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地球人布伦德尔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7 23: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战了!睡觉!明天还上班的~~回头睡眼朦胧做事情做不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889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27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3-27 23:26 发表
按照你这么说,我就是提醒你,还有很多反例存在的。你熟悉你周围的人都是那样一种认识,可是还有很多人的认识你都不了解,所以我提到很多我所知道的人跟你不同的意见,而不是不停的强调“我觉得”所以我怎么样。

我当然明白大把人和我的观点不一样,甚至我的观点明摆就是少数派。但是只要有一部分和我观点相近的人就行了。我不需要大部分人或者我身边的所有人都同意我的认识,只要有一部分人能同意我的认知就行。

如果连艺术鉴赏都要人云亦云,那就根本不要听音乐了,直接看乐评就可以了。问身边的人也好,看乐评也好,觉得朗朗好的人大把多了去了,那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就是我,我觉得是这样我就说出来,仅此而已。
PS:我一般一天晚上只睡3小时了……工作去……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889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27 23: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3-27 23:24 发表


可是那个年代也有爵士乐,有摇滚,有好莱坞,也有各种现代音乐,还有电影,在我的名单里,比如,齐默曼、波哥雷里奇也绝对的够格(其实我觉得布伦德尔也很够格)。我不觉得是进步,但是我听到了齐默曼的肖邦钢协、勃拉姆斯钢协第一,听到了波哥雷里奇的各种演绎,我觉得就是进步。你说跨界,我还听到了Sting和Edin Karamazov重新演绎的John Dowland,一种非常亲近非常自然非常人性的诠释。这些都是局限在过去的耳朵们,不敢想象的。


你说的马克西姆你说的李云迪,就像我另一个回帖里说的,根本算不上是一种跨界和交融,只不过是打着跨界的名头玩一些形式而已。真正的跨界,是一种灵魂的、精神的融合。

波哥雷里奇,我觉得是不错的。齐默尔曼,我觉得也还不错。但是感觉前者的问题是在于貌似年轻时的一些灵感慢慢消失了,我更喜欢他稍微年轻时的演绎;后者的问题在于踏板用得太多(相对来说),踏板和连音的界限没能好好分清楚。

至于你说音乐形式的问题……现在啥东西不比以前多啊。现在电子音乐是主流呢,以前有么- -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8 0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3-27 23:41 发表

波哥雷里奇,我觉得是不错的。齐默尔曼,我觉得也还不错。但是感觉前者的问题是在于貌似年轻时的一些灵感慢慢消失了,我更喜欢他稍微年轻时的演绎;后者的问题在于踏板用得太多(相对来说),踏板和连音的界限没能 ...

忍不住还是多说两句~~~现在电子是主流?连好莱坞配乐还是大把大把的用真实交响乐团演奏的。另外,也不是插电了就叫电子了。波哥雷里奇,我反倒觉得他现在越来越老辣,年轻时候,听到的录音室作品只是挑它最好的部分展现,而如果听现场或者一些非CD的录音录像,可以感觉到他还有很多犹豫和摸索的地方(比如他在CD和录像中,肖邦的奏鸣曲2和海顿的奏鸣曲46就录得不同,看得出他并不敢肯定哪种诠释他更能掌控)但现在,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状态下也能得到合理的发挥。齐默曼的踏板,似乎是一直为人诟病,但是,如果你能理解他试图制造音墙的效果,就能理解为什么他要这样用。(什么是音墙?听听重金属音乐里失真吉他扫出来的效果。当然,齐默曼不可能听重金属,但是他目的在于营造整体氛围,营造一种声音的包裹感而不是太在意具体的每个音或者清晰度。)

