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0923|回复: 79

[附件] solo,莱曼,8pr,以及其他(已补全,第二天的感受在第三页)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12-21 12: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想退烧已经很久了,因为钱的原因,更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可坛瘾老是戒不掉,这不,前些天又中毒了:
令人敬佩的小巨人——小白全面点评英国SOLO耳放
http://bbs.headphoneclub.com/vie ... &extra=page%3D1

老实说,我是对没接触过的任何音响器材和音响评论都心存怀疑的,8pr也是在怀疑中逐渐肯定的。还有,以我自己的经验教训,甚至认识一件器材,尤其是当器材到了一定档次之后材,单凭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的聆听和对比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种情形下所作的文章,因而不敢深信。

但这次真的被毒到了,不止是因为小白这一篇有枪文嫌疑的帖子,还因为音乐之神、忽然散步、俱乐部V版 M版的一些七七八八的文字。

既然被毒了,当然要解毒。靠时间慢慢自行化解可不是我的一贯作法,所以当听说solo来到欣韵数码的消息后,就决定去以身试法了。

。。。。。。。。此处省略联系二房时宜若干。。。。。

终于,solo被我从欣韵抱回了家^_^。小葛人真爽快,顺便还捎了个莱曼让我对比,我又顺便拿回了那个曾经是我的或许将来还是我的但现在不是我的的A900LTD,爽啊。

下午还要上班,写到哪里帖到哪里吧,病句错词也懒得编辑了,除非发现会导致歧义。


因为写帖子的时候有些激动且懒得编辑和整理,帖子有些语无伦次,如果你能够一口气读完,您的耐心真的值得敬佩,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06-12-22 11: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钱 +500 收起 理由
chrisalex + 5 + 500 听得辛苦,写得仔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信访装修等原因,昨天晚上9点半左右才到家。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连接器材。

对于线材我是不讲就的,想讲究也没有。器材及连接方式如下:
naim cd3.5 + naim 原装线改制的din->rca信号线
天龙LA3310 LD机
RCA信号线2跟,1为1.5米秋叶原,1为马兰士63的鸡线。vdh the source也在,但考虑到她那股子浓重的vdh味,无视。
8pr:  大盾管,无修无摹未换管。
莱曼:新机
solo:新机,豪华版
秋叶原接在莱曼上(偶尔拿下接8pr ),马兰士鸡线接在solo上(固定)。naim线视情况需要随意接三台二房。

试听曲目:《爱乐》赠碟一大堆,还有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流行、摇滚、new age等,想听啥拿啥,没计划的。

线接好了,开机。所有的器材同时开机,包括我那台老旧的naim 3.5。考虑到热机的因素,试听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请您自行估计开机时间。根据我的经验,naim声音基本脱离开机的散慢至少2、3个小时,完全稳定大概需要3天;8pr基本热身大概需要20分钟,1小时后基本稳定; solo说明书上写得是72小时。

第一张上场的碟子是《爱乐》2006年第6期赠碟,“马勒”选集,EMI版权。我这台naim由于驱动系统老旧,现在非常非常挑碟,盗版一概不认,正版或许能读,暂时唯一不挑的就是《爱乐》的赠碟。奇怪的机子。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天龙LD早被我出掉了。从这点上看,《爱乐》的赠碟压制工艺应该是不错的,充分考虑到了“某些”高档CD机比较挑食的问题 - naim公司的产品不在此列,我这个是特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3: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过两回莱曼,对他的表现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点数。对solo,我是心怀疑虑来听的,这些疑虑需要由可信的曲目来澄清,所以这次没有按照自己以往的先七拼八凑看整体表现,然后再仔细品味的方式,而是上来就喂上了自己以前听出来点滋味的《爱乐》赠碟。由于naim可以读《爱乐》赠碟,我对所有《爱乐》赠碟的感受均基于naim 3.5+8pr +hd600(偶尔hd650)。naim3.5+8pr+hd600是我心中暗含的标准声音,切记。

先是用solo+hd600。可以说,一开声就发觉出了低频和声场与以前用8pr时的不同,声音横向展得很开很开,中低频有一种往脖子下方沉的感觉,甚至有明显的往脖颈后面环绕的错觉。尽管有小白、忽然散步和小张评测做铺垫,这种感觉依然让我非常惊异。中高频和中高频网上延伸非常顺畅自然,线条幼细感不错。

