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mvw

经过一些文献上的研究,感觉sacd应该比cd好的多才对

[复制链接]

700

主题

7874

帖子

26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
注册时间
2004-3-18
发表于 2008-7-30 16: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vw 于 2008-7-30 16:07 发表

呵呵 兄弟好 介绍几个能买死低柔桑多的地方吧 是不是只能网购或代购?

这个就不懂了.我在广州买,都是买香港过期买不出去的货.价格便宜只要2X元,但比香港出版时间几乎晚4个月才上架!更不要和日本的出版时间比了.

香港可以买非淘汰货.不过正价,100多港元...

希望各位香港同胞把一上架就买回来的STEREO SOUND扫上来,让我们站着看就爽了

123123
音箱:ELAC FS609CE;ELAC FS215 4PI II;DALI IKON 6,SCANDYNA MINI POD.....
CD机:ORPHEUS LABS ABSOLUTE CD;STUDER D731;LUXMAN D-N150 DENON DCD2000AE
唱机:BERGMANN MEGNA,MICRO SEIKI BL91
唱头:BENZ MICRO RUBY OPENAIR;ORTOFON CADENZA BLACK
唱放:PHASEMATION EA300,LUXMAN E250
功放:RESTEK EXPONENT西装前后;RESTEK EXTRACT西装前后 DENON PMA 2000AE
耳放:铁三角HA2002
耳机:铁三角AWK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8-7-30 16: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k+白版的观点

技术上的难度+投资强度+市场上的不确定和萎缩趋势,应该是sacd面临窘境的原因,而现状也正是消费者面对花成倍价格购买比cd略好的音质还是花与cd系统相近价格但声音也更好地lp系统间,做出的理性选择。于是我们看到了hifi届lp大复活,成熟的技术,相对低廉的投资成本已经丰富的盘片资源。

期待革新,期待新技术,只能祈祷工程师们能早日克服技术难关,大幅提高sacd表现,降低成本。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765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5-15
发表于 2008-7-30 16: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次买了5张RCA living stereo 系列的sacd,感觉是比CD重播要好一点。
  但是选择少,马兰士播sacd的稳定性也不是很好,遂放弃了。
  回归买CD的过程中。
  我每月买5-8张原版CD,原计划每月也顺便买2张SACD。
  但现在对SACD的前景没啥信心,遂改变计划了。
  回归享受CD的过程中。
  总结:一般烧友尽量不要买SACD机。
  放在家里浪费SACD功能的感觉不咋地
声韵牵牛星,英国之宝508.24
RA1,SAC K1000 AMPLIF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15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5-12-2
发表于 2008-7-30 16: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相当有水平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19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2-10-24
发表于 2008-7-30 16: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nila 于 2008-7-30 15:57 发表
123123,
没有SACD机,只纸上谈兵说点观点.
上几期STEREO SOUND用专版介绍日本技术在SACD上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并说明SACD机制造事遇到的种种困难.我想总结一下,
SONY和飞机发明SACD,除了更高的音质之外,另外一个很 ...

欧美的SACD就算是5w级别的还是用DVD光驱作转盘,wadia,linn
高文就更不要说了
不知道是应该佩服还是B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16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3-10-16
发表于 2008-7-30 1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sacd的转盘是个大问题,那些普通dvd转盘的耐用性已经为很多人所诟病。出了VRDS,似乎已经找不出相对精确耐用的转盘了(金嗓子自己开发的据说也不错),所以SACD的前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2224

帖子

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97
注册时间
2004-8-17
发表于 2008-7-30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回贴,发现都没有谈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能够展现SACD信息密度的器材需要到什么档次?是否有哪些特殊要求?

放大器和扬声器的素质,对如此高密度的信息量,是非常关键的

没有讨论周边设备配套,单独讨论格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大家记得SA5000的例子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318

帖子

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8
注册时间
2006-4-2
发表于 2008-7-30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nzer 于 2008-7-30 19:39 发表
sacd的转盘是个大问题,那些普通dvd转盘的耐用性已经为很多人所诟病。出了VRDS,似乎已经找不出相对精确耐用的转盘了(金嗓子自己开发的据说也不错),所以SACD的前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不止这两家的,除了ESOTERIC和金嗓子外,索尼、天龙和马兰士都有自己新开发的SACD专用机芯。