而艺术鉴赏不能人云亦云,我当然同意!在这点上我绝对是支持你的!但我想,我们都已经超出“我喜欢这个”或者“我不喜欢这个”太多了吧?我们说了这么久,已经不是在说自己的喜好,不是在说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是已经试图把这个评价标准这个喜好变得更客观更有让人借鉴的意义——如果你只是为了“有几个人认同就好”,你何必跟我废那么多口舌呢?也同样,我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要为布伦德尔说些话,也是意在,不希望太把个人喜好,变成一种可推广的评价标准——诸位大神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的。因此,在这个讨论开始试图走出个人喜好时,我就觉得,太强调个人喜好,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用这样一个类比来说吧,你依靠个人喜好去欣赏音乐,也按照个人喜好去弹琴去演绎,我不单支持,而且还要保护你个人喜好的纯洁性。当你比如在教学生,或者你在大众场合向大家谈论你的聆听经验的时候,我也支持你个人的感受和喜好。但是,当你和学生和大众谈论这些具体的,可以被借鉴和操作的评价标准,在进行探讨、交流和对话的时候,我坚决反对对自己主观过于肯定和信任的做法,这会是一种灾难。

[ 本帖最后由 awshwl 于 2012-3-28 00: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833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11-10-1
发表于 2012-3-28 0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3-27 23:35 发表

我当然明白大把人和我的观点不一样,甚至我的观点明摆就是少数派。但是只要有一部分和我观点相近的人就行了。我不需要大部分人或者我身边的所有人都同意我的认识,只要有一部分人能同意我的认知就行。

如果连艺 ...


睡太少對肝腎不好...小心身體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8 0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uabrandao 于 2012-3-28 00:03 发表


睡太少對肝腎不好...小心身體啊~~~

我睡眠不足的时候不敢工作啊,我怕这种状态出来的东西,缺乏审慎和严谨,等回头哪一天会各种后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889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28 0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3-28 00:03 发表

忍不住还是多说两句~~~现在电子是主流?连好莱坞配乐还是大把大把的用真实交响乐团演奏的。另外,也不是插电了就叫电子了。波哥雷里奇,我反倒觉得他现在越来越老辣,年轻时候,听到的录音室作品只是挑它最好的部分展现,而如果听现场或者一些非CD的录音录像,可以感觉到他还有很多犹豫和摸索的地方(比如他在CD和录像中,肖邦的奏鸣曲2和海顿的奏鸣曲46就录得不同,看得出他并不敢肯定哪种诠释他更能掌控)但现在,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状态下也能得到合理的发挥。齐默曼的踏板,似乎是一直为人诟病,但是,如果你能理解他试图制造音墙的效果,就能理解为什么他要这样用。(什么是音墙?听听重金属音乐里失真吉他扫出来的效果。当然,齐默曼不可能听重金属,但是他目的在于营造整体氛围,营造一种声音的包裹感而不是太在意具体的每个音或者清晰度。)

而艺术鉴赏不能人云亦云,我当然同意!在这点上我绝对是支持你的!但我想,我们都已经超出“我喜欢这个”或者“我不喜欢这个”太多了吧?我们说了这么久,已经不是在说自己的喜好,不是在说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是已经试图把这个评价标准这个喜好变得更客观更有让人借鉴的意义——如果你只是为了“有几个人认同就好”,你何必跟我废那么多口舌呢?也同样,我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要为布伦德尔说些话,也是意在,不希望太把个人喜好,变成一种可推广的评价标准——诸位大神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的。因此,在这个讨论开始试图走出个人喜好时,我就觉得,太强调个人喜好,实在是一种固步自封。

用这样一个类比来说吧,你依靠个人喜好去欣赏音乐,也按照个人喜好去弹琴去演绎,我不单支持,而且还要保护你个人喜好的纯洁性。当你比如在教学生,或者你在大众场合向大家谈论你的聆听经验的时候,我也支持你个人的感受和喜好。但是,当你和学生和大众谈论这些具体的,可以被借鉴和操作的评价标准,在进行探讨、交流和对话的时候,我坚决反对对自己主观过于肯定和信任的做法,这会是一种灾难。


波哥雷里奇我不说了。我觉得他其实是个很有才气的人,现在虽然可能不如以前那么有灵气了,但是比起阿什肯纳奇还是要好得太多。阿什肯纳奇年轻的多么有才气啊,后来就平庸化了。