可以说,第一耳朵被吸引住了。

继续一曲一曲往后听。一些细节和步骤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600给我的第一感觉基本没变,尤其是第5、6曲拉特尔指挥的千人交响曲,马勒交响声音异常松弛,有种恍恍然置身于现场或者听箱子的感觉,hd600的边界感基本消失了,包围感几乎荡然无存 。惭愧,除了一次薛伟的小提琴独奏,俺还没听过正经的现场。

一个小小的遗憾,第5曲,当女高音男高音合唱渐起的时候,在600中听到了过强的金属味。600的人声的确有些不象人肉,所以我一直有些排斥。在solo上,这种金属味明显被加强了(相比8pr)。

难道,难道,solo是根据现场校音的?所以同样以现场声为最高境界的小白被毒的体无完肤?

听到第7曲第8曲男中音女(次)高音独唱,没有发现其他更新奇的东西,当然也没有发现新的遗憾点,怀着对solo校声方式的疑问,我换上了650。

[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06-12-21 14: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lo推650比较让我难以琢磨。换上650后,第一感决:哇,这才对味嘛,乐器实在,包围感强烈。当然,是对的8pr+hd600的味。

怪了,以前一直是觉得650低频松弛,音场宽广,高频延伸也更顺畅的。我甚至因此断定这是由于650在中低频的那个慢慢隆起的峰比600更加靠近直流端的缘故。现在完全反过来了:600松弛,低频顺畅感敬献,包围感差;650包围感强烈,无明显的松弛感和宽广感!

不过,怀疑是热机的缘故(naim和solo均有此问题),一耳朵就感觉650在太太太混了。不是那种种地批不分青红皂白的混,而是那种暖融融的混。忽然回家前之江度假村刻意听了几分钟的那架三角钢琴,中低频段那个混啊,我靠,如果是箱子,立马走人了。惭愧。

既然混,不听了,换莱曼。换之前我还是在650上把刚刚用600的曲子浏览了一遍,基本确认一个现象:尽管650听起来“混混”的,但乐器反而更容易辨认,尤其提琴类。600是一带而过,650则在小声的告诉你:我是大提琴,你听,我还在共鸣呢。

换了莱曼后,哈哈,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无论是听hd600,还是hd650,我都找到了以前在8pr上听600的感觉。

在莱曼上慢慢听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比solo+650长太多了,因为觉得有了熟悉的滋味。声场就不用说了,莱曼不是以声场大小和形状见长的机子,相比8pr也有些收缩。但长笛、短笛、小提琴、大提琴都在那里。如果solo+650是在小声体醒你乐器的存在,莱曼基本上已经是“喜欢”自报姓名了。男高音女高音的味道也同印象中的感觉比较接近。

总结一下:
1)莱曼听hd650和hd600,区别相对而言比较小,比如三频比例、声场大小形状、高低频衔接、乐器质感等。
2)自然,莱曼+hd600,没有向solo+600那样明显的金属味。低频没有往脖颈方向沉的倾向,当然也没有明显的松弛感
3)莱曼+HD650,没有多少混混的感觉,当然还是没有明显的松弛感。

这时候,我大概在看莱曼的广告材料,1页是彻头彻尾的广告,另2页是录音师、混音师访谈。广告不去说他,从访谈上我隐隐的感觉,莱曼的校音是充分考虑了后期混音和论因的因素在里面的。

solo的校音方向呢?到现在,我依然非常迷惑。

[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06-12-21 14: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3: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听感均是基于印象中的《马勒》听感,8pr还未上场,插来插去太麻烦了。不用参考系同(8pr+hd600)校校耳朵,心里没底啊。

当时心中有以下几个疑问:
1)刚开始听莱曼时感觉他驱动的hd600比较接近8pr,到底是否真的如此?
2)8pr、莱曼、solo的hifi特性、乐器还原、以及曲子演绎到底有何“明显”不同?

