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炊烟

关于第八期《高保真》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24 09: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田博巳年近半百,从年轻时候起,不仅爱好音响,参与声音的制作,还投入一代音响大师的麾下接受试听指导和训练,可以说是一名专业等级的发烧友。由于他是专门接受小喇叭和中低价格器材试听的,所以他谈论的基本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可以接受的中低价格器材,这些东西格外引人注目。他写的文章,文风质朴,内容实在,读了一目了然。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对音响的执着和认真态度,决没有顾弄玄虚的爱好。

我曾经介绍过音响的调声,转贴过他一节涉及音响小道具的文章,具体说的就是在墙上贴什么东西的“秘技”。原文是杂志132期,这是《立体声》办刊100多期以来第六次连载他的文章,题目是“挑战聆听室调谐的极限”,说的是音响调声使用的小道具“谐振元件”。和田主要是听爵士音乐的,LP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这个东西如何调,效果如何,和田有详细说明,配合图片,看的比较清楚,作者在做一种尝试。这些调声手法,究竟是否适合你的系统,你要试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24 09: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我的一位好朋友说,这本杂志,很多文章看的糊糊涂涂,很多写手写的不知所云(也有一种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只有和田的文章可以读懂。

凡是读过日本《立体声》杂志都知道,他们是率先鼓动Hi-end器材的媒体,而且极少介绍中低价格的器材,所以以前也非常少见到和田的文章。但这几年竟然在版面珍贵的杂志上给他开了一个专栏,名曰“近场聆听的乐趣”。

我注意了一下,到现在为止,已经连载到十几期了。这在每年只发刊四期的《立体声》杂志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他是这本富豪和贵族出没的杂志里的,鲜有的穷人,但他一样认真自信,一样执着。更让人惊讶的是,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并没有糊烧,还是根据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发烧,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24 09: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和田博巳和的这个小话题,之所以要谈论,就是我这些年对HIFI一种极其错误的潮流的反思。我的认识是,不要看见天价器材就惊呼,见了高价器材的用家就连声音都没有了,不少人是没有好声的。我也见识过一些高价器材的用家,个别是天价,一样交流探讨。我们关心的只是声音,不是其他。

在现实中,很多高价器材用家,不断升级器材。为什么升级器材?很多时候并不是HIFI水平的提高,而是他根本就无法摆平系统的声音。这种情况在喇叭系统的用家里,不是一个二个。因为他连基本的听音认识都缺乏,根本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声音取向是什么。音响没钱万万不行,但有钱也未必就行。交流探讨为只是升级器材,还是为了什么,你想过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6-20
发表于 2003-8-24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玩K1000的玩家需要看这种“枪文”么?“枪”的目的是什么?多卖几副K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25 18: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媒体话题
《Stereo Sound》的照片

日本《立体声》每期主要的核心文章是Hi-end器材的测评和试听。除了重点的出彩页之外,其他的都配合有大量精美的照片。他们的照片精美的程度,足以让我这样的人见了都忍不住想卖回来。大量运用实物照片,加强器材评论的分量和感染力,这是他们的创造。赖英智先生介绍过音响论坛的一些情况,他说当时杂志送给国际上的同行点评,普遍认为距离最大的就是照片不能比了。在大陆、香港和台湾粼粼总总的音响刊物中,音响论坛的照片至尽还是第一水准的。

音响器材的照片,意义不一般,过去论坛不能贴图的时候我强烈呼吁过,后来可以贴图但很少人贴图,我也呼吁过。再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图片不能保留,版主和理事都不爱贴图,所以,只有我这样的傻老头在做,我仍呼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25 18: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响器材的照片有自己的要求,不同于其他图片。他要求的重点,不该是大陆很多刊物那样,特别要求构图的新奇。除了清晰层次感好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二点,第一,是否拍出了质感;第二,是否拍出了比例。

