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somedaydream

为什么没有人用UPS这种东西玩HIFI呢?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55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5-7-19
发表于 2007-4-8 0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所以我们只能确定数字源是一样的,但回放系统不同,听感肯定会不一样。而且即使是同样的数字原,比如正版与盗版,又或头版与再版,在同一回放系统中,都会有听感的不同。所以虽然PC HIFI的回放系列与传统HIFI不同,但如果因此就以数字源文件相同,直接推出听感必然相同的结论,是否妥当?我认为中间或许还会有一些道道。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 本帖最后由 satan_lea 于 2007-4-8 01: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25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6-3-12
发表于 2007-4-8 01: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xg 于 2007-4-8 01:29 发表

请问, 什么是普遍水平? 什么又是普遍消费水平器材? AC97? 那是主版上送的吧, 有这价位CD台机吗? 我看你生活的也不错呀

呵呵,AC97不过是一个标准,不代表具体声卡吧?您是如何得到AC97就一定是主板上送的,并且AC97的声卡就一定很便宜的的这个结论呢?请查阅资料,以帮助您得到正确结论,谢谢。
另:我从来没有说过PCHIFI器材与传统器材要做等价格比较,所说不过是中档PCHIFI器材能达到多少元CD台机音质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jzzjzq 于 2007-4-8 04: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4-8 0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tan_lea 于 2007-4-8 01:39 发表
是啊。所以我们只能确定数字源是一样的,但回放系统不同,听感肯定会不一样。而且即使是同样的数字原,比如正版与盗版,又或头版与再版,在同一回放系统中,都会有听感的不同。所以虽然PC HIFI的回放系列与传统 ...


说的没错丫,后面全看DAC了,前面是PC-HIFI的还原方式比较完美~

正版和盗版的不同,你理解错误了,他们不是数据有差异,而是还原时的jitter大小不同。简单说就是压盘/刻录时坑/面一致性的不同导致的(CD标准是允许一定误差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就不一一说明了~

谁也没说传统HIFI和PCHIFI的听感是相同的吧,怎么又说起这个来了?一直说的是EAC抓轨这种数据还原方式的准确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55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5-7-19
发表于 2007-4-8 01: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LEVE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拿传统HIFI与PC HIFI比听感,只是来一个类比。意思是说,传统HIFI,在数字源相同的情况下,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给了他一个名称,叫做JITTER。PC HIFI当然与传统HIFI的工作原理不一样,会不会有这种可能,由于某样类似“JITTER”的东东的影响,即使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数字源,PC HIFI出来的声音也会不同??假若这个猜想成立,那些说听感不同的朋友就能说得通了。否则这种“现象”除了用“心理作用”来解释外,无法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4-8 01: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xg 于 2007-4-8 00:18 发表

更看不懂了, 呵呵, 可能是我理解能力差吧,拿APE和转盘比????   呵呵, 请问WINDOWS XP 相当于多少钱的电脑? 刻录版的呢?


你恐怕没看懂jzzjzq兄的意思,她是比较EAC抓轨后输出和转盘直接输出的差异及其过程中的瓶颈~

[ 本帖最后由 leve 于 2007-4-8 0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4-8 02: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tan_lea 于 2007-4-8 01:53 发表
LEVE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拿传统HIFI与PC HIFI比听感,只是来一个类比。意思是说,传统HIFI,在数字源相同的情况下,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给了他一个名称,叫做JITTER。PC HIFI当然与传统HIFI的工 ...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的观念有些错误,传统HIFI和PC-HIFI的不同是在数据还原阶段:

传统HIFI:通过转盘一次性、实时、C1/C2校验读取CD数据~
PC-HIFI:EAC抓轨,最多82次读取,并带有严格的CRC校验~

而在DAC阶段,PChifi和传统hifi是没有区别的,都要受后面设备的影响,包括jitter~


前面zzxg兄说的不同是指二进制文件相同,但在后端用同样的设备解码、放大以后,听感不同了,这个完全没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25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6-3-12
发表于 2007-4-8 0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4-8 01:48 发表


说的没错丫,后面全看DAC了,前面是PC-HIFI的还原方式比较完美~

正版和盗版的不同,你理解错误了,他们不是数据有差异,而是还原时的jitter大小不同。简单说就是压盘/刻录时坑/面一致性的不同导致的(C ...

