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kanila

我对欧洲器材核心技术的看法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332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7-7-23
QQ
发表于 2008-2-11 21: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学习学习

不是都说HIFI是卖声音不是卖电容嘛
迷恋 wadia 64 --- 王者哈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2-11 2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rk132 于 2008-2-11 21:06 发表
"而对于专业领域来说,IMAC具有无可替代的专业性"

俺作为计算机图像行业的专业资深人士,纠正一下LZ的错误

APPLE的计算机以前在图像和广告行业方面的普及,并不是因为它的系统和硬件,而是因为电子印刷行业只接 ...


你说的是一部分
就说图像领域,Apple当年的权威还在于一批为其定做的软件效能,比同版本软件在X86CPU+windows上运行高很多(比如G3 G4年代以及G5早期,photoshop的运行速度可以是intel当时最顶班CPU配置PC机的2倍左右)
当然自从苹果用了intel的X86架构CPU和出现了Vista後,apple已经在这方面没有绝对优势了,都是老黄历过去时了

音频领域也是差不多的概念,以前protools风光的时候正是MAC机能强盛以及firewire风光无限之时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08-2-12 0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早时的确如此,一些专业图像软件制作商如ABODE针对MAC 的CPU做的软件优化很有效率,改变从P3开始,第一代IMAC 对上 P3,在图像处理上没明显优势,我家那台g3 对PIII,内存相同,处理photoshop,无论是插件还是普通运算相差只在5%,当时g3也要12000左右,PIII只有7500。

当然那时OS上苹果机还是有绝对优势

记得以前公司,晚上是不关计算机的,几个月下来,死机也不过三四次而已,而WIN98做为工作用时,死机率是太高了

[ 本帖最后由 dark132 于 2008-2-12 00: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08-2-12 0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POWERMAC系列,家里还保存了一台8100,用料真扎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主题

7874

帖子

26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
注册时间
2004-3-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01: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rk132 于 2008-2-11 21:06 发表
"而对于专业领域来说,IMAC具有无可替代的专业性"

俺作为计算机图像行业的专业资深人士,纠正一下LZ的错误

APPLE的计算机以前在图像和广告行业方面的普及,并不是因为它的系统和硬件,而是因为电子印刷行业只接 ...

WOW!正准备上手提,咨询一下兄弟现在APPLE电脑是否真的没什么软件优势?本人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想电脑能稳定并比较快的运行PINNACLE绝大部分功能(我拿来倒DV的),把极品11开个全特效就可以了.不知道你认为新的MAC BOOK PRO是否值得等待?若不是,我立马去上富士通!
音箱:ELAC FS609CE;ELAC FS215 4PI II;DALI IKON 6,SCANDYNA MINI POD.....
CD机:ORPHEUS LABS ABSOLUTE CD;STUDER D731;LUXMAN D-N150 DENON DCD2000AE
唱机:BERGMANN MEGNA,MICRO SEIKI BL91
唱头:BENZ MICRO RUBY OPENAIR;ORTOFON CADENZA BLACK
唱放:PHASEMATION EA300,LUXMAN E250
功放:RESTEK EXPONENT西装前后;RESTEK EXTRACT西装前后 DENON PMA 2000AE
耳放:铁三角HA2002
耳机:铁三角AWK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19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2-10-24
发表于 2008-2-12 0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Chord dac内部是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成本还是要比磨DVD多出不少吧,整块铝铣出来的壳子,数字和模拟部分隔开分别供电,看得出还是下了功夫的,虽然这台只卖高文全能机一半的价钱
美国机确实很爽,技术也nb。喜欢MSB旗舰,滤波解码都自己搞,打开来里面金光灿灿,价钱比起一些卖牌子的奢侈货,便宜太多了

[ 本帖最后由 GUOLIANG_82 于 2008-2-12 02:19 编辑 ]
200622312563284817.jpg
200622313553093756.jpg
2006223135421386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2-12 09: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rk132 于 2008-2-12 00:40 发表
比较早时的确如此,一些专业图像软件制作商如ABODE针对MAC 的CPU做的软件优化很有效率,改变从P3开始,第一代IMAC 对上 P3,在图像处理上没明显优势,我家那台g3 对PIII,内存相同,处理photoshop,无论是插件还是普通 ...