碟片又增加了一张,卡萨尔斯“普拉德音乐节”现场录音,同样是《爱乐》赠碟。卡萨尔斯这张碟主要想听以下几点:大提琴的线条和粘滞感(抑或松香味),钢琴的通透感,第三曲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记性或许有误?)中钢琴的歌唱性以及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的配合默契程度。

“普拉德音乐节”第三曲中的钢琴有种行云流水般的律动感,在8pr+hd600上简直犹如天籁,当小提琴大提琴加入后,钢琴的活泼轻盈、小提琴的幽怨、大提琴的缠绵,三者你唱我和,浑然一体,这种感觉真实太奇妙了,第一次听这张碟子就就被俘虏了。

反复用莱曼/solo/8pr + hd600/hd650对比“普拉德音乐节”第三曲,就以上描述的那些吸引我的东西而言,感觉影响最大的是耳机,其次才是二房。8pr+hd600的演绎依然是我的最爱,莱曼和solo演绎的也完全可以接受 - 当用hd600的时候。

综合以上两张碟片,对三者具体的音响性表现和乐器表现的不同大致作个总结:
声场规模,600(大到小):solo、 8pr、莱曼。650的情形我没比。
大提琴琴腔共鸣感,600 or 650(强到弱):8pr、莱曼、solo。
提琴粘滞感(强到弱),600 or 650:8pr、solo、莱曼。在这一点上,8pr跟后两者差别巨大。
钢琴通透感(透到闷),600 or 650:8pr/solo、莱曼。

这两张碟片对比、聆听完毕,已经是快半夜了。我的天龙LD、其他杂七杂八的CD还没登场。曾经试图听一下其他的西洋古典碟,比如塞戈维亚的吉他、薛伟的《夏夜》,终因naim的挑碟问题作罢。

[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06-12-21 16: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今天早上的听感,是俺抹黑加班加点听的 - 发烧真累人啊,明天就退烧。

考虑到热机的问题,出了8pr之外,所有的器材均一直开机。顺便说说这几个机子的发热问题:开机3小时甚至一宿之后,solo的主机体依然是冰凉的(想想现在杭州的气温,我没开空调,呵呵),电源只是稍微有点温度不冰人而已,莱曼是微温,naim基本也是冷的。

说心里话,昨天晚上听下来,我感觉自己基本已经摸清了莱曼的路数,已经没多大兴趣仔细聆听了,因为莱曼能给的音乐感受8pr很早以前就给过我了。对solo这个小东东,我依然摸不着北 - 听出器材的大致三频走向、声场、速度、平衡感之类音响特性比较简单,但了解了这些对把握一个器材还远得很。

理论上讲,凌晨4、5、6点其实正是器材声音最好的时候。

一开始又是插来插去比来比去,比得我心烦,无非是进一步在相同或者不同曲目上验证三个二房在naim+hd600/hd650上的异同点。昨天的试听我对solo+hd600组合有了偏见(无他,我相信8pr下的600演绎),今天的重点是solo+hd650。我拿出了以前经常用来试音的发烧碟片或者半发烧碟片,重点聆听对比一下两张:《纳西古乐》,宣科主持,上海音响出版社;穆特的《卡们》,发烧友人手一张那个。

先是用solo+650听《纳西古乐》。以前用8pr的时候,现场感之逼真,金属打击乐器瞬态之强烈可是听得我心惊肉跳啊,简直能吓出心脏病来的那种动静。同叶老师交流过,他说最好不要用这种不明录音底细的碟子来试音,呵呵。今天就想听听650/600在solo/莱曼上的瞬态表现,不管那么多了。

solo+hd650的听感,只能用惊讶异常+大跌眼镜来形容!!!

高频的瞬态和现场的逼真感就别说了,一听就知道solo不是这么调教的。但solo给我带来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但更加吸引我的耳朵和心灵的感受。

第三曲笛子独奏,名字我忘了,送葬时演奏的,封面说明是“给灵魂洗澡”的音乐。每次用pr+hd650听,如泣如诉啊,再加上清晰可辩的吹奏者换气的声音,再联想起曲子所描述的意境,每次都会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我甚至怀疑这首曲子是不是应该用萧或者埙来吹奏更合?solo+hd650,好像完全换了一种演绎风格。这回是毫无疑问的笛子,带着些许无奈些许悲凉些许逝者如斯的感慨的笛音,换气声轻了,鸡皮疙瘩没有了,忍不住要继续听下去。。。

第12、13首田秧小调般的民歌也是我每次必听的,尤其是第12首,节奏欢快,仿佛插秧女在呼唤同伴庆祝丰收似的。solo+650,女声线条变得格外幼细圆润,整体透着一种悠远空旷的感觉,电子味也不那么明显了(国产“hifi极品”啊,怎么能不加点电声?),真有种置身田间听山歌的感觉。我一度以为自己记错了曲目,跳过了12首直接来到了13首。等到13首响起才知道自己没记错曲目,是没记轻曲子带给自己的感觉。用solo听完后再用8pr验证,没错,演绎的确非常不同。