个人觉得问题其实就在这里,PCHIFI用CDROM+EAC真能得到完美无缺的数字音源吗?
其实很多大家都明白的原理,并不足以说明事实。我并非说这些原理是不正确的,但它可能只是描述了事实的一个方面,用它分析包含更多因素的事实有时并不管用。就如电源线材的作用,从理论分析,这段线对整个供电线路的感抗容抗阻抗等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并且还有放大器材中的电源部分对其影响进行抑制。但偏偏是越好的器材(电源对供电抑制更好),它的作用还更明显。
对于我们分析来说,电流大小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可是这样的理论是无法解释无氧铜对声音的改变的。
所以,以普通理论分析来说,不难得到CDROM+EAC得到的数字音源是很完善的。但它解释不了如今高档转盘在机械上下重料,并有可闻效果的事实。相信以更好的机芯(相对于普通CDROM)+更多的重读次数+比较+更精准的晶振  的高档转盘并不难制造,但目前似乎以此为核心技术的高档转盘并未出现。
所以理论分析的结果可供参考,但还需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25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6-3-12
发表于 2007-4-8 02: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4-8 01:54 发表


你恐怕没看懂jzzjzq兄的意思,它是比较EAC抓轨后输出和转盘直接输出的差异及其过程中的瓶颈~

呵呵,LEVE兄解释的很好,可是采用“它”字似易引起误解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4-8 02: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zzjzq 于 2007-4-8 02:17 发表

个人觉得问题其实就在这里,PCHIFI用CDROM+EAC真能得到完美无缺的数字音源吗?
其实很多大家都明白的原理,并不足以说明事实。我并非说这些原理是不正确的,但它可能只是描述了事实的一个方面,用它分析包含 ...


EAC抓轨方式只是准确的从CD还原音频数据,之后还要有个输出过程,这要看数字卡的数字输出质量了,当然还有USB、IEEE1394、WIFI等数据传输方式~

这个过程,目前已经有很好的设备,例如LYNX AES16、RME AES-32,IEEE1394的有RME FF400/FF800等等,这些都是母带制作级别的设备了,满足HIFI级别的数字输出没问题的~


转盘在机械方面的用料,是为了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读取环境。PCHIFI完全不用考虑这方面的~

至于你说的"更好的机芯(相对于普通CDROM)+更多的重读次数+比较+更精准的晶振 的高档转盘"已经存在很久了,那就是应用了一些PC数字技术的MERIDIAN G08,用的就是DVD高速机芯+三次缓冲读取的控制软件,只不过没有EAC那样能读82次之多,毕竟是实时回放设备,就这样还有3秒的延迟......

这些理论早就验证N次了,只不过国内玩PC-HIFI的不多,不太了解罢了~

[ 本帖最后由 leve 于 2007-4-8 02: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4-8 02: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zzjzq 于 2007-4-8 02:20 发表

呵呵,LEVE兄解释的很好,可是采用“它”字似易引起误解哦


我看你说了几次,没说到点子上,替你说了

PC-HIFI虽然解决了CD还原问题,不过"传输数字信号"这个传统问题依旧存在~

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TCP/IP协议封装音频数据进行传输,只不过这样的延迟会大了点,解码虽然够了,但还不能满足声卡的控制指令的传输速度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25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6-3-12
发表于 2007-4-8 03: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4-8 02:54 发表


我看你说了几次,没说到点子上,替你说了


呵呵表达对象不同,方式自然也不相同。
前面所述其实还有不尽之处,PCHIFI直接播放硬盘上的数据时自是不用考虑机械机芯的问题,但APE多半由机械机芯抓来,虽然经多次读取,但其基础相同。即全部都是建立于机械性能并不很良好的CDROM机芯上,多次读取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忽略多次相同错误的问题。静态数据本身虽不存在时基误差,但静态数据产生的过程中己经包含的时基误差却仍然存于数据之中。(就如刻录机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校验,但刻录本身含有很大的时基偏差,EAC软件中甚至专门设置了参数修正。这个问题导致刻录的CD比不上原版CD的音质)而转盘增强的机械部分对音质的提升的作用,即在于此。
至于传统转盘没有CRC较验部分不太赞同,因为这只是芯片处理的范围,PC能处理 ,传统器材多加一块处理芯片应不是难事(如果此校验对音质有重要影响的话)。
PCHIFI若不计成本一定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HIEND,包括数字处理部分更不会弱于传统器材。但这是指的播放母带数据而言,实际我们PCHIFI时使用的却是要从CDROM上抓取的数据。数字的传输,PC与传统器材应无差别(传统器材转盘输出也会有这个介面问题),因此不是两者差异之所在。
回归原点,如LEVE兄所言无误,则当前PCHIFI音质应强于传统器材(此处不比较PC直接播放录音母带的情况,仅比较播放APE或是WAV文件的情况)。因PC消除了CD读取中的误差,少一误差源;而后续处理过程两者己无本质差异,故应强于传统器材。

[ 本帖最后由 jzzjzq 于 2007-4-8 04: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7-4-8 07: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zzjzq 于 2007-4-8 03:44 发表

呵呵表达对象不同,方式自然也不相同。
前面所述其实还有不尽之处,PCHIFI直接播放硬盘上的数据时自是不用考虑机械机芯的问题,但APE多半由机械机芯抓来,虽然经多次读取,但其基础相同。即全部都是建立于机 ...


