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4-8-28 17:24 编辑
耳机圈说来倒去就是4+x,4就是图里看到的这些。另外一个x则因人而异。
如果你以音质为标准,这个x应该是stax。如果你看中外观,这个x大概是铁三角。类似地,性价比的koss,舒服的mbquart或前卫的极致。
四大范畴里,每个品牌之间是没有强烈替代性的,比如一个歌德耳机的粉丝如果不从歌德产品线里找的话,是没有办法从其他三家里找到代替品的。再者如果你一开始从一个品牌的低端耳机入门,是可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这个品牌的产品线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声音的。
从右到左,1990的拜亚动力dt801声音单纯清晰,声音几乎没有什么添加,所有的美化都存在于一种把声音的符号化,听起来就像无数高雅的音符飞过来又擦身而去。dt801因为有一个拜亚动力独家的低频反射结构,因此能呈现出最有存在感的低频,相信我这种低频和你理解的森海akg开放式结构所具有的那种弥散式的烘托低频完全不同,低频就是低频,像一股真实的气流喷出来那样具有实体感和冲击力。801希望把声音中的一切要素都呈现给你,什么流动,什么写意,拜亚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这事儿说好听了就是纯专业不自作聪明不装B,往坏里说是把音乐变成了音符,支离破碎。
1993年的森海塞尔hd580声音端正,优点和缺点合二为一——一种强大的占有欲,把hifi界所有的特点,端庄大气唯美优雅热闹澎湃一锅烩。580对声音的处理主要从大结构着手,空间感强,能把整个场面交代清楚,不拘泥某一个小素材的清晰,更不会对每一个元素做精美的修饰,与更老的耳机相比,580有种冲脱束缚的狂野和夸张,与新耳机来说,中高频泛出老耳机特有的金色光泽,显得又有点精致。我很难界定一个门门80分的作品究竟该如何评价,我总觉得这样有点像厨子里的痞子——厨子里最会打架的,痞子里最会烧菜的意思。
1996年的丑小鸭k501差不多已经被遗忘了。我觉得这一点儿也不冤,501是耳机圈里最著名的偏科儿童,除了听古典音乐什么都不能干,不能监听,不能考外语,不能看电影,也不能听古典乐以外的其他音乐——互相对不起——既糟蹋音乐也糟蹋耳机。501有点针对580的意思,专门把声音修饰得高亢精致,580里挺克制的乐观和金灿灿在501下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过一些圆舞视频,舞者们颈部挺直,下颌略微上扬,很有气质,501把音乐都变成了这样,显然用在磕摇头丸的那些人身上不合适。
其实1999年改款白色振膜的rs1声音神态一直延续到了2014,在我使用最新rs1的这一个月里,并不感到前后有多么不一致。99年的rs1开始强调hifi效果,强调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感都在最新的rs1上得到了保持——如果掌握了佩戴技巧,你甚至会觉得被强化了,因为单元和腔体彻底与耳廓贴合——跟姑娘情书来去与牵着她的小手是两回事儿。我们说听007就像坐在二层vip,580就像三排皇帝位,rs1就像指挥台,而rs1e把拉琴的变成了你。
图里没有的是一只1987年的stax lambda signature。1990真是个分水岭,之前和之后的耳机在声音理解上南辕北辙。每次听signature,一种听得不是音乐,而是梦想的感觉油然而生,像是一种召唤,一个鼓舞,让人总觉着得干点儿什么伟大的事。不知道你们面对春风吹战鼓擂是什么感觉,我觉得我每次一听就像被充了电,原地满血复活的架势。
在相似的前端下,这几只不同厂商不同产地不同年代的耳机其实呈现出相似的能量分布,高频都明亮,越老越金灿灿,越新越晶莹,但无疑都是高亢活泼的感觉。与此同时,几只耳机中频都趋于清晰和自然,而越是自然其实也就越没说得出的特点。几只耳机的主要区别都在低频上,801量大力沉,sig坚决快速,580扩散开弥漫到整个空间,而另外两个极端,rs1和501,一个欠缺一个圆满。看样几只耳机都满足了揭示前端信息的能力,保持了高雅的审美却又在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低频表现上留下各自的主张。求同存异且有共同的底线,或许这是hifi耳机一直吸引我们的原因。
dt801已经出让,99年的rs1也已经归还,希望下次能用qp450代替801,极致ed12代替rs1之后,能再次更新我的“4+x”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