是否用莱曼听过《纳西古乐》?我不太记得了。应该试验过而且否认了莱曼的高频瞬态。高频瞬态和临场逼真感是8pr+hd650特有的。8pr+hd600也没有。

对比完《纳西古乐》后,有用solo听了下《卡们幻想曲》,莱曼又一次被忽略了。卡们第一个音符响起就知道solo+hd650跟以前8pr+hd600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还是在于节奏的把握和小提琴与伴奏音乐的能量比例。solo+650下的卡们节奏略慢,小提琴线条较细,能量感不是非常明显,就好像突出了整体而不是小提琴本身。8pr+600则完全相反,许多时候穆特那把小提琴是凌驾于乐队之上的。

我更相信8pr+600演绎的穆特,穆特的卡们,什么都可以少,唯激情不能少。

之所以没有听solo+600,纯粹个人因素,上面提过了。

后面的不说也罢,天亮后俺开始胡乱试验各种非正规组合,莱曼/ solo推a900ltd之类,音源是天龙LD。参考对象是天龙LD的耳机输出,基本确认这两个价格对耳机的适应性均不是吃素的,或许不够正点或者不是最好,但不会比台机耳机输出差。相比而言,无论声场形状、中低频量感速度还是小提琴线条感和名亮度,solo更像CD机输出一些。莱曼本身的个性比较“显”,比如1)声场横向收缩了一点;2)小提琴更纤细。

最后,重新验证solo+650听马勒时的暖暖的浑浊感,感觉比昨天晚上有改善,但依然达不到我的心里预期。今天晚上再听听看。

[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06-12-21 17: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550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6-6-30
发表于 2006-12-21 1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全套出了,从头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440

帖子

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6
注册时间
2003-2-22
发表于 2006-12-21 13: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SOLO推A900LT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15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6-4-25
发表于 2006-12-21 13: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吁换换信号线,以前我也不相信线材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后来通过换线试听的确线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3: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晕菜,忘了说耳机。
主力耳机:
hd600:俺2001年左右购买,看样子应该已彻底褒开。
hd650:以前向朋友借的,在我这里使用次数不是很多(我平时几乎只听自己的600),以前的使用情况未知。似未完全褒开。
陪衬耳机:
a900ltd:几乎新机,应该未完全褒开。
240df:年初买的,新耳机。平时听得也不多,貌似比新买来顺了不少的样子。

另:所有耳机未换线,所有电源线为原配。听感一下在写不完,后面慢慢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主题

2万

帖子

2738

积分

荣誉会员

辭職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12-21 14: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新 于 2006-12-21 12:51 发表
但这次真的被毒到了,不止是因为小白这一篇有枪文嫌疑的帖子,还因为音乐之神、忽然散步、俱乐部V版 M版的一些七七八八的文字。
...


没有提到俺,作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主题

2万

帖子

2738

积分

荣誉会员

辭職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12-21 14: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新 于 2006-12-21 13:07 发表
线接好了,开机。所有的器材同时开机,包括我那台老旧的naim 3.5。考虑到热机的因素,试听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请您自行估计开机时间。根据我的经验,naim声音基本脱离开机的散慢至少2、3个小时,完全稳定大概需要3天;8pr基本热身大概需要20分钟,1小时后基本稳定; solo说明书上写得是72小时


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4: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risalex 于 2006-12-21 14:00 发表


没有提到俺,作捏......


晕,怎么把小张的帖子给忘了?!你的帖子我印象最深刻,既是解毒又是种毒。

不是72小时么,难道我有一次老眼昏花了?回头仔细瞅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2837

帖子

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98
注册时间
2005-5-17
发表于 2006-12-21 14: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Naim的CD机做音源,本身就是清爽的风格,所以会出现“在600中听到了过强的金属味。600的人声的确有些不象人肉,所以我一直有些排斥。在solo上,这种金属味明显被加强了(相比8pr)”
Bladelius Embla
Graham Slee Novo
SR125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1 14: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naim是清爽的风格?新型号的naim我不知道,cd 3.5,基本山是不可能的。我觉得cd3.5最厉害的在于:平衡、动态、节奏、模拟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3 13:31 , Processed in 0.11352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