在我来看,论坛就是观念碰撞的地方,只要不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我是乐意与任何一个人争辩的,不管是和平的争辩,还是激烈的争辩都是一样。你说的没错,我确实试图把这个评价标准推而广之。但这有什么问题么?很多搞艺术的,爱好艺术的人都会有这种冲动。应该说,搞艺术的人,往往不偏执是很难成功的。莱彻帝茨基为什么作为教师成功了?俄罗斯四大钢琴学派为什么成为了成功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偏执,对某一种特殊的东西的追求达成的。要知道这些体系教出来的学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从气质到观点都完全不同,但是都有他们的“共性”。比如莱彻帝茨基的“音色至上”理论,四大钢琴学派每个学派所持的触键,演绎理念。

我之所以一直在提老人老人,并不是因为我觉得所有老人都一定比新人好,这绝对是扯淡。只不过是老人里出色的比率比新人要好不少罢了。他们往往有不少人是默默无闻的。如果我不大力宣传Fiorentino,说他如何如何牛逼,搞不好这里还没几个人知道有这号人呢。但是出名不出名和有没有说服力是两回事,我把这个人的录音拿来这里一放,有多少人不信服的?

我有我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如果我的观点确实比你的更有说服力,结果就是很多人会更信服我的观点,反之亦然。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我们又不是公众人物,就算再有影响力,不过也就是在这么个小圈子里罢了。如果有人听了布伦德尔,觉得他非常好,那我最多也就是不赞同罢了。我不会,也可能强行说你喜欢布伦德尔所以你音乐鉴赏能力有问题。那就不是主观不主观的问题了,而是尊不尊重他人意见的问题。引用一句用烂了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话,但是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阿劳就曾经就音乐演绎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很清楚。“如果你确信你有什么需要表达的东西,你就不能去取悦,或者不取悦听众。你有你的观点,就是这样。他们喜欢的话自然很好,他们不喜欢的话……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表达清楚”,这就是我对于艺术鉴赏,和钢琴演绎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ramos 于 2012-3-28 00:23 编辑 ]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8 08: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3-28 00:19 发表


波哥雷里奇我不说了。我觉得他其实是个很有才气的人,现在虽然可能不如以前那么有灵气了,但是比起阿什肯纳奇还是要好得太多。阿什肯纳奇年轻的多么有才气啊,后来就平庸化了。

在我来看,论坛就是观念碰撞的 ...


怎么说,我一点没有反对你说的,阿劳那句话我也非常赞成。所以,我也声明过了,我一点不反对你在诠释音乐、在一种感觉交流时的固执。但是,我也说了,在进入探讨时,我们更应该抱有一些开阔的心态——所以我现在能理解你为什么那么支持老一辈了,不得不说的是,新一辈确实比老一辈更具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容多样化的态度。这样有什么好处?就是可能性的增加——可能性是生存、保持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一点都不觉得古典音乐衰落了,衰落的只是过去的那种审美那种对音乐的价值取向——希望(或者说可能性)当然不是马克西姆之流给予的,也不能把创造和创新庸俗地赋予他们,但希望还在新一代音乐人的手上。

[ 本帖最后由 awshwl 于 2012-3-28 08: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8 0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不说了,本帖我封嘴。因为你固执的认为倾泻自己的观点就够了,那么争辩就变成了一件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在自己的帖子里自己的空间博客里说自己的话就好了。各自表达观点,演变成争论以后,倘若没有一种先试图理解对方语境和思维的试图,并且不想寻找两个对立观念的共性或者共同基础,那这个争论就没有进行下去的价值。我相信我已经不停地作出这种努力,但收效甚微,我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争论的焦点太尖锐的问题,但至少我觉得这个争论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awshwl 于 2012-3-28 09: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00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3-12
发表于 2012-3-28 0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3-28 08:20 发表
好了,不说了,本帖我封嘴。因为你固执的认为,倾泻自己的观点就够了,那么争辩就变成了一件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在自己的帖子里自己的空间博客里说自己的话就好了。各自表达观点,演变成争论以后,倘若没有一 ...