应该讲G3的时候优势需要在那个年代的版本软件下才有,你用现在的软件,那就白搭了
G4双CPU对P4双CPU,绝对是1.8倍的速度优势,当时测评搞了不少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万

帖子

199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9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2-12 0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音响发烧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双重特点. 而且越是到HI-END领域,艺术性越是重要. ”

渠道优先,技术其次,“核心技术”是彻底的宣传伎俩和商业噱头,“艺术性”绝大多数都是商业噱头。

小白版主刚玩的3010,比美国的机器速度慢吧,那不就是失真嘛。
美国的机器躁、英国的肉,全是失真的,吹啥吹。
渠道决定价格。日本人一点不傻,200美圆的机器卖十几万台,2000美圆的HIFI买几千台老板幸福的昏过去了。玩技术日本人谁都不怕,玩渠道人家也占着大的,就剩一个四处卖品牌的飞机还撑着,高下立判。过年乐,各位仁兄偷着乐去吧。

反狙击:别跟贴和我嚷嚷校声什么的,技术内容包括:设计理论、线路设计、工艺设计、成本控制、试验和调试、设计定型、试生产、投产、质检和质控、包装。细的不说了。不是打个板焊焊OK了,当然有的品牌就是打个板焊焊OK了。技术方面这么多的内容,没几个HIFI品牌的产品能支撑这样大的开支。
哦~哦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主题

6931

帖子

28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6
注册时间
2005-4-14
发表于 2008-2-12 1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用自己发明的火药造出了礼花;中国需要天人合一,需要和谐

洋鬼子用我们发明的火药造出了大炮;外国需要征服自然,对外扩展

大家的想法和思路不同罢了。

[ 本帖最后由 忽然散步 于 2008-2-12 11:07 编辑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QQ群:23348565(同好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670

帖子

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3
注册时间
2003-5-22
发表于 2008-2-12 11: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解,现时分工极细。正如电视所说的技术方面的内容只能分工合作,一间HIFI公司绝对支持不了几个团队的开发费用的。那就有了高文用先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41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8-2-12 11: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电视版主的说法, 要说"失真", 那啥都是失真. 钢琴大师演奏作品时,速度比乐谱标记的快了一点,是失真,慢了一点,也是失真! 这是按URTEXT来理解作品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说EXPOSURE 3010S速度慢些确实是失真. 要达到不失真,器材声音必须越快越好. 因为理论上器材跟随信号的能力应该是0毫秒,不存在任何的滞后. 可是这样的声音往往不好听. 完全忠实URTEXT的演奏也不好听,因为太机械和呆板.

所以我把HI-END器材声音的"设计"看成一种类似于演奏家演绎作品的过程. 你不要否认它的"艺术性". 这种"艺术性"更精确地说是一种声音审美观的注入. 是把自己的审美观渗入作品/原始录音的过程,而不是个机械重放的过程.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87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7-4-6
发表于 2008-2-12 11: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忽然散步 于 2008-2-12 11:04 发表
中国用自己发明的火药造出了礼花;中国需要天人合一,需要和谐

洋鬼子用我们发明的火药造出了大炮;外国需要征服自然,对外扩展

大家的想法和思路不同罢了。






一。火药

这是所谓“四大发明”的说法中最大的一个谎言。

西方在谈到所谓的对历史前进起到了“重大作用”的三大发明(火药,罗盘,印刷术)时,根本不是在谈论所谓的我们中国人的“四大发明”,而是在谈论西方的“三大发明”。此火药非彼火药,此罗盘非彼罗盘,此印刷术非彼印刷术。

而炮制并宣扬所谓的中国“四大发明”对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种种说法的人们,最主要就是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两种性质截然不同并且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暗中偷换了位置,同时也转换了附着在两者身上的历史意义。其次就是用牵强附会,曲解,夸张,过滤等等手法来处理相关的历史事实,蓄意掩盖事实真相。

就火药这一项,具体如下:

