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ljw100

再听古典现场,我的听感大方向不变

[复制链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清新说过,他发烧几年,是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中前行。我也如此。

随着自己听音经验的积累、器材的升级,尤其是听了一套百万级系统和几次大编制现场后,虽然我听音爱好的大方向未变,但评判声音的尺度已有所改变。

我近来在两个地点(湖北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共听了四次古典现场,其中三次属大编制,留给我的印象是,古典大编制现场,其共同的声音特点是厚、松、润、清晰透明。清晰透明是自然的事,至于为何是厚、松、润,其实也很好理解。按我现在的了解,一个大型古典乐队,其弦乐部分(含低音大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组共5个声部)的乐手占乐队的50--60%,这样比例的弦乐齐奏,那声音听起来若不是厚、松、润,则那现场建筑的音效一定有问题。器材重播要受制于介质,但若要比较好地表达出大编制古典现场,那器材就应尽量做到厚、松、润和清晰透明,其做到的程度与钱成正相关关系。若要达到现场的水准,难!因此,我现在更觉得追求这种现场效果,那只是一种需努力的方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1-25 1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其实我觉得HI-FI器材做厚声不难,做透明也不太难(相对仅仅做厚要难),最难的也就是同时做到厚,和透明,而且厚还要厚得松弛,而不是厚得"化不开". 这是极难的一件事,非高档器材不办.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1-25 12:34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8-1-25 12: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追求现场,还不如享受有限的器材。
追求“原音重现”的代价不菲,还不如追求一个神似罢了。
更何况很大部分的录音都是录音室里出的,跟现场的音色、音场、平衡度都不同了。
其实大多数时候,棚里的录音更精致。不过发烧友基本都喜欢“爆棚”,追求现场级的声场和声压,很多人忘记了很多年以前,音响本身也是作为一种乐器、有它自己的音色和性格的。
到了现代以来,基本上就是越高科技、参数越好的器材表现越好了,顶级器材的表现力确实令人赞叹。从这个方面来讲,科技还是在进步的。可惜代价不菲。
说到同时厚声又不失真,genesis那种超多单元、主动低音的结构肯定是最为理想了。可惜耳机很难做这样子的。耳机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趣味,不一样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8-1-25 12: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2: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1-25 12:30 发表
老刘,其实我觉得HI-FI器材做厚声不难,做透明也不太难(相对仅仅做厚要难),最难的也就是同时做到厚,和透明,而且厚还要厚得松弛,而不是厚得"化不开". 这是极难的一件事,非高档器材不办.

是啊,我也是这种感觉啊。

若一定要跟现场比,对器材来说确实是严峻的挑战。因为现场声音的特点要在器材中实现,许多声音要素就是矛盾的。比如这古典现场的低音既松弛又不发散,这样的要求在器材中就很难同时都做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1-25 1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实在是建议发烧友多听现场,而且最好是自然乐器的现场,比方JAZZ,古典的现场. 对真实自然的声音是如何品质会有更深的感受,而不是YY.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7: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K版说到了现场与器材重播的差异;前一段时间因想更换RP7的电源线而为系统调音,曾打电话咨询叶立先生,叶先生也说到了现场与器材重播的差异。确实,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要再现大编制古典现场极难;按绝大多数人的经济能力也不允许,也没有必要。

但有了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的现场感受,能使你知道正常的、自然的声音,即使是玩自己心目中的“唯美”,也是一种参照。

pipeorgan提到了乐队在乐池里和舞台上的区别,这个我也注意到并对我两次在琴台大剧院听感上的一些感觉存疑。首先是本次现场,定音鼓的声音有闷的感觉。其次是,我上次在这里听李云迪的钢琴演奏,感觉中高音比较明丽,相比之下,我系统上650的钢琴就显得略暗,印象中沉迷的990在我系统上的钢琴其中高频的色调就更接近那次现场的感觉;这次听《天鹅湖》,大概是第二幕中吧,那段经常被单独播出或演奏的小提琴段落,音色纯净柔和,我感觉不比我系统上650的小提琴更明亮;若以这个小提琴声来衡量,在我系统上701的小提琴声都有偏亮的嫌疑。再有就是管乐没有给我留下想象中那种辉煌灿烂的感觉。今年若还有高品质的古典大编制现场,我会争取再听几场,那时或许能释疑吧。

本对舞蹈不感兴趣,为听现场音效,我有约1/3的时间是“盲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366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7-4-29
发表于 2008-1-25 17: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8-1-25 12:52 PM 发表

是啊,我也是这种感觉啊。

若一定要跟现场比,对器材来说确实是严峻的挑战。因为现场声音的特点要在器材中实现,许多声音要素就是矛盾的。比如这古典现场的低音既松弛又不发散,这样的要求在器材中就很难 ...
古典现场的低音,是共鸣箱与弦打击空气和长管空气振动以及手指的微妙变化组成的,没有什麽东西可以摹仿出来。另外,音乐会现场到底应该上多少把提琴,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老问题。我觉得在现场听,就要忘记家里的器材,在家听,就不要总是和现场比。特别是在现有器材不到位的时候,更没法比-------
学了  用了  买了  听了  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5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08-1-25 23: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也要看音乐类型的,我认为大型编制现场那种包围感和空气传递感 只有喇叭系统才能勉强有点意思,耳机系统免谈

耳机系统擅长精致的音乐,而非大型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6: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rk132 于 2008-1-25 23:49 发表
现场也要看音乐类型的,我认为大型编制现场那种包围感和空气传递感 只有喇叭系统才能勉强有点意思,耳机系统免谈

耳机系统擅长精致的音乐,而非大型音乐

如果从音场的角度看,耳机确实无法去比拟。但若抛开音场,耳机那种密织感,恐怕也不是一般箱子系统就可以轻易胜出的。就我听过的几套十万左右的书架箱系统来说,其密度和后度,我觉得敌不过650,更不用说在声音的细腻、准确程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796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6-3-21
发表于 2008-1-26 17: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之间差别也很大。

就交响而言,650的味道是最能接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主题

8609

帖子

25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1-26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机和现场比,找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20: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未见你发言了,呵呵。:D

对不加限定地声称器材还原现场的说法,我一直严重存疑,那怕是箱子系统。前天去我那同事家,听了三个版本的《天鹅湖》(只听了部分段落),感觉就连录音中乐队各声部声音的比例也与我听的这个现场有明显的出入。在录音中,低音大提琴、大提琴的声音被夸大了。我在湖北剧院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的贝交5,回家再听克莱伯指挥的贝交5,也有这种感觉。要严格还原现场,得先过录音这道关。

耳机系统自然是离现场更远了。

就音质音色的走向来说,我听的这两个音乐厅古典大编制的声音的基本走向就是厚、松、润。但现在的器材,好象离这种要求越来越远,或许这样的趋势更符合其它音乐类型的要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主题

8609

帖子

25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1-26 20: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就是现场,什么系统也比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1-26 20: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知论啊 ... 流毒非浅. 尽管比不上,只要是发烧友,没有不喜欢把器材比现场的,会说道的还要仔细分析,就向本帖楼主.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440

帖子

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6-1-31
发表于 2008-1-26 22: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16 09:01 , Processed in 0.130885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