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zwpf 于 2014-8-4 16:23 编辑
MBOX就要问世了,大家有很多疑问,比如:
为什么不采用ARM处理器?,
为什么不采用Linux或者Android操作系统?
为什么采用专用的遥控器,而不是平板或手机?
大家的疑惑也曾经是我们的纠结,长达数年的开发历程,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造就了这台机器目前的模样。
无论你对它的外观如何评价,但可以体会到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至于声音如何,谁听谁知道,设计者最无发言权。
既然它出生了,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以下文字是说明书的一部分,也许可以稍微解惑。
如果您有机会使用和聆听过这台机器,我想这些疑问就自然有了答案。
谢谢大家关注MBOX。
“稳定压倒一切”的核心处理器 MBOX采用了Intel新一代Cedarview-M32nm Atom双核处理器N2600,最高频率1.6GHz。Intel推荐该处理器用于嵌入式工业控制设备。因此,如果从工业控制设备的角度来理解MBOX音乐播放器的设计初衷,就不难理解MBOX音乐播放器的品质追求。 Intel N2600处理器采用超低功耗设计,使得MBOX在保持强大平稳的运算能力时,仍可以采用铝合金散热。为您提供宁静的聆听环境。 同时,MBOX采用了板载非插槽的DDR3内存芯片,最大化地缩短了内存与CPU的距离,以降低CPU及内存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 “独具匠心”的供电设计 供电永远是音响设计的重中之重! MBOX也不例外。 MBOX采用环形变压器及线性稳压电路供电。为处理器芯片,网络芯片,USB设备,DAC芯片,模拟电路等提供“平稳、干净”的能量。而且分路分区的供电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串扰。 USB接口的对外供电同样采用变压器线性稳压方式,输出电流最大达到1A。 优化的高可靠操作系统WindowXP Embedded 不同于熟知的Window XP操作系统,Window XP Embbedded操作系统是构建在得到验证的Windows 2000的代码库基础之上,采用“抢先型多任务”体系,确保了良好的“系统响应和稳定性”,而这恰恰是高品质音乐回放的基础需求。 依靠Microsoft嵌入式部门的技术支持,MBOX的开发团队,针对音乐播放的实际需求,最大化地精简操作系统的组件,优化系统的资源配置。 独立的低抖动双时基 Mbox的DAC时钟采用独立运行方式,不与核心处理器的高速时钟保持同步。有效隔绝高速时钟抖动对DAC的时基联动效应。Mbox采用了双时基设计,时基来自两个低抖动的晶体振荡器OSC。当音乐数据流的采样率为44.1/88.2/176.4K时,22.5792MHZ OSC开始工作;当音乐数据流的采样率为48/96/192K时,25.576MHZ OSC开始工作。
支持DSD等丰富的音乐格式
MBOX运行Foobar播放软件,支持播放列表,提供新增和更新组件功能,支持丰富的音乐格式。
专用LCD大屏幕遥控器 不同于平板电脑,MBOX的遥控器采用了特别的技术架构,启动时无需系统加载过程,而立即运行。因此,您不需要等待类似平板电脑的启动时间,即刻连接MBOX主机,开始挑选喜爱的音乐。无操作系统的简洁设计,不仅符合音乐欣赏的审美原则,而且降低了功耗,最大程度地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 遥控器与主机的连接采用WIFI PEER TO PEER方式,无需经由WIFI AP设备。遥控器可显示JPG BMP图片,CUE TXT 文件内容,便于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查看有关资料。
针对大家的疑问,我尽量尝试给予解答:
1、原来还是一台电脑?
答:正如小白版主所说,播放器的核心架构离不开电脑的架构,因为外部存储器或者网络存储器跟随电脑技术而发展,不使用电脑的架构很难兼容这些设备。 除非返回到黑胶和CD时代,流媒体播放器恐怕难以自称一系。
2、既然是一台电脑,是否声音还是逃不出“数码声”?
答:MBOX虽然采用了电脑的架构,但声音的通道完全不同普通的电脑声卡,而更接近于外接USB解码器的架构,采用了USB异步传输方式。与外接USB解码器相比,硬件和操作系统都做了尽量的优化。
研发MBOX的目的就是对抗”数码声“!MBOX绝不是一个装入HIFI机壳的电脑声卡!
因此,此“电脑”非”彼电脑“也,放下心结,用自己的耳朵做出判断吧。
3、“抢先型多任务”体系也需要CPU分时间片运行,任务切换是否对声音造成影响?
答:为了满足对各种存储设备的兼容性,单任务处理体系恐怕难以胜任了。既然如此,需要改进的是任务切换的时效性和稳定性。MBOX配置了2G的内存,同时不使用硬盘虚拟内存,裁减操作系统组件的目的就是减少CPU的任务数,避免任务切换的非规律性延迟。
4、MBOX的价格似乎有点高。
答:WIN-TEL的体系的成本要高于ARM体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MBOX运行的软件也存在费用问题。从成本和声音品质两方面分析,MBOX的价格并不高。
5、高成本的投入是否带来声音品质的改善?
答:我们曾经认真研究过LINUX-ARM体系,第一个版本的样机就是LINUX-ARM体系。但软件稳定性问题,软件兼容性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技术上的完美主义迫使我们最终选择了WIN-TEL体系。
抛开成本不谈,WIN-TEL体系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是被广泛认可的。
MBOX的实际试听结果也充分地证明了,在目前可利用的资源下,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小白版主会对MBOX的声音做详细评测,大家也可以通过比较,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为这个产品的主要开发者,我感到欣慰的是:几年前冒着风险做出的技术判断得到了公司投资人和同事们的认可,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6、MBOX == 优化PC + MUA1 + MDAC3 ?
从架构来讲具有相似性,实际上并非如此。
你可以认为从MDAC2到 MDAC3,MDAC5,再到MUA1,这些产品都是MBOX的阶段性成果。而这些产品的目标是MBOX。
我们的期望是MBOX>>优化PC+MUA1+MDAC3,用尽一切办法与 Intel Microsoft 签署NDA协议,最大程度地利用两大巨头的技术资源,目标就是实现这个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