(1)我们中国人所发明的“火药”实际上指的是“黑火药”,这种火药的用途,性能都有限的很。

(2)而真正导致了军事变革并对历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的“火药”是欧洲人发明的“黄火药”,并大规模地用于工程和军事,是整个近现代军事工业的奠基石。

(3)黄火药跟黑火药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其一开始就是从一条独立的路线发展起来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体系。(黄火药只是这个体系中几类产品的俗称,这个系列中的各种发明满足了现代工业和军事所需要的全部技术需求。)

以上是最关键的三点,也就是有关“火药”这个谎言的核心之处,而更详细的历史细节如下:

(4)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只是简单地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几种天然物混和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属于物理范畴。而且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认识,经验主义的积累。(所以在中国当然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这是毫不奇怪的)。

(5)黄火药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化学合成手段,是一种化合物。黄火药的产生发明出来是有近代化学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我以前说重要的发明往往其内在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没有说错,科学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产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发明)

(6)而且,即便是黑火药,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是从古代中国传到西方去的,今天的种种说法,都只是猜测而已,而这种猜测仅仅只是依据不同发明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早晚作出的,这被称之为文化上的一元论。(其他三项“发明”也是同样的这种情况)

很多人会感到难以接受这种说法,有人也难免会这样说,那我们也可以不承认计算机,网络,原子弹这些发明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你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有本事不到别人的国家那里去留学而得到这些知识,并且完全不接触任何别国这方面的学术资料,那么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你独立发明的。

(7)更让某些人不愿提起的是,就连黑火药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在很多古代文明地区都有类似于黑火药的发明的记载,学术界有一派的说法就认为,是印度人先发明了黑火药的。而黑火药的种类更有上百种之多。中国使用的黑火药只是其中之一。

再来看黄火药的源流:

(8)1771年,英国的P·沃尔夫合成了苦味酸,它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注意这一点),后来发现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纪被广泛用于军事,用来装填炮弹,这就是黄色火药的名称的由来。它是一种猛炸药。

(9)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它是一种起爆药,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也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10)1807年,苏格兰人发明了以氯酸钾、硫、碳制成的第一种击发药。

(11)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

(12)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俗称棉花火药。

(12)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

(13)1862年,瑞典的A·B·诺贝尔研究出了用“温热法”制造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使之能够比较安全地成批生产。

(14)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出了梯恩梯(TNT)。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

(15)1866年,A·B·诺贝尔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发明出了达纳炸药。俗称黄色火药。

(16)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发明了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7)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首先发明了无烟火药。这一发明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提供了弹药方面的条件。

(18)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 “特种达纳炸药”。又称 “特强黄色火药”。

(19)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了黑索今,它是一种比梯恩梯威力更大的炸药。

从上述线索可以清晰地看出,黄火药系列是怎样一步步独立发展起来并导致了近代军事的重大变革的。在这一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黑火药什么事。黑火药在欧洲长期被用于烟火和纵火用途,也曾被用来作为枪炮的发射药,但是主要也就适用于中世纪的那种力量有限的原始火器,如火枪火铳,而中世纪火器跟近现代枪炮也完全是两种性质的概念,原理上,技术上,制造加工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被它们某些外形上的类似点所迷惑了。后面会具体谈到。

注意到上面黄火药系列的发展源流,可以发现其中好几种重要的火药,最初被发明出来都不是准备要用于军事的,甚至有的最开始都不是要用来做炸药的。这个事实让某些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厚着脸皮说黄火药的发明也是受了黑火药的启发的国人都无法自圆其谎了。更不用说黄火药跟黑火药在原理,性质,方法,用途等诸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近现代整个军事工业体系中,从火帽底火所用的击发药,到雷管等用的起爆药,到弹筒中的发射药,弹体里装填的猛炸药,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全部使用黄火药系列,根本没黑火药什么事,根本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有什么可吹的呢。

黑火药现在也就在导火索、烟火药等方面还有点用途。仅靠使用黑火药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出现代的这种后膛装填式射击武器和各种炸弹火箭导弹,这是被“四大发明”的鼓吹者们所故意忽略了的一个历史事实。