高手们多一点争辨吧,让我们刚入门的学习学习。呵呵呵 。 耐心看了回帖,真心同意你很多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4889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28 1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3-28 08:12 发表 怎么说,我一点没有反对你说的,阿劳那句话我也非常赞成。所以,我也声明过了,我一点不反对你在诠释音乐、在一种感觉交流时的固执。但是,我也说了,在进入探讨时,我们更应该抱有一些开阔的心态——所以我现在能理解你为什么那么支持老一辈了,不得不说的是,新一辈确实比老一辈更具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容多样化的态度。这样有什么好处?就是可能性的增加——可能性是生存、保持活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一点都不觉得古典音乐衰落了,衰落的只是过去的那种审美那种对音乐的价值取向——希望(或者说可能性)当然不是马克西姆之流给予的,也不能把创造和创新庸俗地赋予他们,但希望还在新一代音乐人的手上。

我只能承认说我对新一代的钢琴家整体上偏见,但是这偏见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前些年我还是听很多现场的,现在几乎都不去了。

谁都知道录音只不过能反映一个钢琴家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我仍然固执地把自己封闭在录音中。很多人都提过这个,包括一些比我乐龄多一倍以上的人,他们觉得录音是罐头音乐,是不会变化的,而新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的回应是,我已经厌倦了尝试,我宁愿在浩瀚的录音海洋里发掘我喜欢的演绎,也比在现实里瞎撞运气好。当然如果我听到谁录音比较好,正好这人还活着,我还是愿意去听他/她的现场的。不过目前真的很少,恐怕一双手就可以数完。而看看几十年前,在同时期的演奏家里,随便数个三四十人还是很简单的。

我非常赞同古尔德的话,在现代,演奏家不再作为作曲家存在,这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灾难。当听众只把自己当成听众,演奏家和观众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单向的关系第时候,我觉得古典音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只不过是因为上世纪的录音工业让古典音乐焕发了一次活力而已,现在已经是黄昏,我也不觉得之后会有什么新的突破。当然,我也很明白拿之前一百年录音的成就去对比现在还活着还有发展变化的演奏家,然后说他们这不好那不好,有点偏袒的意思。我也很希望之后能够出几个让我改变观点的人。不过在这种连朗朗,VOLODOS这些火星人都能够上位的年代,我不觉得有啥希望……

不过话说回来,我从来不因为一个人是现代还活着的就对他/她有偏见。当我实事求是说我觉得李云迪比赛录音弹得不错,王羽佳小时候弹得不错的时候,又有人跳出来说你觉得这些人比XXX,XXX老大师好就是扯淡,这让我情何以堪……


PS:不是说你。

[ 本帖最后由 ramos 于 2012-3-28 10:49 编辑 ]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8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再补一句:再诠释是一种伟大的创作(在文学上,罗兰·巴特说过,“作者已死”。),文艺复兴绝不是复兴,而是再诠释,而有了再诠释才有新东西诞生,但并不会消灭掉过去的东西存在的意义。既然是“古典”音乐,那么真的要死,就是它作为“古典”意义的存在和创作已经死亡——但是它通过再诠释不断挖掘新的活力和内涵,是它作为“经典”永传的最大意义。

OK, STO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498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11-3-6
发表于 2012-3-28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3-28 10:40 发表


我只能承认说我对新一代的钢琴家有偏见,但是这偏见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前些年我还是听很多现场的,现在几乎都不去了。

谁都知道录音只不过能反映一个钢琴家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我仍然固执地把自 ...

同希望啊。其实大概还是以前的音乐家纯粹一点,现在的音乐家总感觉有股功利的味道在里面。当然,这个不是全部。不过无可否认的是一个纯粹的音乐家更容易成为大师。对比老人和新人,总觉得新人所以出来的东西,无论深度还是感染力,都和老人有一定的差距。大概是我保守了,可惜,因为尝试当中失败太多让我有些裹足不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498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11-3-6
发表于 2012-3-28 1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awshwl兄应该是学文学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1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2-3-28 10: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enight 于 2012-3-28 10:48 发表
awshwl兄应该是学文学的吧

Bing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 15:59 , Processed in 0.100078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