这些有一部分是你自己的推断吧,错误也有不少~

1. 首先可以确认一点,静态数据是没有jitter的。

jitter都是传输过程产生的,一旦数据存储到媒体上,时间因素就不存在了。等到下次在传输时,才会重新体现出jitter的问题~

2. CD音质的问题,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刻录机刻录数据是有误差的,不可能像压盘那样准确。这个允许范围内的误差,会导致实时读取数据时,产生jitter。

注意这里有个误解:刻录的数据本身不会有时基误差,刻录误差是位置误差,而且是在rb的允许范围内,也就是说EAC依照rb规范去读取的数据是可以保证准确的。但CD机实时读取时并送到DAC这个过程中就会有jitter产生。可以这么简单理解,EAC抓出来的是数据,转盘读取、传送的是实时数据流,前者没有时钟bit,而后者是有时钟bit。

3.转盘增强的机械部分是为了保证读取数据的环境稳定,这个前面说了。CD读取数据就是通过EAC抓轨就不同了,我估计你还是没看过EAC的相关文档,尽管EAC已经出来快十年了~

我简要说说EAC的原理,你就明白为什么EAC不用非常好的机芯了,不过注意一点:CD的机芯和CDROm的机芯/伺服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为了读取数据用的,可以实现高速多次读取的;前者的速度有限,而且只是一次读取,并通过伺服系统一次C1/C2的简单校验。当然,CD机芯的jitter比cdrom小很多,只不过我们用EAC抓轨就可以忽略了。硬盘的jitter就不用比了......

EAC抓轨原理:

EAC使用了一种安全(secure)读取方法,这意味着所有的音乐扇区要至少被读2遍,并对这2次数据做严格的CRC比较来检测读取错误。如果检测到两次数据的CRC值不同的话,EAC会反复读取这个扇区16次。如果有8次以上的扇区数据是一样的话,那么这些样本数据出错的机会就很少了,EAC将会使用这些样本。如果16次重读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EAC将会开始另一系列的16次反复读取,最多有5个系列的读取动作。如果CD磨损严重,数据在82次尝试后仍不能读取的话,EAC 将报告这一读取错误并给出精确的位置,让你试听,log里也会有记录。

为保证准确抓轨还有几个条件:

光驱支持Accurate Stream,这个现在的光驱都支持了;
如果光驱能够Cache Audio,那就要在EAC上设置每次清空Cache;
屏蔽光驱的硬件C2检测,完全由EAC软件实现(会慢点);
根据不同光驱,设置不同的offset。

4.PCHIFI播放的数据是原始PCM文件,和传统CD不同,传统CD是要EFM编码的,还有C1/C2校验。EAC抓轨过程是一个还原过程,是把经过CD编码的数据,重新还原成制作母盘以前的原始音频数据,所以比可靠性差的CD编码要好多了。传输层PCHIFI尽量应用AES/EBU来传送,以避免传输过程的干扰问题~

5.PCHIFI是比传统HIFI少了一个误差源,但也有它自己的问题:电源、干扰、噪音。

虽然在传输层通过AES/EBU全平衡传输方式可以基本避免,但会比较依赖于数字信号生成/发送设备的品质,全要看数字卡的layout了。其他传送方式还不成熟,我个人看好基于TCP/IP封装音频数据的方式,可惜没有I2S/I2C的实时性那么好,解码还可以,游戏什么的肯定不行。噪音只能通过水冷来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4-8 0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4-8 02:44 发表


EAC抓轨方式只是准确的从CD还原音频数据,之后还要有个输出过程,这要看数字卡的数字输出质量了,当然还有USB、IEEE1394、WIFI等数据传输方式~

这个过程,目前已经有很好的设备,例如LYNX AES16、RME A ...


不好意思,我家里DAC-1一直连接在PC上面
你能否听出APE直接播放和解压成WAV播放的区别?能的话我们再讨论下去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4-8 08: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4-7 23:49 发表


offset不校正,何谈准确抓轨,这个根本没必要提~

本来就是心里作用,抓出来的是数据,和声音没关系。

EAC这个抓轨软件要是不同CDROM抓出来的数据不一样,根本就不会存在~

抓轨出来的是数据,是C ...

我还没有见过能够100%校正offset的人
无论是网上找到的数据还是自己制作测试盘,都不可能把驱动器读取不同CD的offset完全纠正
我也不是第一天用EAC了,4年用下来了
所以那些整天叫MD5一样的人,我真怀疑它们是怎么测出来的,能否当场给我测测看

[ 本帖最后由 nadesicozhao 于 2007-4-8 08:45 编辑 ]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7-4-8 08: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7-4-8 02:44 发表


EAC抓轨方式只是准确的从CD还原音频数据,之后还要有个输出过程,这要看数字卡的数字输出质量了,当然还有USB、IEEE1394、WIFI等数据传输方式~

这个过程,目前已经有很好的设备,例如LYNX AES16、RME A ...


关于G08可以看我这篇文章,没有那么神
http://www.jd-bbs.com/viewthread ... ghlight=%2Bnadesico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7 09:44 , Processed in 0.072778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