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2-19 2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xuke771008于2006-02-19 11:13发表的“”:
看来朋友也是个玩家,我在其他帖子里已经有过描述,一套HIEND系统如果还存在瞬态响应不够的问题,那这个厂家离倒闭也不远了,且HIEND这个称呼也差不多烂了.所以在高端系统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可以上最先进的架构以满足所有已知的任何指标.而低端产品就不行了,1,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放优秀的电路.2,没有多余的成本来上优质的元件.所以在随身听等低端播放系统上只能抓影响听感的关键点,其中相位失真和瞬态失真就是罪魁祸首.再来看BBE技术,其实BBE是个技术群,有针对各种应用的补偿技术,MP3上的采用的是针对有损压缩进行弥补的BBE技术,具体的优化算法我不知道我也不可能知道(这是核心知识产权),但其的确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相位失真和瞬态特性.而此技术也诞生多时,在专业领域的运用具有极佳口碑,民用因为授权金不菲和认识问题而投入不多.所以这个技术相当出色,至于你提到的EQ调节,我保证任何幅频EQ都不可能调出BBE的感觉,因为他是针对相频特性的哦!再多一句,相位和瞬态是标榜HIEND的资本啊!
那我这样做一个比方
假设录制一段随身听(随身听带BBE系统,但是不打开BBE)耳机输出的声音。把这段声音刻录成CD。假设录音之间没有任何损耗,也就是说,录下来的声音是随身听耳机输出的声音,也就是一种廉价解码和放大器所制造的产物。
以刚才刻录的CD为标准。如果把这段声音拿到HI-FI系统上播放出来不做任何修改,则出来的声音是“随身听耳机输出原始声音”,也就是不完善的声音。这点你不否定吧?那么如果。我这里说的是如果!!在这个HI-FI系统上加一个使用在刚才随身听上的BBE系统,出来的效果又会是怎样的呢?是否BBE会修正原始随身听的声音而让音质变得更好呢?如果变了,则BBE就对原文件做了修饰。因为现在我们播放的声音是“随身听耳机输出”的声音,而不是HI-FI级音质。BBE如果对声音进行了休整则证明BBE修改了本应该是“随身听耳机输出”的声音,而造成最终结果是加了BBE之后的HI-FI系统不能真实回放“随身听耳机输出”。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BBE添加了一种失真?
我不是学这些专业的,很多理论知识还比较缺乏,问题比较多...
谢谢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