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无教授

到底价值几何?

[复制链接]

557

主题

7737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4-6-29 22: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4-6-30 0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wn 于 2014-6-30 01:17 编辑
小白 发表于 2014-6-29 21:51
老版CD的声音,往往体现的是一种老派的风格(以厚重温暖为特征),这不是包子碟能做到的。喜欢那种风格的 ...


嘿嘿,白版讲得对,个人的偏好和兴趣有时真是难以说清,老版CD对我来讲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和回忆,也是一种对质量和认真的追求,还有那么丝丝对现今浮躁的抵触。
我有一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苏联菲赫金格尔茨写的《微积分学教程》,8本/套,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78年印刷,当年的教科书经典名著。我很喜欢这套书,但八几年已经买不到这套书了,于是只能从福州路上海书店一本一本淘来,几毛钱一本,8本加起来也用不到10元!前后总有几年才凑齐,当时开心啊 ,现在想起来仍然蛮开心的!以后生活几经变迁,但这套书始终未扔掉,至今保留完好,虽然纸质已经泛黄,但仍是心爱之物!我的书很多,但不知怎么的对这套书就是偏爱,哈哈,没有理由可讲!
------------戆狗 Miffy----------
             长                   开
             骨                   心
             长                   开
             肉                   荤
             不                   不
             长                   开
             脑                   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353

帖子

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5
注册时间
2012-1-26
发表于 2014-6-30 03: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brainless 发表于 2014-6-29 20:05
lz既然在国外,帮我看看这些从自己收藏里面随手挑的唱片在你那里卖多少钱,如果您能找的到的话

球一下Kreisler和Milstein两张Biddulph的抓轨可以否?~
出CD的地方: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237342-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7

主题

7737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4-6-30 06: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42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13-5-10
发表于 2014-6-30 08:1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唱片观不同,不必强求,所谓头版、首版,也并非人人都喜欢。只是有人在意唱片所附着的音乐价值,有人更执着载体的收藏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535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5-12-13
发表于 2014-6-30 1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sti135 发表于 2014-6-29 21:55
呵呵,处理技术不断提高,母带品质逐年下降,某些首版CD的价值依旧存在。

只要数码化后的文件没有缺损,至少不会比最早的CD差。而多数案例来看,重新制作的多数声音优于80年代的制作。

令人好奇的是,80年代被普遍认为干冷硬的CD,今天却被说成是老派温暖的声音了。或许是随着时代变迁,声音的记忆令人产生主观的偏好,也恰恰证明了声音好坏标准的不确定性。

点评

那是相比同一个录音的LP和磁带而言的  发表于 2014-9-14 20:53
小白在楼下已经说了,有关不同时期的比较。 关于数码重新采样,改善的例子也有,如90年代日本飞利浦24bit,更多的例子是不如首版。 至于数码化的东西的确无损,可惜现在的包子音质都比首版偏薄,除非你亲自去制作。   发表于 2014-6-30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6-30 11: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agnostic 发表于 2014-6-30 11:29
只要数码化后的文件没有缺损,至少不会比最早的CD差。而多数案例来看,重新制作的多数声音优于80年代的制 ...

对照的参照物完全不同。80年代时人们听了几十年的LP和磁带,所以都是把CD和那些模拟载体去比,当然会不如模拟载体那么温暖。今天和什么比?这事情不用靠什么“记忆”,老版和新版的CD随处可得、随时可比,很明显是老版CD的声音更温暖厚重,新版CD的声音透明干净清晰,但偏薄。两种不同的特性。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535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5-12-13
发表于 2014-6-30 1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4-6-30 11:34
对照的参照物完全不同。80年代时人们听了几十年的LP和磁带,所以都是把CD和那些模拟载体去比,当然会不如 ...

新出版唱片的声音,相对都更通透、清晰,所以反过去听早期制作的CD,会觉得偏厚声,其实是解析度较差,相对浑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6-30 1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agnostic 发表于 2014-6-30 11:38
新出版唱片的声音,相对都更通透、清晰,所以反过去听早期制作的CD,会觉得偏厚声,其实是解析度较差,相 ...

厚声并不等同于浑浊、解析差。这是两个概念。可以厚声但依然通透清晰。否则的话黑胶和磁带更厚声了,岂不是更浑浊、解析更差。

点评

相对而言,这个是跟着你的说法走的。  发表于 2014-6-30 14:17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7

主题

7737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4-6-30 1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121

帖子

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
注册时间
2003-6-21
发表于 2014-6-30 12:2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qdxy 于 2014-6-30 12:27 编辑
小白 发表于 2014-6-30 11:40
厚声并不等同于浑浊、解析差。这是两个概念。可以厚声但依然通透清晰。否则的话黑胶和磁带更厚声了,岂不 ...


白版所言极是,我们也在同样的系统中比较过。其实不同的系统中比较确实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楼上那位说老版CD蒙的多半是在解析力比较差,档次比较低的系统中得出的结论。我早就在其他论坛中说过,现在的处理方式,多半是适应目前大部分人的重播方式,比如用电脑音响、套装音响甚至mp3、手机等,因为这些设备往往两端延伸差,分析力也差,所以做成那样的声音能很好弥补设备的缺点,当然用好设备的发烧友就会感觉不适应他们的胃口,但无奈,发烧友是小众,唱片公司必须迎合大众!

点评

我上次不是请你分辨一下新旧版CD的差别。貌似你没能回答出来啊?我觉得你脑放有点太发达了。  发表于 2014-6-30 1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121

帖子

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
注册时间
2003-6-21
发表于 2014-6-30 12: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qdxy 于 2014-6-30 12:39 编辑

这个问题在流行音乐中表现更为突出,现在新的流行歌曲录音,往往电平录得很高,低频录得很多,就是为了迎合大部分人的重播设备,这些设备功率小,延伸差,就靠这些过头的录音弥补。我比较过不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流行歌曲,比现在的新录音耐听得多。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6-30 1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lqdxy 发表于 2014-6-30 12:25
白版所言极是,我们也在同样的系统中比较过。其实不同的系统中比较确实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楼上那位说老 ...

其实除了你分析的原因外,我觉得整个大环境的音响审美观已经变了,变得越来越注重“清晰度”和细节的突出和丰富。那种模拟时代的厚重温暖的声音,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喜欢了,你去问年轻人,多少人喜欢那种厚重温暖、细节不突出的声音?只是小众罢了,绝大多数人喜欢那种清晰、干净、略薄、细节很突出的声音。可以把这种音响审美观称为“数码时代的音响审美”吧。审美观的改变,是强大无比的,所有的厂家必须服从,否则代价就是玩完,除非你可以依靠极小众而生存。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278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13-8-22
发表于 2014-6-30 1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几年前买过宝丽金首版银圈古典CD,也买过宝丽金日本压片CD,当时自己与周围朋友音响不理想,大部分
重播不是解析力差,就是高频硬质不耐听,无法体验到那些CD的好处。现在音响条件好了,重新播放这些CD才
发现与当今新上市CD的巨大不同:老CD宽厚而不失解析力,细腻而富于质感;新CD却是清秀明晰,却极少有
温厚的表现,至此才体会到首版的优点,特别是日本压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7

主题

7737

帖子

13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30
注册时间
2013-2-20
发表于 2014-6-30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隔一年再次出碟,请搜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4 17:54 , Processed in 0.109384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