sennheiser-hd-800-another-view
此評論再加筆的版本,可以在討論區找到(感謝這裡的一些討論)
p.s. 在上文連結中,Tom Martin直接把本篇評論的草稿刊出來,補充了一些
本文沒提到的細節,但是我已經沒力氣了....
另外的評論和意見可以在Ask It: Sennheiser HD 800
http://www.avguide.com/forums/as ... -hd-800-controversy
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