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bruceshen

由现场jazz音乐会想开去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575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0-11-2
发表于 2011-9-28 1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choever 于 2011-9-27 14:57 发表
HIFI和现场的关系就是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艺术是要反映和美化生活,并且因美化生活而高于生活,而不是,当然也不能,完全还原和照搬生活。

现场为HIFI提供了生活素材(仅只是构成现场的某些元素或者说不完整的现场 ...
说的太好了!
雪花膏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4-20
发表于 2011-9-28 13: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choever 于 2011-9-27 14:57 发表
HIFI和现场的关系就是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艺术是要反映和美化生活,并且因美化生活而高于生活,而不是,当然也不能,完全还原和照搬生活。

现场为HIFI提供了生活素材(仅只是构成现场的某些元素或者说不完整的现场 ...




“现场和HIFI(一个真一个假)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用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来衡量。用真的标准来衡量,HIFI无论如何都是输,但要是用美的标准来衡量,HIFI未必输。”

这句话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285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6-4-6
发表于 2011-9-28 1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现场的气氛
黑胶交流
http://morefeelchannel.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122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1-9-28 14: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black 于 2011-9-28 13:42 发表




“现场和HIFI(一个真一个假)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用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来衡量。用真的标准来衡量,HIFI无论如何都是输,但要是用美的标准来衡量,HIFI未必输。”

这句话要顶!


只同意第一句话。
反正觉得现场声特HIFI声完全就木有任何关系。
国内摇滚,JAZZ现场那个声音只能凑活凑活了,有机会去国外看看大音乐节,前2个月错过了日本的SUMMER SONIC,凶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98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3-3-3
发表于 2011-9-28 14: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riczhu88 于 2011-9-27 23:34 发表

顶兄台最后十个字,说得非常好,大家共勉。


这论坛里好几个神棍都是“不求互相启发,但求拍死你丫”,能学学兄台的胸襟就好了。



求同存异,求思存疑,愿与诸君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98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3-3-3
发表于 2011-9-28 14: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作品能否称之为艺术,要看对于一个具有合理正常判断力的人而言,此作品是否比它所反映的生活素材更美。

就像一个美女的照片,如果照得比真人还漂亮,便可称之为艺术,反之则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4: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同存异, 说得好! 论坛继续发展的动力源于此。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2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9-28 15: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uceshen 于 2011-9-28 14:17 发表
求同存异, 说得好! 论坛继续发展的动力源于此。




党同伐异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16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8-10-20
发表于 2011-9-28 15: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版及各位老大,搭车求教:房间尺寸:5.1×7×3.1,如果玩电分,音箱怎么选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98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3-3-3
发表于 2011-9-28 16: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油条 于 2011-9-27 23:45 发表
如果要拿欣赏齐白石的画来说的话,真实的虾是生活素材,齐白石的画是艺术创造,那么去博物馆看齐白石的原作就好比是听现场演奏。

如果没机会去博物馆,我只能在电脑显示器上看他画的虾过过瘾了,音乐回放器材只应 ...


您说的很对。HIFI的角色确实类似于显示屏的角色。但是请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色彩艳丽些的(口重口轻因人而异)电脑显示屏、电视机显示屏或投影设备的原因也是出于人们对美的向往。

需要说明一下:

我在上面的帖子里所指的相对于现场的HIFI包括录音和唱片重放两个环节(理论上还应该包括一些其他的次要环节,比如唱片制作等),而一般意义上的HIFI指的是唱片重放。

录音是一种艺术,是录音师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对现场信息进行的艺术加工。唱片重放也是一种艺术,是HIFI器材制造商(通过制造HIFI器材)和发烧友(通过搭建HIFI系统)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对唱片信息进行的艺术加工。对于录音而言,现场信息是生活素材,对于唱片重放而言,唱片信息是生活素材。

录音和唱片重放两者合起来共同完成了对现场的艺术加工。



[ 本帖最后由 echoever 于 2011-9-28 18: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1-9-28 16: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choever 于 2011-9-28 14:16 发表 一件作品能否称之为艺术,要看对于一个具有合理正常判断力的人而言,此作品是否比它所反映的生活素材更美。就像一个美女的照片,如果照得比真人还漂亮,便可称之为艺术,反之则不能。
一套hifi器材重放的美化方式是一致的。但不同曲目情感表达差异是很大的,用一个不变的处理方式来重放,不能因应对象的特质进行处理,就不能算艺术处理了,最多算一个好工匠。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1-9-28 16: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9-28 15:29 发表 党同伐异呢? [/quote财源广进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2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9-28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ear 于 2011-9-28 16:04 发表
一套hifi器材重放的美化方式是一致的。但不同曲目情感表达差异是很大的,用一个不变的处理方式来重放,不能因应对象的特质进行处理,就不能算艺术处理了,最多算一个好工匠。




问题是HI-FI系统都不是人工智能,都只能以固定的方式把自己的特性加在录音制品上. 未必是美化,也可能是僵化. 不管是美化还是僵化,都是"一致"的,不具备人工智能. 所以美化还是比僵化好.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1-9-28 16: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9-28 16:08 发表 问题是HI-FI系统都不是人工智能,都只能以固定的方式把自己的特性加在录音制品上. 未必是美化,也可能是僵化. 不管是美化还是僵化,都是"一致"的,不具备人工智能. 所以美化还是比僵化好.
就是这个道理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98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03-3-3
发表于 2011-9-28 16: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ear 于 2011-9-28 16:04 发表
一套hifi器材重放的美化方式是一致的。但不同曲目情感表达差异是很大的,用一个不变的处理方式来重放,不能因应对象的特质进行处理,就不能算艺术处理了,最多算一个好工匠。


针对这个问题想引用一下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的几句话供您参考:

就大多数人的口味而言,某些淡雅的音染适用于大多数声音,就像某些清新的彩色滤镜适用于大多数影像。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让生活素材显得更美,这就是艺术效果。

不过要承认的是,染色越重,对音乐的适用面会越窄,但味道会越香浓;染色越轻,对音乐的适用面会越宽,但味道会越清淡,看自己的取舍了。

但是物极必反,不论染轻染重,超出一个度,听什么音乐都不会好听。

[ 本帖最后由 echoever 于 2011-9-30 14: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5 23:24 , Processed in 0.081581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