所谓质感,就是看出了器材的成新度多大;所谓比例,就是感觉到器材实物的真实大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码相机的图片更本就不能用。现在不仅仅是大量运用,而且照片还把很小的器材刻意放大,把很小的空间蓄意放大,制造视觉冲击力,这些都是商业上的一种预谋,是方向性的错位。

为了保证那些高品质的照片,台湾音响论坛是高薪请高水平影楼的师傅来完成图片的.他们虽然有意识,但限于水平,只能将就。大陆和香港这方面做的实在是太糟糕了,想学学不会是一回事,可现在是连一点意识还没有,看看二本相近的杂志照片,北京《高保真》和香港《发烧音响》,他们的照片,谁的要更好一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31 1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版主看到192页上刘大胡子的文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万

帖子

199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9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3-8-31 13: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没出去,看不到音响论坛,关于什么的文章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发表于 2004-3-10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D ;)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5748

帖子

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1 0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WARNING. BRICK IS READ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15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3-10-16
发表于 2004-3-11 1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蹭听是老唱片提出来得!!!


还好,我可以上鱼店里蹭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4-3-8
发表于 2004-3-22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人文、哲学、历史、社会、民族角度来说:

我认为中国人与其学日本的东西不如学欧美,

因为日本人的极端偏狭是中国人无法适应和模仿的,虽然他们可以就一个事情做得“非常细致和精心”,但是却陷入了“这一件事的极端”而看不到其他的更广大的领域和方面,因而失去活跃与创造性,这也是日本人缺乏创新精神的心理渊源。

老唱片 介绍的《立体声》杂志我认为确实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借鉴,但不能陷入他们的“模式套路”中,因为那是“偏狭”的、冷色的,在可扩展性的活跃与创造性上几乎没有可形成价值的因素——这是从文化角度论证的。

所以,我认为与其一开始就学习日本人的那些东西是有害的,就比如一开始就接触绝大部分日系耳机那种大音染的冷色对整体听音观的有害影响一样。

确实,许多是很“值得学习的”,但只能是“警惕地参考”而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22 0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本意是想说说商业杂志与枪手文章的,举个例子说说,对比看看大陆香港与台湾商业杂志的特性。但论坛上的一些事情很倒我胃口,所以没有继续说完。

如果从商业杂志和枪手文章的角度看,无疑日本《立体声》是个“典范”。至少他们是讲究商业道德职业道德的,文章与写手起码的良知与羞耻感还是有的,吹牛撒谎也是有个边界的,不似我们的那些名流,做婊子又老念着立牌坊。

中日关系很微妙,一言难尽。日本的东西,现实中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之大,例如《共产党宣言》还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快一个世纪了,他们可以吸收消化现代文明的东西,并有了自己的创造,如诺贝尔奖连续几年颁发给日本科学家。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引进,还要从小日本中转?确实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22 0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146期开始推出几个新的栏目。

一个是介绍音响观,由现在还活着的二个年纪长的“小字辈”等级的大老谈谈自己的认识。他们强调了很多日本人的音响观。

另一个是松下有位老的音响专业人士谈空间处理的专题。这个人退休8年,研究了空间与声学的关系8年。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古典音乐的聆听与流行音乐的聆听,对空间的处理是不同标准的!

这个观点,前二年我与梧桐有讨论,我们的看法有分歧,当然他并未反驳,不过保留自己的意见。我的观点得到谷雨的支持。现在松下的这个专家具体提出来了。

这类深度的文章,在大陆、香港的音响杂志上根本看不到。台湾杂志上偶尔有一些编辑的文章和资料。思考其中的原委,我个人以为,主要一个是他们折腾这些东西的人,很大比例是专业的人员,我们两岸三地的同胞,绝大多数都是业余兴趣爱好,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这么专这么精。另一个是国人喜欢神秘,如果说清楚了,炒做的可能就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496

帖子

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03-1-1
发表于 2004-3-22 03: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人深思的长贴
怒赞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5 06:21 , Processed in 0.109403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