有些国人常常用一种不无遗恨的口气说:古代中国人制造出了火药,却用来做鞭炮,太可惜了。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不是因为古人只想得到用黑火药做鞭炮,难道他们没有尝试过要把它用于军事上吗?而是因为黑火药也就只适合用来做鞭炮。不必为此感到遗憾了。

如果说黑火药在中国是受了儒家文化环境的影响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在同样使用黑火药的日本,印度,阿拉伯,土耳其等等国家和地区,又产生了近代军事的重大变革作用了没有呢?没有。这种变革只有等到黄火药的出现才会产生。

黑火药只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一种原始产物,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点痕迹而已,对推动工业文明的前进并无多大作用,有人却硬要把这点痕迹吹嘘到对历史起到了重大作用的程度,是很无聊也很无耻的。

而伪古派分子在宣扬所谓“火药”推动了军事工业变革等等谎言的时候,却故意只字不提这是“黄火药”的功劳,用偷换概念的手法误导人们以为这是“黑火药”起的作用。这是一种非常无耻的作法。也是很多“国学大师”“人文科学专家”炮制种种“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科学贡献”的惯用手法。就是后面将会总结到的几种伎俩中的一种。

现在再来谈谈火器,本来这个问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但是我在《所谓》一文中,曾提到螺旋线膛枪,火帽,圆锥形子弹,撞针,连发式枪械等等发明的出现,以及弹道学,冶金学、金属加工技术等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实现近代军事工业革命的决定因素,但是却忽略了另一方面,既弹药技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来看看中世纪原始火器。

我在《所谓》一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被穿凿附会地说成是最早的火枪的 “突火枪”实质上只是一种喷射式火器,关于“子窠”到底是什么东西根本就是猜测,《宋史.兵志》上根本就没有具体说明,但是仍有人要胡搅蛮缠地把这个说成是最早的“火枪”。

更无耻的是,有些人为了吹嘘这种“突火枪”,居然把《宋史.兵志》上记载的“声闻百五十余步”撒谎说成是射程达到了一百五十步!

至于火铳,我看见过保存最早的元代铜火铳,它的形状就是一个长35.3厘米,口径10.5厘米的大圆桶,这是“枪”的概念吗?它这种管身长和口径的比例根本就不可能象现代火器那样发射弹丸来远距离杀伤敌人。如果它发射弹丸,那么弹丸直径起码要达到10厘米,其巨大的重量就根本不可能靠黑火药的力量发射出去,更不用说它还需要一定长度的膛内助推运动过程;如果它发射铁砂子的话,那么跟火药混在一起的铁砂子最多就只能喷射个几米而已,根本就只能起到一点威慑作用而已。中国的“考古学家”也就只能拿这些东西来蒙蒙外行人。

(顺便说一句,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常常给我抄录来一大段一大段的他自己都没看明白的文字,然后自以为是地“告诫”我多读点书再发言。我在这里明明白白告诉那些“业余历史学家”,只要是你读得到的书,别人也都能看得到的。千万不要卖弄自己读过多少书。)

关于中西火器的源流。

(1)中世纪西欧的火枪与中国火枪完全没有任何技术上的相似点。完全是一种独立发展起来的火器。

(2)十四世纪的意大利,产生了欧洲最早的火铳。欧洲现存最早的火铳是十四世纪中叶的。

(2)1480年至1495年间,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发明了轮发燧石枪机,用燧石的火花点燃火药池,再由火药池点燃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

(3)最初的古代中国火枪,只是原始的金属管形火器。不仅在原理,技术上跟近现代枪炮完全是两码事,与同期欧洲的火器也不是一回事。已发现的最早火铳是元至顺三年(1332年)的。

(4)根据《明史》的记载,十五世纪初,扳机击发式火绳枪开始传入中国,同时传入的还有佛朗机,密鲁铳,及后来的红夷炮,火炮瞄准具。十七世纪,开始有了燧石枪。

(5)不管是东方西方,原始的中世纪火枪威力都有限的很,并没有对军事变革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再来大略看看跟黄火药同步发展起来的一些近代枪炮技术。

(1)最早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福希斯。最初使用器皿装雷粉,后来通把雷粉夹在两张纸之间而制成了纸卷“火帽”。