Stereo Sound中文版第163期有一篇关于SACD现状的分析和对5家日本SACD播放机(机芯)制造商的采访,很值得一看。

[ 本帖最后由 ponychan 于 2008-7-30 2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791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8-6-7
发表于 2008-7-30 2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放sacd的前端我看有 但是合适的箱子有哪些 大家可以说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5
发表于 2008-7-31 10: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SACD的感觉和我没听过之前的想法有很大不同。当时觉得SACD的声音也许比CD会更强悍、更“炸”一些。实际听的结果反差还是比较大的,简单地说SACD感觉声音更肉一些,或者说是更绵密,把CD里的一些楞角给磨平了,尤其是听人声的时候很明显。整体感觉略偏暗,更柔和。我还没有比较劲爆的SACD碟,所以在动态的对比上没有直接的感受。不过即使SACD出来的声音更柔和,其HIFI还是比LINN的捣浆糊机器要好。
音源是SA15S1,耳机AD2000、SA5000、RS1,SACD碟片是波切利的《angel》、雪莉的《蓝》/《红》/《白》。对比方式为同一首曲目分别用SACD层和CD层先后对比。比较有意思的是AD2000听SACD真的感觉出来音色暗了,人声突出得很明显,不过这种“失真”的感觉长时间听下来还确实很舒服!RS1还是刺激性太强,SA5000比较中庸,空气感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2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7-31 1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pollowang 于 2008-7-31 10:10 发表
SACD的感觉和我没听过之前的想法有很大不同。当时觉得SACD的声音也许比CD会更强悍、更“炸”一些。实际听的结果反差还是比较大的,简单地说SACD感觉声音更肉一些,或者说是更绵密,把CD里的一些楞角给磨平了,尤其是 ...



这是由于SACD规格对模拟声波信号的取样点更多,所以AD,DA转换时信号更平滑造成的正常听感. 更绵密,精致,柔和. CD的所谓"棱角"就是因为取样频率不够高,比特深度不够,取样点较少造成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7-31 11: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知道现有CD的采样频率是44K,量化等级是16位,不知SACD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等级是多少。

从信息角度上看,能对声音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是采样频率和量化等级,人耳可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约20K,按采样定理,44K的采样频率已能保证人耳可闻范围的原始信息不会丢失,再提高采样频率,理论上已没有意义了。但在这方面,我一直没弄明白的是,是否有部分乐器的高频分量可能要超出这个范围,这些高频分量对声音的音质是有影响的,也就是说,超出20K范围的高频分量人耳虽不是直接可闻,但有可能是间接可闻的,如果真的是存在这些高频分量且目前CD的采样频率不能涵盖这些高频分量,则原始信息有可能会丢失。

提高采样频率,会使得量化前的采样方波更窄,所携带的高频分量(与前面那个高频分量的意义不同,有富理埃变换概念的应该对此很清楚)就会越多,在DA转换时,采样方波(根据量化后的编码计算出来)通过滤波电路还原为连续信号,这就要求解码器中完成DA转换的滤波电路的带宽提高,这对模拟电路的影响也一直是我存疑之处。

提高量化等级,比如用24、32甚至更高的位数来量化,对声音的影响是减少AD和DA转换时所引入的误差。

至于编码格式其他方面的内容,多半都是为了在数字信号的传输、处理过程中便于控制,并不直接表达原始信息。

[ 本帖最后由 ljw100 于 2008-7-31 11: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8-7-31 11: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关心的是,不同格式在技术本质上对声音的影响,即采样频率、量化等级和对解码器模拟部分的影响。

比如,前面我提到提高采样频率,会要求DA转换时的滤波电路的带宽更大,这有可能会使声音更HIFI,如果这会使得系统的带宽也提高的话,烧友们嘴里常说的“速度快”,其本质就是一个带宽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主题

1万

帖子

29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6
注册时间
2004-11-17
发表于 2008-7-31 12: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碟片好不好主要还是取决于母带的品质,有些老的录音不好,sacd和cd几乎没区别,而且还有像lpcd45和xrcd之类的东西存在。这些都是在中高频人耳的敏感频率段进行的了bit优化,也就是尽可能多的保留这部分的信息量,最重要的还有录音师和压片公司负责人的修为,技术不是唯一的音响要素,所以sacd也不见得有超级压倒性优势
beyer的声音,如果正确的看他,不但拥有自然,准确,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那些华丽的色彩,但却可以纯洁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的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2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7-31 14: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光是数码音频领域,其他任何需要数模转换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个统一的趋势就是加深比特数,加大取样数. 象现在数码相机的AD转换都是14比特的了,以前是12比特,10比特.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6 21:10 , Processed in 0.07610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