(2)1808年,法国人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了针尖发火。

(3)1814年,美国首先试验将击发药装于铁盂中用于枪械。1817年,美国人艾格把击发药压入铜盂中,发明了火帽,火帽的应用对后膛装填射击武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4)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

(5)1840年,德国人德莱赛发明了针刺击发枪。其技术特征是: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针击发火。

(6)1860年,美国首先设计成功了13.2毫米机械式连珠枪,开始了弹夹的使用。

某些人故意将中世纪的那种原始火器如“突火枪”之类的玩意跟近现代枪炮混为一谈,惯用的手段就是抓住两者之间仅有的一两点在外形上构造上的相似之处,如都是管形啊,都靠喷射气体推动发射物啊(根据这两点也可以说印地安人的吹管也是枪炮的前身),然后拼命吹嘘来蒙骗外行人,却故意的掩盖了两者在更多方面的根本不同,而且是导致两者功能上的巨大差异的构造上机理上的根本差别,如现代枪炮的后膛装弹,底火引爆,针刺击发,线膛枪管,圆锥形子弹,药筒装药,等等。没有这些根本特征根本就不成其为近代枪炮的概念。

伪古派分子的这种手法就是指鹿为马的伎俩,好比说马有四条腿,鹿也有四条,所以根据仅有的这几点相似之处就可以说鹿就是马,而两者在其他本质方面的更多不同就根本不管了。这就是鼓吹“四大发明”及诸如此类“古代科学发明”的人所惯用的手段,也是后面将会总结到的几种伎俩中的一种。

从我上面的论述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导致了近代军事革命并对历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的“火药”是欧洲人发明的“黄火药”而不是“黑火药”。这是一个被蓄意误导了多年的虚假宣传,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而且我以前说的重要的发明往往是要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并没有说错,科学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产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发明,从黄火药与黑火药的对比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我以前说“四大发明”是弱智玩意也没有说错,至少对于黑火药(及与之相对应的原始火铳)来说就是如此,一种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而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和发展。

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某些人热衷于引用李约瑟的话来说明问题,挟洋以自重。我明确告诉你们,李约瑟的东西不足为证,他不仅不是搞科学史出身,而且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主流的认可,更是连汉语都不熟悉,这样搞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可信度,难道翻古书,辨识文言文我们还不比他精通吗?而他书中的种种错误也早有人指出。中国人宣扬他只不过拉大旗做虎皮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87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7-4-6
发表于 2008-2-12 1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nzer 于 2008-2-11 15:29 发表
我比较反对神话某些欧洲厂商。没有证据光靠YY只有误导的嫌疑。

先锋作为转盘的生产方,我想他不会差到连自己的软件也不会写吧?软件是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的,如果说在写软件上连硬件的设计者先锋都没有整套买过来 ...
据某牛人介绍,meridian的那个数字技术完全来自我们中国,信不信由你。










"没有证据光靠YY只有误导的嫌疑。"



[ 本帖最后由 tmd002 于 2008-2-12 13: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08-2-12 12: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nila 于 2008-2-12 01:59 发表 WOW!正准备上手提,咨询一下兄弟现在APPLE电脑是否真的没什么软件优势?本人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想电脑能稳定并比较快的运行PINNACLE绝大部分功能(我拿来倒DV的),把极品11开个全特效就可以了 ...


MAC现在在非线性编辑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图像制作和3D软件上的确已经没什么优势,amd和intel在浮点运算方面这几年已经够强,并且在游戏方面PC比MAC有压倒性优势。

买MAC的笔记本还是因为它的样子和OS好,但PC机的笔记本现在已经可以装MAC的OS系统,所以嘛。。。。。把MAC看作一个品牌更合适,不要认为用它可以占什么大便宜

小张版主说的以前MAC和pc对拼,存在于当时的高档机型,G3,G4系列入门级和中档机对比同级别的PC优势就没那么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19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2-10-24
发表于 2008-2-12 13: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renzer 于 2008-2-11 15:29 发表
没有证据光靠YY只有误导的嫌疑。

......................................................................

据某牛人介绍,
.......................................................................

某楼的兄弟笑死我了,这也叫证据....

开个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4 15:56 , Processed in 0.074205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